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XJA790002)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何家理陈绪敖高全成叶岚陈芳更多>>
相关机构:安康学院西安财经学院陕西省安康市农业科技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退耕
  • 4篇退耕还林
  • 3篇生态
  • 2篇内隐
  • 1篇野生食用菌
  • 1篇生食
  • 1篇生态补偿
  • 1篇生态治理
  • 1篇食用
  • 1篇食用菌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水源保护
  • 1篇资源调查
  • 1篇外显
  • 1篇林权
  • 1篇林权制度
  • 1篇林权制度改革
  • 1篇流域
  • 1篇集体林

机构

  • 7篇安康学院
  • 1篇西安财经学院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5篇何家理
  • 2篇陈绪敖
  • 1篇高全成
  • 1篇陈芳
  • 1篇叶岚

传媒

  • 1篇价值工程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山地学报
  • 1篇农产品加工(...

年份

  • 5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秦巴山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若干问题探析
2011年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指出林权产权改革多维性将会决定着林权改革的深度,林业、林地、林农的特点将决定着林业的经营模式。秦巴山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探索多种合作模式,才能真正促使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陈绪敖
关键词:集体林权
汉江流域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7
2012年
发源于陕南秦巴山脉的汉江和丹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水质控制区。水源保护工程实施以来生态治理取得了重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以汉中安康两地区生态建设调研为基础,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生态补偿提出建议,以期建立生态补偿的长效机制。
高全成
关键词:水源保护生态治理生态补偿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后续补偿政策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地改善了西部生态环境,也对退耕区经济发展和群众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退耕为生态林的耕地基本上没有经济收入,退耕为经济林的耕地出现了产业萎缩;退耕农户除外出打工外,并没有实质性的重新再就业;由于国家补偿政策没有因市场变化而调整标准,加之农业税取消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地方出现了复耕和毁林的现象",十年树木"成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调查分析认为,制定退耕户再就业政策、"永久性的动态标准补偿政策"、享受与种粮户同样的种粮补贴政策、经济作物政府保险政策、自然保护区与南水北调工程补贴倾斜政策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有效举措。
何家理
关键词:退耕还林实证研究
湿润山区发展生态经济对策研究——以秦巴山区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以我国四个主体功能区划分为参考依据,探讨湿润山区(以秦巴山区为例)经济生态发展目标模式。即在生态平衡目标和经济平衡目标矛盾统一的过程中,抉择最优化的经济生态良性互动发展模式。从区域特色出发,将秦巴山区按坡度划分为高山区、浅山区、河流区等三个区域单元,参照国家在该区域功能划分上的现有扶持政策(自然区保护政策、退耕还林政策、南水北调政策),在区域特色与扶持政策相结合的基础上探寻经济发展途径(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旅游业—茶、桑与富硒食品加工业—水电与水产业),凝练秦巴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方向(特色产业—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最终建立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圈结构模式。
何家理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实践经验对后续产业发展的启示——基于陕川鄂3省退耕还林效果与后续产业的调查被引量:8
2012年
通过陕、川、鄂3省7县10乡镇调查发现: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在取得生态效益、农户增收、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缺乏产业论证、没能持久性解决农民增收、缺乏龙头产业、忽视农田水利建设等问题。通过加强后续产业论证、科技指导、探索经营方式、培育龙头产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可以推动后续产业发展。
何家理
关键词:退耕还林
科技支撑有望实现退耕还林经济效益内隐向外显转化——陕西省山阳县退耕还林实施状况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3 810.68万亩,约占全国退耕还林总面积的10%。调查发现,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效中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的矛盾。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科技指导。陕西山阳县通过科技指导和技术示范有望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何家理
秦巴山区退耕还林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状况调查被引量:16
2012年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关系到政策效应的评价问题。秦巴山区退耕还林面积2.54×106 hm2,约占全国退耕还林总面积10%。对该区3省7县10个乡镇抽样问卷和现场访谈调查的资料分析表明,秦巴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效中存在着生态效益外显与经济效益内隐的状况。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科学规划和科技指导。这就出现了"政府关注的生态目标基本达到与退耕户期望的生活来源持久性替代经济目标尚未完全实现"的问题(外出务工无法永久性解决养老问题)。通过科技指导、技术示范、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持,有望实现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
何家理马治虎陈绪敖
关键词:退耕还林
陕西省安康市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解陕西省安康市所辖的9县1区野生食用菌的种类、生态分布和开发应用价值,通过近6年来的实地考察、走访,并结合地方相关的企事单位进行了解和统计,对安康市现有野生药/食用菌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由调查分析得出:安康野生食用菌资源85种,包括子囊菌15种,担子菌70种,其每年总产量稳定在(6~10)×104t,且将有逐年上升趋势。其常见野生食用菌种类为红菇类、牛肝菌类、鸡油菌类、木耳类、侧耳类、蘑菇类、珊瑚菌类等7大类,产量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红菇类、牛肝菌、鸡油菌类。结果表明,安康地区野生食用菌资源种类多样、产量较高、品质优异,极具产业化开发利用的潜力。
陈芳叶岚
关键词: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