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147)

作品数:13 被引量:47H指数:5
相关作者:赵萍夏庆友邹勇钟晓武董照明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家蚕
  • 8篇蛋白
  • 5篇蛋白质
  • 5篇白质
  • 4篇蛋白质组
  • 3篇蛋白酶
  • 3篇蛋白质组学
  • 3篇蛋白质组学分...
  • 3篇丝氨酸
  • 3篇丝氨酸蛋白酶
  • 3篇氨酸
  • 2篇蛋白酶抑制
  • 2篇蛋白酶抑制剂
  • 2篇电泳
  • 2篇抑制剂
  • 2篇原核表达
  • 2篇制剂
  • 2篇双向电泳
  • 2篇丝氨酸蛋白酶...
  • 2篇丝腺

机构

  • 13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1篇赵萍
  • 8篇夏庆友
  • 5篇钟晓武
  • 5篇邹勇
  • 3篇张利平
  • 3篇聂红毅
  • 3篇董照明
  • 2篇陈全梅
  • 2篇马振刚
  • 2篇张艳
  • 2篇李游山
  • 2篇杨瑜
  • 2篇林英
  • 2篇衣启营
  • 2篇杨从文
  • 2篇胡晓明
  • 2篇王艳霞
  • 1篇王凌燕
  • 1篇费纪涛
  • 1篇段军

