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2JCQNJC09800)

作品数:20 被引量:121H指数:8
相关作者:皇甫超河杨殿林刘红梅王慧曲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7篇入侵
  • 16篇植物
  • 16篇黄顶菊
  • 15篇入侵植物
  • 4篇微生物
  • 3篇光合特性
  • 3篇光合特性比较
  • 2篇真菌
  • 2篇杀真菌剂
  • 2篇土壤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最大净光合速...
  • 2篇微生物多样性
  • 2篇物量
  • 2篇净光合
  • 2篇净光合速率
  • 2篇菊科
  • 2篇根际
  • 2篇根际效应
  • 2篇光合速率

机构

  • 15篇中华人民共和...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天津农学院

作者

  • 16篇皇甫超河
  • 14篇杨殿林
  • 7篇刘红梅
  • 7篇王慧
  • 4篇赵晓红
  • 4篇屠臣阳
  • 4篇曲波
  • 3篇陈冬青
  • 3篇姜娜
  • 3篇李慧燕
  • 3篇李科利
  • 2篇王月娟
  • 1篇王楠楠
  • 1篇高尚宾
  • 1篇刘玉升
  • 1篇赖欣
  • 1篇张瑞

传媒

  • 6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生态学报
  • 2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农药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生物安全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入侵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运用Biolog技术和氯仿熏蒸浸提法研究了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后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显著升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平均吸光值(AWCD)的变化趋势为:入侵地根际土(RPS)>入侵地根围土(BS)>未入侵地(CK),且差异显著;而CK的功能多样性指数(H)高于BS,RPS亦高于BS,差异均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方式和代谢功能发生改变。对不同碳源利用的分析结果表明,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聚合物为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入侵样地BS和RPS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CK高27.05%、121.52%;BS和RPS的微生物量氮分别比CK高37.40%、79.80%。相关性分析表明,AWCD与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知,黄顶菊入侵增强了入侵地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平。
赵晓红皇甫超河曲波王月娟王慧刘红梅杨殿林
关键词:入侵植物黄顶菊土壤微生物BIOLOG
菟丝子寄生对黄顶菊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菟丝子Cuscuta chinensis可以作为一种生物防除手段抑制入侵植物的生长,但其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规律至今尚无明确定论。以菟丝子和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自然状态下菟丝子不同程度寄生的黄顶菊(未寄生、轻度寄生和重度寄生菟丝子的盖度分别为0%、20%-30%和60%以上)测定其光合参数和荧光参数,分析菟丝子寄生对入侵植物黄顶菊光合作用和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菟丝子重度寄生区黄顶菊的初始荧光(F0)值最大为175.33,未寄生区F0值最小为146.50,且重度寄生区F0显著大于菟丝子未寄生区和轻度寄生区,而菟丝子寄生程度对黄顶菊的可变荧光(Fv)和最大荧光(Fm)没有显著性影响;未寄生区黄顶菊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F0)值最大分别为0.77和3.33,且显著大于重度寄生区;重度寄生区黄顶菊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小于未寄生区和轻度寄生区,重度寄生区各光合参数值相对于未寄生区分别减少了51.18%、53.93%、42.12%和14.83%,轻度寄生区黄顶菊的Gs和Wue相对于未寄生区有升高的趋势,对寄生胁迫表现出一定的耐性;黄顶菊的光合参数可塑性指数与荧光参数相比都较高,表明相对于荧光特性而言,菟丝子寄生对黄顶菊的光合作用影响更为显著。
魏子上李科利杨殿林皇甫超河
关键词:黄顶菊寄生光合作用荧光特性菟丝子
辽宁地区两种菊科入侵植物与本地植物光合特性比较被引量:6
2017年
为明确外来植物生理生态学性状及其与其强入侵性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野外原位气体交换参数测定的方法,分析了菊科入侵植物豚草、三裂叶豚草与其共生本地植物紫菀光合特性和叶片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3种植物的光饱和点(LSP)均高于800μmol·m^(-2)·s^(-1),且两种入侵植物的LSP显著高于紫菀,表观量子效率(AQY)则显著低于紫菀;3种植物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大小顺序为豚草>三裂叶豚草>紫菀,其中,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P_(nmax)分别比紫菀高出151.28%、82.80%,且差异显著。两种入侵植物的比叶面积(SLA)、叶片的单位质量氮含量(N_(mass))、叶片单位质量磷含量(P_(mass))、光合能量利用效率(PEUE)、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均显著高于紫菀,但3者叶片单位质量建成成本(CC_(_(mass)))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辽宁的两种菊科入侵植物相对于本地共生种来说有着较高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片特性指标,且其光合特性和叶片特性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在这些菊科入侵植物有着更高的P_(nmax)、PNUE、PE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光合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指标,使得入侵植物能够更有效地捕获和利用环境资源,成为其得以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魏子上陈新微杨殿林皇甫超河
