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25006)

作品数:35 被引量:1,063H指数:21
相关作者:陈衍景李诺秦艳毛世东李晶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9篇矿床
  • 14篇流体
  • 14篇金矿
  • 11篇成矿
  • 10篇流体包裹
  • 10篇流体包裹体
  • 10篇包裹体
  • 9篇同位素
  • 9篇钼矿
  • 8篇地质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7篇钼矿床
  • 6篇阳山金矿
  • 6篇造山带
  • 6篇山金
  • 6篇斑岩
  • 5篇东秦岭
  • 5篇山带
  • 5篇矿床成因

机构

  • 28篇北京大学
  • 2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3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河南省地质矿...
  • 1篇河南省国土资...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陈衍景
  • 6篇李诺
  • 6篇秦艳
  • 5篇赖勇
  • 5篇毛世东
  • 4篇杨荣生
  • 4篇周振菊
  • 4篇杨艳
  • 4篇李晶
  • 3篇倪智勇
  • 3篇李文博
  • 3篇王运
  • 3篇孙亚莉
  • 3篇杨永飞
  • 3篇邓小华
  • 3篇张辉
  • 3篇张静
  • 2篇武广
  • 2篇郭东升
  • 2篇陈华勇

传媒

  • 20篇岩石学报
  • 4篇中国地质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学前缘
  • 2篇Acta G...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学报
  • 1篇Acta G...
  • 1篇Geosci...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3篇2009
  • 9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找矿潜力被引量:273
2006年
矿床新类型的识别往往导致大批矿床和成矿省的发现,预测和识别矿床新类型是矿床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造山型金矿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已被世界范围的大量研究所证明,但其他矿种的造山型矿床却很少被涉及。笔者提出了造山型矿床的概念及其变质流体成矿的实质,建立了矿床、矿田和成矿省等不同尺度的造山型矿床成矿模式及其随时间演化的3阶段模式,强调会聚造山作用的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大规模成矿时间,同造山成矿系统的特点是成矿年龄滞后于造山作用时间。通过矿床实例研究证明了造山型银矿床、铅锌矿床、铜矿床和钼矿床的客观存在,阐明了中国巨大的造山型矿床的勘查潜力,例证了运用矿田尺度成矿模式进行成矿预测的有效性和重要意义。
陈衍景
关键词:造山型金矿碰撞造山成矿模式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被引量:54
2013年
本文阐明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重要性,将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发展史划分为1970年以前的预备期,1971~1990年的孕育期,1991~2000年的诞生期,2001~2010年的成长期和2011年以后的成熟期;指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核心内容是4个不同尺度(全球构造、造山带、地体、矿床)的碰撞造山流体成矿模式(CMF模式)和4种类型成矿系统的特征及其与其它环境同类成矿系统的对比;介绍了运用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指导找矿预测的成功范例。事实证明,中国学者发挥中国碰撞造山带丰富的自然优势,为发展大陆碰撞成矿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衍景
关键词:热液矿床找矿勘查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分析被引量:40
2009年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田是中国最大的金矿床,最近发现于西秦岭的勉略缝合带附近,它是由赋存于泥盆系三河口群地层中的受文县弧形构造带控制的类卡林型金矿系统。对阳山矿田安坝矿段钻探和坑探工程资料的统计表明,所有金矿体均受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含主干断裂和次级断裂)控制,多数金矿体定位于断裂构造与泥质、粉砂质千枚岩的复合部位,少数定位于花岗斑岩脉及其接触带,说明印支期花岗岩浆活动并不是前人认为的主导金矿化的地质条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本文认为三河口群及其下伏碧口群等地层在早侏罗世造山事件为阳山金成矿系统提供了成矿流体和物质,三河口群泥质、粉砂质千枚岩是成矿流体聚集和成矿金属卸载的有利空间。沿安昌河-观音坝断裂系统侵位的矿前花岗斑岩脉,尽管数量较少,但也是成矿流体聚集、圈蔽和成矿的有利场所。更为重要的是,花岗斑岩脉与地层之间的能干性具有显著差异,使接触带在后期碰撞造山过程中演化为韧-脆性变形带,进而成为十分理想的成矿流体循环、聚集和金矿化空间。
郭俊华毛世东陈衍景秦艳杨福立李建忠南争路
关键词:秦岭造山带花岗斑岩脉控矿地质因素
东秦岭纸坊脉状钼矿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嵩县纸坊钼矿床位于河南省嵩县德亭乡大王沟纸坊村北-西北部,构造位于上华北地块南缘外方山隆断区,马超营东段帚状散开断裂带上,属于石英脉状钼矿床。
邓小华陈衍景
文献传递
