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54106)

作品数:25 被引量:348H指数:10
相关作者:魏来王宇陈红松李若冰丛旭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肝炎
  • 18篇病毒
  • 17篇乙型
  • 17篇乙型肝炎
  • 15篇肝炎病毒
  • 11篇乙型肝炎病毒
  • 9篇基因
  • 7篇细胞
  • 7篇基因型
  • 6篇慢性
  • 6篇慢性乙型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5篇慢性乙型肝炎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5篇丙型肝炎病毒
  • 4篇血清
  • 4篇外周

机构

  • 20篇北京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8...
  • 1篇天津市传染病...
  • 1篇廉江市人民医...
  • 1篇北京大学肝病...

作者

  • 18篇王宇
  • 18篇魏来
  • 16篇陈红松
  • 12篇李若冰
  • 10篇丛旭
  • 10篇费然
  • 8篇蒋栋
  • 7篇高燕
  • 6篇王松霞
  • 6篇许军
  • 5篇王齐欣
  • 5篇范春蕾
  • 5篇孙婧
  • 4篇侯金林
  • 3篇房继莲
  • 3篇王战会
  • 3篇沈建坤
  • 2篇王豪
  • 2篇张毅
  • 2篇徐小元

传媒

  • 5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5篇2005
  • 5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NNO-LiP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的评价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评价INNO LiPA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方法 ,并探讨了基因型与临床疾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 113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采用INNO LiPA和S基因序列分析两种方法测定HBV基因型。结果  1 INNO LiPA基因分型法与S基因序列分析法测定的基因型结果比较 ,符合率 82 3% (93/ 113) ,误判率 3 5 % (4/ 113) ,B/C型混合感染检出率 5 3% (6 / 113)。 2 LC组和HCC组C基因型比率高于AsC组 ,差异有显著性 (分别为 92 9%比 5 2 8% ,X2 =7 0 3,P <0 0 1和 88 9%比 5 2 8% ,X2 =3 91,P <0 0 5 ) ;LC组C基因型比率高于CHB组 ,差异有显著性 (92 9%比 6 1 1% ,X2 =5 12 ,P <0 0 5 )。结论  1 INNO LiPA法是一种较灵敏的快速检测HBV基因型的实验方法 ,尤其检测混合基因型感染灵敏度高。 2 C基因型HBV感染与较重肝病有关。
房继莲魏来李若冰丛旭许军Erwin Sablon王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C基因HBV基因型S基因分型方法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方法的建立和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并对检测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基因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建立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同时检测HBVDNA、HBVM。结果(1)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占71.9%(92/128),D型占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2)男性与女性的HBV基因型构成比无明显差异(P=0.561)。B型与C型比较,C基因型HBVDNA含量(P<0.05)和HBeAg阳性率(P<0.01)明显高于B基因型。基因型B具有更高的HBeAb水平(P<0.05)。结论(1)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2)HBV基因型主要以C型为主,其次为B型、D型。在CHB患者中,性别不是基因型构成差别的因素,C基因型易引起较重的肝脏病变,B型易发生免疫逃逸,致病情较轻。
沈建坤周荣李文凡杨创国王战会邓永东侯金林
关键词: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因子及抗-CD3单抗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活化作用被引量:1
2002年
孙婧陈红松张毅高燕王松霞李若冰王宇
关键词:细胞因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活化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研究的进展,临床的方向被引量:11
2005年
魏来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生物学特性不同基因型人类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过程中准种的构成变化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自然阴转者外周血HCV准种构成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测序的方法 ,对未接受过治疗的 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 4例自然阴转者前后 10年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核心 (C)区与包膜 2 (E2 )区基因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关系比较。结果  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10年前后血清HCVC区和其中 2名患者E2区准种群体组内与组间遗传距离没有明显差异。与自然阴转者相比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HCVC区和E2区准种群体组内平均遗传距离较大。在同一患者体内HCVE2区准种群体组内遗传距离比C区组内遗传距离大 ,且二者遗传距离大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rs=0 .80 95 )。结论 在丙型肝炎疾病的自然病程中HCV准种构成可长期保持稳定 ;HCV准种遗传变异度大小可能与丙型肝炎疾病的转归相关。
王齐欣魏来高燕陈志军孙德贵蒋栋徐小元陈红松王宇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自然过程分子克隆基因扩增