传媒

  • 6篇蚕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昆虫学报
  • 1篇蚕学通讯

年份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蚕和野桑蚕脂肪酸脱氢酶desat4全长cDNA和启动子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获得家蚕Bombyx mori和野桑蚕Bombyx mandarina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esat4的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并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获得目的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基础。【方法】利用RACE技术克隆家蚕和野桑蚕desat4基因全长cDNA序列,基于家蚕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克隆它们的启动子,并采用原核表达技术对该基因进行异源表达。【结果】克隆得到家蚕与野桑蚕desat4基因全长cDNA,长度分别为1717 bp和1718 bp,ORF长度为1059 bp,编码352个氨基酸残基,结构上有3个组氨酸保守区和4次跨膜结构域,说明该蛋白质是膜蛋白。同源性分析发现Desat4氨基酸序列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 MsexKPSE脱氢酶拥有88.9%相似性。克隆获得的家蚕和野桑蚕desat4基因启动子序列长度分别为1808 bp和870 bp,该区域包含有热休克因子HSF(heat shock factor)结合位点、NIT2结合位点和CdxA(caudal type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A)结合位点等等,并未发现有典型的TATA-box,但在靠近5'-UTR区域发现了转录起始因子特征序列。时期表达谱分析显示desat4基因从刚产下卵到成虫(蛾)的36个不同发育时间点都有持续稳定的表达。应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了Desat4蛋白质,并用温和变性剂十二烷基-β-D-麦芽吡喃糖苷(dodecy l-β-D-maltoside,DDM)就能很好地促进该蛋白质的溶解。【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家蚕和野桑蚕desat4基因全长cDNA及其启动子序列并进行了序列比对分析,构建了desat4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参考。
陈全梅程道军马振刚胡晓明查幸福赵萍
关键词:家蚕野桑蚕脂肪酸脱氢酶全长CDNA启动子原核表达
昆虫醛氧化酶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0年
醛氧化酶(aldehyde oxidase,AO;EC1.2.3.1)是钼-黄素酶家族(molybdo-flavoenzyme family,MFE)中的一类蛋白,通常是由2个相同亚基形成的同源二聚体构成,每个亚基具有2个[2Fe-2S]氧化还原中心、1个黄素辅因子(FAD)和1个底物结合域,与钼-黄素酶家族的另一成员黄嘌呤氧化还原酶结构特征相似。AO可氧化醛类物质和将含氮杂环物质羟基化,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对醛氧化酶的结构、催化反应机制、系统进化等研究结果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昆虫醛氧化酶的研究进展。
杨从文杨瑜王艳霞费纪涛林英
家蚕蛋白质数据检索系统
2011年
蛋白质组研究对于基因功能的阐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研究者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家蚕蛋白质组数据,以已鉴定的家蚕蛋白质数据为基础,在NetBeans 6.5开发环境中,于Rails 2.2.2编写框架下采用ruby 1.8.6语言,利用MySQL数据库实现对数据储存与调用,构建了家蚕蛋白质数据检索系统(http:∥www.silk2db.org:3000)。该系统不仅收录了已鉴定家蚕蛋白质的基础信息,还收录了试验条件、质谱峰图、肽段检索参数和参考文献等信息。研究者可以根据试验名称、家蚕组织或器官名称、登录号、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质量范围等实现对这些蛋白质相关信息的快速查询。该系统数据可为家蚕基因功能研究提供有益信息和重要支撑,并能为家蚕蛋白质组学试验方法的探索与改进提供线索。
邹勇罗冰段军钟晓武赵萍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蛋白质组数据库
家蚕精巢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精巢是雄性家蚕Bombyxmori的生殖腺,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全面检测和鉴定精巢器官的蛋白分布将为分析家蚕雄性个体的发育和繁殖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硝酸银染色技术对家蚕5龄第5天幼虫的精巢组织进行了蛋白检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质量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表达量较高的蛋白点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谱鉴定。结果表明:家蚕精巢蛋白质可以检测出1000个以上的蛋白点,这些蛋白点主要集中在分子量为15~90kD区域,等电点3.5~9之间,其中60个蛋白点得到了成功鉴定,按照已知或推测的蛋白功能,将其分为8类,包括:细胞骨架和细胞结构蛋白,膜蛋白或信号相关蛋白,大量应激反应蛋白(伴侣蛋白),线粒体和能量产生相关蛋白,转录调控和翻译及DNA/RNA结合相关蛋白,酶和少量血液组成蛋白。其中很多蛋白可能在鞭毛形成、能量代谢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认识家蚕精子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生物学信息。
聂红毅钟晓武邹勇衣启营赵萍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精子形成蛋白质双向电泳质谱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
家蚕精巢中小热激蛋白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蛋白质组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家蚕不同发育时期精巢组织中小热激蛋白(sHSP)变化,为阐明其在家蚕精子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建立家蚕5龄第5天、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3个时期的精巢电泳图谱,并用Imagemaster2D 6.0软件分析不同时期图谱中的差异蛋白,再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质谱(MALDI-TOF-MS)对这些蛋白进行鉴定。【结果】鉴定出家蚕精巢中5个小热激蛋白,分别为sHSP23.7、sHSP20.8、sHSP 20.4、sHSP19.9和sHSP19.8,它们在化蛹第1天和化蛾第1天的蛋白合成量比5龄第5天显著降低。【结论】在家蚕精巢中,5龄第5天是形成有核精子的重要时期,有大量的微管蛋白(α微管蛋白、β微管蛋白),它是中心粒和纺锤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减数分裂中有重要作用,这些小热激蛋白可能在有核精子形成时与微管蛋白相互作用,在促进鞭毛轴丝形成和鞭毛运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聂红毅钟晓武衣启营张利平邹勇赵萍