南秦岭东河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板块构造意义被引量:9
2013年
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单元,其早白垩世沉积物是研究物源区及南秦岭微陆块构造演化的理想对象。南秦岭微陆块南缘观音坝盆地早白垩世砂砾岩中的碎屑锆石LA-ICP-MSU-Pb年龄给出了5个年龄峰,范围分别是2600~2300Ma、2050~1800Ma、1200~750Ma、650~400Ma和350~200Ma,对应于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和Pangaea等5次超大陆事件。碎屑锆石源区复杂,但主要源自华北克拉通和北秦岭增生带,表明晚古生代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一部分,而非独立的微陆块。最年轻的锆石年龄峰给出了勉略洋向秦岭-华北大陆俯冲的时限,即350~200Ma;扬子与秦岭-华北联合大陆板块的碰撞造山作用始于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强烈的挤压造山作用发生在侏罗纪,而非三叠纪或更早。
毛世东陈衍景周振菊鲁颖淮
关键词:碎屑锆石U-PB年龄早白垩世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斑岩型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陕西省华县金堆城钼矿床位于东秦岭钼矿带西部,形成于燕山期大陆碰撞体制。矿体产出于金堆城花岗斑岩体内部及其内外接触带。流体成矿过程包括早、中、晚3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组合、石英-(钾长石)-多金属硫化物-(碳酸盐)组合和石英-碳酸盐组合为标志,矿石矿物主要沉淀于中阶段。早、中阶段石英中可见纯CO_2包裹体(PC型)、CO_2-H_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但晚阶段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W型)。早阶段C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80~370℃,盐度为5.68~11.05 wt%NaCl.eqv;中阶段C型和W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70~270℃,盐度为5.14~12.63 wt%NaCl.eqv。早、中阶段石英中见S型包裹体,加热过程中子矿物不溶。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10~190℃,盐度介于7.17%~11.22 wt%NaCl.eqv之间。估算的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为143~243MPa和22~115MPa,推测成矿深度约为2.2~8.1km。金堆城钼矿的成矿流体以富CO_2、贫Cl^-为特征。
杨永飞李诺倪智勇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东秦岭钼矿带
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成矿流体的中阶段 δD亏损:实例与原因被引量:13
2008年
很多含硫化物脉状金银矿床的成矿过程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从早到晚分别以形成黄铁矿-石英组合、多金属硫化物和碳酸盐网脉为标志。所谓中阶段δD亏损,是指在成矿流体δ18O逐渐降低(或升高)时,中阶段δD同时低于早阶段和晚阶段的δD。列举了一些矿床的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例证了这种现象的存在;根据中阶段伴随大量硫化物沉淀的事实,认为硫化物沉淀时流体中H2S或HS-的H+被金属离子置换出来,H+加入到流体系统后导致了流体的中阶段δD亏损。对不同温度H2O-H2S体系1000lnα值的概算显示,在200~650℃温度范围,H2S或HS-的δD低于H2O的δD约211‰~478‰,H2S或HS-中H+的少量释放即可导致流体水δD的显著降低。因此建议,成矿流体从早到晚δ18O逐渐降低,中阶段δD亏损的规律,可以作为含硫化物脉状矿床氢氧同位素演化的概念性模型。
陈衍景张莉
关键词:成矿流体
REE Geochemistry of Sulfides from the Huize Zn-Pb Ore Field, Yunnan Province: Implication for the Sources of Ore-forming Metals被引量:15
2007年
在来自 Huize Zn-Pb 矿石域的硫化物的 REE 丰富在 preconcentration 以后与 ICPMS 被决定。在 26 件硫化物样品(包括的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 的 REE 丰富是很低的,与从 1.6 x 10 ~的Σ R EE (-9) 到 166.8 x 10 ^(-9) 。他们的 LREE/HREE 比率从 7.6 ~ 98 ,相对显示出 LREE 丰富。δ E u 价值低于 1,显示他们从一个弄空 Eu 、减少的液体系统被扔。Similarto 招待矿石的碳酸盐阶层,方解石把填横切阶层也显示出的碳酸盐的破裂或差错的细叶脉与碳酸盐分开清楚的 Eu 弄空。这显示碳酸盐细叶脉和他们的父母液体可能从阶层被采购并且继承了阶层的 REE geochemical 特征。因此,硫化物和方解石的 REE-geochemical 特征,从一个形成矿石的热水的系统被扔,类似于碳酸盐阶层的那些,并且强烈建议矿石金属主要从碳酸盐阶层被采购。
LI WenboHUANG ZhilongQI Liang
Geochemistry and Genesis of the Late Jurassic Granitoids at Northern Great Hinggan Range:Implications for Exploration被引量:10
2010年
