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8062)

作品数:15 被引量:95H指数:7
相关作者:陈卫林涛王磊磊李敏刘成更多>>
相关机构:河海大学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博士后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建筑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活性炭
  • 7篇饮用水
  • 5篇水处理
  • 4篇饮用
  • 3篇饮用水处理
  • 3篇颗粒物
  • 2篇有机物
  • 2篇藻毒素
  • 2篇细菌
  • 2篇活性炭工艺
  • 2篇分子
  • 2篇分子量
  • 1篇动力学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动力学
  • 1篇氧化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预氯化
  • 1篇预氧化
  • 1篇原水

机构

  • 14篇河海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市政工程...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作者

  • 14篇陈卫
  • 9篇林涛
  • 7篇王磊磊
  • 2篇李磊
  • 2篇李敏
  • 2篇刘成
  • 2篇赵金辉
  • 1篇黄廷林
  • 1篇汪德爟
  • 1篇盛誉
  • 1篇谢成塔
  • 1篇韩志刚
  • 1篇戴萍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净水技术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西安建筑科技...
  • 1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Journa...
  • 1篇土木建筑与环...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处理絮凝动力学及其效果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08年
通过杯罐试验和对其内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搅拌桨几何尺寸和搅拌桨入水深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杯罐试验水样浊度为45-450 NTU,混凝剂为复合型聚合氯化铝。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试验中不同水力学条件下的水流流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计算所得的紊动动能k和有效能耗ε作为评价絮凝是否充分的指标。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所得的k和ε能合理解释絮凝搅拌桨的几何尺寸及其置于水中的高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陈卫邹琳汪德爟
关键词:絮凝动力学数值模拟
饮用水UV/TiO_2光催化消毒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0年
UV/TiO_2光催化消毒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的优点,研究其应用于饮用水消毒具有现实意义。UV/TiO_2光催化产生活性基团氧化微生物的细胞结构,破坏其细胞功能,特别对细胞选择透过性的破坏,使细菌死亡。TiO_2特性、UV光照条件、水质条件和细菌特性都能不同程度影响光催化消毒的效率。UV/TiO_2光催化对实际生产水质条件下细菌的灭活效能及消毒后细菌复活的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光催化反应器的优化设计、TiO_2膜的制备、TiO_2对可见光的响应的改性和在使用中TiO_2光催化活性的稳定性研究也有待深入开展。
谢成塔陈卫林涛赵金辉王磊磊
关键词:影响因素
MIEX预处理技术对长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烧杯试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magnetic ion exchange resin,MIEX)预处理对长江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能,以总溶解有机碳(DOC)2、54 nm紫外吸收值(UV254)、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有机物分级、紫外扫描以及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等指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长江水源水中的有机物主要为小分子亲水性有机物,其含量占有机物总量的50%以上;MIEX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投加量为10 mL/L、接触时间为15 min时,DOC的去除率超过35%,相对分子质量和分级的测定结果表明,小分子亲水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导致了DOC去除效果的改善;从紫外扫描结果可看出,MIEX预处理对在190-250 nm波长时有强吸收的有机物去除效果非常明显,但对在高于250 nm波长处有吸收的有机物去除效果与混凝阶段的效果相近.
刘成陈卫李磊盛誉
关键词:长江原水有机物
活性炭出水中炭附细菌解吸附机制及工况优化被引量:3
2011年
针对活性炭出水生物安全性中炭附细菌所致的难点问题,分析了细小炭粒特性对水中细菌的吸附影响和微生物吸附炭粒的微生物学及化学机制,探讨了炭附细菌的解吸附原理;并通过正交试验和对比组合实验,研发出高速离心协同解吸附剂的新方法,能够破坏炭附细菌和炭粒间的多种作用力,提高炭附细菌解吸附的效率;进一步优化了高速离心与解吸附剂组合适宜的工况.结果表明:离心工作条件为转速18×103r/min,时间5 min,温度4℃,解吸附剂组合为焦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01%)、Tris Buffer(浓度为0.01 mol/L,pH7.0)、蛋白胨(质量分数为0.01%)、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μmol/L)和乙二醇双(2-氨乙基醚)四乙酸(EGTA)(浓度为1mmol/L)时,活性炭粒的解吸附倍数达到15.1.解吸附效率提高了75.6%,基本实现炭附细菌的分离,为活性炭出水中生物颗粒控制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
王磊磊陈卫林涛
关键词:生物安全
Particle properties in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during drinking water treatment被引量:9