中国南北两城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血清型的构成差异被引量:32
2003年
目的对我国南北两城市530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进行血清型和基因型分型,以了解HBV基因型和血清型分布的特点和差异。方法 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广东省廉江市530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进行HBV DNA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直接测序,分析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结果 哈尔滨和廉江市HBV血清型以adrq为最多,分别为87.2%和73.5%,其次为adw2,分别为12.0%和25.7%,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两市HBV基因型均以C型为主,分别为87.8%,73.2%,其次为B型,分别为12.2%和26.1%,其分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在廉江市仅有1例D型,1例B、C混合型。结论我国南北两城市HBV血清亚型和基因型的构成较为单纯,均只有两个类型,其比例构成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许军王齐欣范春蕾蒋栋李若冰丛旭费然陈红松魏来王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血清型HBV核苷酸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株在母婴向的选择性传播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联合免疫失败的婴儿血清中HBVS基因变异与母亲血清中HBV DNA含量的关系。方法 应用Roche公司的LightCycler定量分析仪测定95例母亲血清中HBV DNA含量,应用PCR技术对免疫失败的7例婴儿及其母亲血清进行扩增,扩增后克隆测序。结果95例婴儿中有7例(7.4%)出生后1年内发生HBV感染,其母亲血清中HBV DNA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感染组。对此7对母婴的序列分析,发现1对母婴婴儿的优势株为母亲的弱势株,另有1对发生婴儿131位苏氨酸到丙氨酸变异。结论免疫失败与母亲血清中高病毒血症相关,且母婴间存在选择性传播。
张瑾王战会候金林杨虹程爱林李秀惠
关键词:S基因乙型肝炎病毒免疫失败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是否诱导特异性T细胞应答。方法(1)将研究对象分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急性乙型肝炎痊愈组、健康志愿者组,分离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检测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特异表位多肽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18-27的记忆性免疫应答;(2)培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将负载有乙型肝炎抗原表位多肽的DC诱导特异的T细胞应答。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方法检测诱导的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诱导的T细胞杀伤活性。结果(1)急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对HBcAg 18-27 CTL特异表位多肽存在记忆的免疫应答,其分泌干扰素-γ的CD8+T细胞占CD8+T细胞总数的(4.3±2.5)%,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占总细胞数的(4.8±2.2)%,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占总细胞数的(4.6±2.3)%。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对其记忆应答很低,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值为2.508-3.305,P<0.05。(2)用多肽共孵育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多次诱导的T细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加肽孵育的靶细胞比例为30:1、10:1、3:1时,其杀伤率分别为(57.0±20.3)%、(49.5±20.2)%、(21.8±12.9)%,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可以诱导特异的T?
李若冰陈红松谢尧费然丛旭范春蕾王松霞魏来王宇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
用含有特定细胞因子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体外扩增慢性乙肝病人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 ,从细胞表型和功能上鉴定和研究。方法 用含GM CSF和IL 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 V体外培养慢性乙肝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获得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 ,IL 1 2ELISA试剂盒检测DC分泌IL 1 2的水平 ,并观察加入细胞因子TNF α后对DC培养的影响。结果 慢性乙肝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AIM V培养及细胞因子诱导后 ,经贴壁法纯化 1 0 0mL可获得 0 .5× 1 0 7~ 1 .5× 1 0 7成熟的具有典型形态的DC ,加入TNF α后 ,CD83阳性占 60 .80 % ,明显高于未加组 (P <0 .0 5) ,IL 1 2分泌较未加TNF α组增高近 1 0倍。结论 ①慢性乙肝病人的DC可用AIM V无血清培养基及特定的细胞因子诱导在体外大量获得 ,TNF α是诱导DC成熟的重要的细胞因子。②典型的细胞形态和CD1 4 -、HLA DRhigh+、CD86high+的细胞表面分子特征可作为临床上快速鉴定培养DC的标志。
李若冰陈红松费然王松霞范春蕾魏来王宇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病毒性乙型肝炎无血清培养基细胞因子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基因型B~D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沈建坤周荣王战会白培盛马世武张克侯金林
关键词:基因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