关键词:光合特性最大净光合速率
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氮循环及微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外来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受到生态学家的关注。本文选取天津静海、河北献县及河北衡水湖3个黄顶菊入侵样地,研究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地区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入侵地土壤(CK)相比,黄顶菊入侵明显地改变了3个地区的土壤理化性质且存在地区差异,静海和献县入侵地全氮升高,衡水湖则下降;静海和衡水湖土壤硝态氮下降,而献县上升,土壤氨氧化潜势的变化趋势与硝态氮的变化趋势一致。土壤氮循环相关酶活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特异性。同时,黄顶菊入侵静海、献县和衡水湖3个地区样地中的微生物量碳分别比CK提高27.05%,57.62%和40.31%;静海和献县入侵地的微生物量氮分别比CK高37.40%,106.48%,差异显著。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氮素养分、氮相关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影响的地区差异可能与入侵地被入侵前养分含量有关,表现出使土壤养分状况均一化趋势。对于黄顶菊防控策略的制定要根据各地区情况因地制宜。
赵晓红杨殿林王慧刘红梅曲波皇甫超河
关键词:入侵植物黄顶菊生态影响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
黄顶菊入侵对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入侵植物通常会改变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进而影响到土壤养分循环以及物种之间的竞争格局。研究入侵植物对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仅可以评估其对入侵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也为探明外来植物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入侵植物黄顶菊对入侵地土壤氨氧化细菌(AOB)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入侵土壤(CK)、入侵地根围土(BS)和入侵地根际土(RPS)土壤AOB主要为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 sp.)、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不可培养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其中,亚硝化螺菌群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为各样地的优势类群。各样地AOB的Shannon指数(H)变化趋势为:RPS>CK>BS,土壤硝化潜势变化趋势与之一致,而影响H的关键理化因子分别是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黄顶菊入侵降低了BS的AOB活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暗示黄顶菊可能通过加速自身根际氮素周转实现其成功入侵。
赵晓红杨殿林曲波王慧刘红梅赖欣皇甫超河
关键词:黄顶菊入侵植物氨氧化细菌根际效应微生物多样性
模拟N沉降和埋土对黄顶菊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0
2017年
生物入侵和氮沉降加剧作为两种全球变化因子,可能共同影响入侵植物凋落物分解过程。了解入侵植物和氮沉降单独或二者对凋落物分解的复合影响,有助于揭示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物入侵机理,并为降低入侵植物危害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和共生本地植物狗尾草(Setaria viridis)叶片凋落物为对象,采用凋落袋法研究了氮添加和埋土处理对其残留率,C、N含量和C/N的影响,本试验共有4个处理,分别是:模拟N沉降处理、埋土处理、模拟N沉降和施氮共同处理以及对照。结果显示,模拟N沉降明显降低了黄顶菊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分解常数k值为1.68,显著小于对照的2.26,而对狗尾草叶片凋落物分解无显著影响。埋土以及埋土和模拟N沉降共同处理对两种植物凋落物分解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特别地,单一倍增氮沉降因素并未影响黄顶菊叶片凋落物N释放,而埋土和二者综合作用显著促进其N释放。未来氮素沉降水平倍增情形下,以及凋落物不同管理方式(埋土或土表)均可影响入侵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但存在物种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于凋落物质量的差别。
魏子上李慧燕李科利杨殿林皇甫超河
关键词:黄顶菊入侵植物氮沉降凋落物分解