迟了的侏罗记的 Longgouhe 和 Ershiyizhan 侵入,在北大 Hinggan 范围的上面的 Heilongjiang 盆定位了,仔细与斑岩 Cu-Au 矿化作用有关。在岩性学,侵入是石英闪长岩,石英 monzodiorite 和 high-K 的 granodiorite 计算碱的系列,与 shoshonite 的次要的方面系列。他们的 SiO2 和 Al2O3 内容分别地从 61.37% ~ 66.59% 和 15.35% ~ 17.06%。MgO 内容从 2.02% ~ 3.47%,与 4459 的 Mg# 索引。(La/Yb ) N 和 Eu/Eu * 价值从 16.85 ~ 81.73 和 0.68 ~ 0.93 分别地,出现的强壮的区别稀土元素元素(REE ) adakites 的类似于那些的模式。岩石在 Ba, Sr 和轻 REE (LREE ) 被充实,显然在 Nb 和 Ta 弄空,稍微弄空在 Rb 和 Ti,和在 Yb 和 Y 的穷人与 0.311.32 ppm 和 4.3212.07 ppm 的 Yb 和 Y 内容,分别地。是由 67.74220.60 的 Sr/Y 比率显示了,岩石被 low-Y 和 high-Sr 内容描绘,它在世界上描绘 adakites。整体地, geochemical tracers 建议感兴趣的侵入是 adakitic 岩石。给 Paleo 亚洲的海洋和蒙古人鄂霍次克海海洋在晚古生代、二叠中间的侏罗记被关上分别地,感兴趣的侵入应该被 delaminated 外壳的部分融化形成,它在 collisional 造山运动在之间期间被变厚西伯利亚并且 Mongolian-Sinokorean 大陆。
WU GuangCHEN YanjingSUN FengyueZHANG ZheLIU AnkunLI Zhitong
关键词:大兴安岭北部花岗岩成因晚侏罗世
ORE FLUID GEOCHEMISTRY OF THE JINLONGSHAN CARLIN-TYPE GOLD ORE BELT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被引量:9
2006年
The Jinlongshan gold ore belt in southern Shaanxi Province contains a number of Carlin-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Qinling collisional orogenic belt. Their fluid inclusions are of the Na-Cl- type. From the main metallogenic stage to later stages, the total quantity of anions and cations, temperature and deoxidation parameter (R) for fluid inclusions all gradually decreased, suggesting the gradual intensification of fluid oxidation, the reduction of metallogenic depth and the input of meteoric water and organic components. The deposits were formed during crustal uplifting and hence had similar tectonic settings to orogenic gold deposits. The CO-2 contents and CO-2/H-2O values of the ore fluid increased from early to late stages, and the wall-rock alteration is represented by decarbonation, which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t is also discovered that Na, K, SO{2-}-4, Cl- and the total amounts of anions and cations in the inclusions in quartz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existing calcite. The H, O and C isotope ratios indicate that the ore fluid was sourced from meteoric water and metamorphic devolatilisation of the sedimentary rocks that host the ores. The high background {δ{}{18}O} and {δ{}{13}C} values of wall rocks resulted in high {δ{}{18}O} and {δ{}{13}C} values of ore fluid and also high {δ{}{18}O} and {δ{}{13}C} values of hydrothermal minerals such as quartz and carbonate. The carbon in ore fluid stemmed largely from the hosting strata. The {δ{}{18}O} and {δ{}{13}C} values of Fe-calcite and the δD values of fluid inclusions are lower than those of calcite and quartz. In terms of the theory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all these differences can be ascribed to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 the same fluid system, instead, to the multi-source of ore fluid.
张静陈衍景张复新李超
关键词:矿带流动性同位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