2010年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bacteria attached in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GAC) filtration.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rapped influent particles could form new,larger particles on GAC surface.The sloughing of individuals off GAC surface caused an increase in effluent particles in the size range from 5 to 25 μm.The selectivity for element removal in GAC filters caused an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metallic elements in the effluent particles.The distribution of molar ratio indicated a complicated composition for large particles,involv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substances.The organic proportion accounted for 40% of total carbon attached to the particles.Compared with dissolved carbon,there was potential for the formation of trihalomethanes by organic carbon attached to particles,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size larger than 10 μm.The pure carbon energy spectrum was found only in the GAC effluent and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carbon fines was mainly above 10 μm.The larger carbon fines provided more space for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nd stronger protection for attached bacteria against disinfection.The residual attached bacteria after chorine disinfection was increased to 10 2-10 3 CFU/mL within 24 hours at 25°C.
Tao LinWei ChenLeilei Wang
饮用水活性炭工艺颗粒物微观形态特征及组分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Energy Dispersive Analysis,SEM—EDS)对饮用水活性炭工艺出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成分组成分析,考察颗粒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中主要元素的概率分布,并分析活性炭工艺出水颗粒物中单元素的可能组成形态。结果表明,活性炭进出水中颗粒物所含元素较多,其中以Ca、Fe、Al、Si、C、O为主,且非金属元素的比例明显高于金属元素;颗粒物微观形态丰富,形状多以不规则为主,球形体、絮状集合体和棒状集合体相对较少;(C+O)/(Ca+Fe+Al+Mg)摩尔比值为1.0~40,其间跨度较大,所测8个样品中,2个样品摩尔比在1.0~3.0,5个样品在7.0以上。
王磊磊陈卫林涛
关键词:颗粒物饮用水处理金属元素
饮用水光催化处理对细菌及生物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以南京市某长江水源的N水厂滤后水为对象,通过自制纳米TiO2薄膜光催化反应器进行光催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14mJ/cm2的UV剂量下,出水细菌数满足饮用水标准要求,其消毒效率与光催化过程中产生的.OH呈正相关关系;在大于198mJ/cm2的UV剂量下可导致饮用水的中正磷酸盐含量增加,大于396mJ/cm2的UV剂量可导致生物可降解有机碳(BDOC)和细菌生长潜力(BGP)明显提高,UV剂量从0mJ/cm2增加到11880mJ/cm2,PO43-P,BDOC和BGP质量浓度分别增加了47.09%,265.00%和49.16%;但是在饮用水消毒所需的低UV剂量下没有发现正磷酸盐和BGP的明显增加,表明UV/TiO2光催化消毒工艺能够有效杀灭水中的细菌且不会增加水的生物不稳定性.
赵金辉陈卫
关键词:光催化生物稳定性
活性炭处理出水中细菌的紫外线消毒效应被引量:1
2009年
研究了活性炭处理出水(炭后水)中游离细菌与颗粒物附着细菌分离前后紫外线消毒效果.分离前,研究了3种紫外线强度对游离细菌和颗粒物附着细菌的整体灭活效果.结果发现,炭后水中细菌在低紫外剂量下,低强度更有利于细菌失活;紫外线较难灭活炭后水中颗粒物附着细菌.分离后,低强度紫外线对颗粒物附着细菌的灭活效果优于高强度,且随着紫外线剂量增加,颗粒物对细菌的保护作用增强.
陈卫戴萍林涛罗彬
关键词:饮用水活性炭紫外线消毒
饮用水处理中颗粒物数量变化及粒径分布规律被引量:10
2008年
结合水厂实际水处理工艺及活性炭深度处理装置,试验研究砂滤池和活性炭滤柱出水中颗粒物数量变化及粒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过滤周期内砂滤池出水中颗粒物总数平均为148个/mL,其中粒径大于2μm颗粒物的数量平均为27个/mL,其粒径主要分布在2-15μm之间.砂滤池初滤水中粒径大于2μm颗粒物含量较高,前10 min内其数量高于50个/mL.砂滤池出水的浊度变化滞后于颗粒物数量变化,且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差(R^2〈0.1).与砂滤池出水(164个/mL)相比,活性炭滤柱出水中颗粒物数量水平(561个/mL)显著提高,其中粒径大于2μm颗粒物数量达153个/mL,出水中粒径在2μm和2-7μm之间的颗粒物数量增多最为明显.
林涛王磊磊陈卫李敏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颗粒物粒径分布砂滤池活性炭
颗粒物附着有机物的分布及其典型官能团的转化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超声提取(Ultrasonic extraction,UE)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对饮用水活性炭工艺出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有机成分组成分析,考察颗粒物附着有机物的种类、特征、来源、转化机制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出水中颗粒物上的附着的弱极性有机物以烃类(37.75%)、酸酯类及酮类(32.60%)为主,并随粒径不同而略有差别。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受有机物的特性和其自身的性质影响;活性炭对各分子量范围内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主要包括直接氧化分解、胞外酶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生物吸附絮凝作用。因此有必要从附着态有机物角度控制活性炭出水中颗粒物的数量,以减少三卤甲烷(THMs)生成,提高活性炭出水的化学安全性。
王磊磊陈卫林涛
关键词:活性炭工艺颗粒物有机物气质联用安全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