关键词:家蚕
昆虫味觉受体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化学感受受体在昆虫的觅食、食物选择、交配和产卵等行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果蝇、按蚊、蜜蜂、赤拟谷盗和家蚕等昆虫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各物种中完整化学感受受体(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得以鉴定,并从中鉴定出与气味识别、食物选择密切相关的受体基因,如果蝇的二氧化碳受体基因DmGr21a和DmGr63a,糖受体DmGr5a,以及冈比亚按蚊识别人类气味的AgOr1等。其中,昆虫的味觉受体功能与昆虫食物选择、大量取食直接相关。本文就目前昆虫基因组中味觉受体的鉴定、进化、表达和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味觉受体功能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昆虫味觉编码的分子基础和神经调控网络,也是研究昆虫与植物相互关系的热点。
孙乐娜张辉洁龚达平杨承远赵萍
关键词:昆虫化学感受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mSPI37的克隆、表达及微生物诱导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鉴定新的家蚕蛋白酶抑制剂,探讨其在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方面的功能。【方法】对家蚕蛋白酶抑制剂BmSPI37进行T-A克隆、多序列比对、系统发育树构建、原核表达、RT-PCR时空表达特征及微生物诱导分析。【结果】克隆、表达了1个新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命名为BmSPI37。时空表达特征分析表明,BmSPI37在家蚕5龄幼虫后期表达量很高,而且在中部丝腺中高量表达;在蛹向蛾的变态发育时期,BmSPI37在雌蚕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蚕。微生物诱导试验表明,BmSPI37在大肠杆菌、黑胸败血菌、球孢白僵菌感染后,强烈上调表达。【结论】推测BmSPI37与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有关。
李游山赵萍董照明邹勇夏庆友向仲怀
关键词:家蚕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防御
家蚕幼虫期和蛹期马氏管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
2012年
【目的】深入了解家蚕幼虫期与蛹期马氏管蛋白质组的变化,为马氏管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功能研究提供蛋白质水平上的依据。【方法】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5龄第5天及化蛹第1天的马氏管组织进行比较,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表达量差异较大的蛋白点进行肽指纹图谱鉴定,应用GPMAW 8.00软件对NCBI蛋白质数据库中所有来自于P50/Dazao的蛋白质与家蚕9倍基因组预测蛋白质库共同构建本地数据库,对试验采集到的肽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测到360—430个蛋白点,主要分布在分子质量15—80 kD、等电点4.0—9.5。2个时期共成功鉴定17个表达量有显著差异的蛋白质,其中包括与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质、热激蛋白、V型H+ATP合酶、30K蛋白以及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的丙氨酸-乙醛酸氨基转移酶2,3-羟基异丁酸脱氢酶等。【结论】本研究中差异蛋白质的发现和鉴定为完全变态昆虫幼虫期与蛹期马氏管的功能差异提供了蛋白质水平上的理论依据。
邹勇钟晓武张利平赵萍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马氏管
家蚕Atlastin基因(BmATL)的鉴定及表达模式被引量:2
2011年
Atlastin基因是人类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疾病的致病基因之一。Atlastin蛋白具有典型的GTP结合(GBP)结构域和2个相邻的跨膜结构,被定位在高尔基体和内质网膜上,具有运输小囊泡的功能。用人类和果蝇的Atlastin基因序列对家蚕基因组数据库进行同源搜索,鉴定得到4个同源基因,命名为BmATL1-BmATL4。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4个基因编码的蛋白质都有GBP结构域,其中:BmATL1和BmATL2的分子质量约60 kD,有2个相邻的跨膜结构;BmATL3和BmATL4的分子质量约85 kD,没有跨膜结构。表达谱分析表明BmATL1和BmATL2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各组织都有低量表达,BmATL3和BmATL4在血细胞中特异高量表达。综合分析提示:BmATL1与人类和果蝇Atlastin的分子质量、结构域和表达谱特征相似。
陈全梅谭祥杨强胡晓明马振刚赵萍
关键词:家蚕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系统发生树表达谱分析
家蚕醛氧化酶基因(BmAOXs)的鉴定与表达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醛氧化酶(aldehyde oxidases,AO,EC1.2.3.1)是属于钼-黄素酶(molybdo-flavoenzymes,MFEs)家族的一类蛋白酶。为了探讨该酶在家蚕Bombyxmori中的功能,本研究对家蚕醛氧化酶基因(BmAOXs)家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以其他物种AO基因序列检索家蚕全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了8个BmAOX候选基因,均具有醛氧化酶保守的功能域。进化分析表明,BmAOX与其他昆虫AO聚为一簇。RT-PCR分析结果显示:BmAOX1,BmAOX2,BmAOX3,BmAOX5具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而BmAOX4,BmAOX6,BmAOX7,BmAOX8则在蛹和成虫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提示它们在家蚕生理代谢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利用Native-PAGE和活性染色方法,对BmAOX编码的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家蚕蛹中有5种有活性的醛氧化酶,而成虫中有6种,各组织中均有有活性的BmAOX,只是种类和活性水平有所不同。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BmAOX家族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杨瑜林英杨从文王艳霞夏庆友
关键词:家蚕基因鉴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