黄顶菊对入侵地群落动态及植物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为明确黄顶菊对入侵地植物群落和土著植物生理生长的影响机制,采用同质园试验对入侵和非入侵土壤的植物群落开展了整个生育期动态监测,并分析了黄顶菊入侵对狗尾草、羽叶鬼针草、灰绿藜、地肤4种土著植物生长和生理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黄顶菊入侵土壤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低于非入侵地,且有季节性差异,随生育期的推进差异逐渐减小;黄顶菊对本地植物的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随时间变化显著,但存在物种差异;4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d)、蒸腾速率(Tr)在非入侵土壤生长显著高于入侵地土壤(P<0.05);而4种植物在入侵土壤生长的比叶面积(SLA)、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显著高于本地土壤(P<0.05)。综上,黄顶菊入侵抑制了本地植物的光合效率,减少了生物量的积累,导致本地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但表现出季节差异;不同物种对黄顶菊入侵胁迫的响应表现种间特异性,为理解入侵种对群落结构影响和实现入侵生境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祁小旭王红岩林峰张思宇王慧皇甫超河皇甫超河
关键词:黄顶菊物种丰富度入侵植物
施磷和杀真菌剂对黄顶菊生长及生理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以黄顶菊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土壤真菌在其入侵过程中的作用,揭示黄顶菊入侵的土壤微生物学机制。试验设置5个施磷(KH2PO4)水平(50mg·kg-1CaSO4,缺磷处理,P0;空白,不加磷处理,P1;20mg·kg-1,P2;40mg·kg-1,P3;80mg·kg-1,P4),并通过施用杀真菌剂苯菌灵控制土壤真菌,研究二者对黄顶菊入侵性的影响。杀真菌剂处理显著降低了黄顶菊的菌根侵染率,抑制了植株光合作用,降低了植株生物量、可溶性糖的积累及抗氧化保护酶系统(SOD、POD和CAT)活性,在较高施磷水平时(P3、P4)增加植株全P含量,而对植株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全N含量等无显著影响。施用磷肥引起的植物磷营养状况的改变,对土壤真菌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真菌效应的发挥因施磷量不同而发生变化,在缺磷和低磷处理(P0~P2)时,真菌对N、P吸收贡献率表现为正效应;而当施磷量较高(P3、P4)时,贡献率表现为负效应。土壤真菌和养分状况对黄顶菊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有重要影响。
陈冬青张瑞皇甫超河姜娜屠臣阳杨殿林
关键词:施磷水平杀真菌剂黄顶菊生理指标
云南菊科入侵物种与本地共生物种光合特性比较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探求菊科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了解菊科入侵植物与非入侵植物光合特性的差异,以云南省包括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在内的4种菊科入侵物种为研究对象,并以与其共生的菊科外来非入侵物种熊耳草(Ageratum houstonianum)为对照,研究外来入侵物种与非入侵物种叶片特性及气体交换参数等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薇甘菊、紫茎泽兰、飞机草和三叶鬼针草的Pnmax(maximum net photosynthetic rate,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5.92、18.69、17.15和22.78μmol/(m2·s),分别比其共生非入侵物种熊耳草的高出21.63%、42.77%、31.02%和73.99%;4种入侵物种的LSP(light saturation point,光饱和点)和LCP(light compensation point,光补偿点)也显著高于熊耳草,但其AQY(apparent quantum yield,表观量子效率)却显著低于该共生种.4种入侵物种叶片的N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单位质量N含量)和CCmass(leaf construction cost per unit mass,单位质量建成成本)均显著高于熊耳草,除飞机草外,其他3种入侵物种的PEUE(photosynthetic energy use efficiency,光合能量利用效率)和PNUE(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光合氮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熊耳草,而飞机草和熊耳草之间差异并不显著.5种植物叶片Nmass分别与叶片SLA(specific leaf area,比叶面积)、CCmas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植物Pnmax、叶片Pmass(leaf N content per unit mass,单位质量P含量)和PEUE呈显著正相关,植物Pnmax与PNUE、PEUE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片SLA呈显著正相关.研究显示,与菊科共生外来非入侵植物相比,较高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片特性指标和能量利用效率指标可能是外来菊科入侵物种成功入侵的原因之一.
陈新微魏子上刘红梅杨殿林王慧皇甫超河
入侵植物黄顶菊生长、再生能力对模拟天敌危害的响应被引量:5
2013年
缺乏专性天敌可能是外来植物扩散蔓延的原因之一。生物防治是环境友好且高效的防除方法,而人工模拟天敌危害对植物的生长、再生指标影响的效果与自然天敌的效果相似。在田间条件下,对入侵植物黄顶菊进行不同程度模拟天敌危害处理,探讨对黄顶菊生长、再生能力影响的效果,为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轻度处理和摘顶处理下黄顶菊生物量、株高、分枝数、花蕾数、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指标表现出超补偿效应,只有重度处理下受到显著抑制;轻度至重度处理初始荧光(F0)则显著高于对照和摘顶处理,而PS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0)则显著降低。分析发现,分枝数、花蕾数、生物量等具很高的表型可塑性指数,显示黄顶菊的生长指标对模拟天敌危害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综上,轻度天敌危害对黄顶菊无明显抑制作用,重度危害对黄顶菊的生长、开花结实抑制效果最为理想。生产实践中建议结合其他方法以实现对黄顶菊的有效控制。
王楠楠皇甫超河李玉浸姜娜屠臣阳王慧杨殿林
关键词:黄顶菊生物入侵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