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2RZ0018)

作品数:5 被引量:88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开未陈远学黄蔚刘静陈新平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根瘤
  • 3篇根瘤菌
  • 2篇银合欢
  • 2篇套作
  • 2篇位点
  • 2篇位点基因
  • 2篇基因
  • 2篇干物质
  • 2篇干物质积累
  • 1篇氮素
  • 1篇氮素利用
  • 1篇氮素利用效率
  • 1篇新银合欢
  • 1篇有效性
  • 1篇玉米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关系
  • 1篇小麦
  • 1篇利用效率
  • 1篇磷利用

机构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陈远学
  • 5篇徐开未
  • 2篇张小平
  • 2篇周德海
  • 2篇张朝春
  • 2篇陈新平
  • 2篇刘静
  • 2篇黄蔚
  • 1篇周涛
  • 1篇唐义琴
  • 1篇熊峰
  • 1篇游芳
  • 1篇张思兰
  • 1篇周欢
  • 1篇李汉邯

传媒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分离自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方法】采用16S rDNA PCR-RFLP和16S rRNA基因、glnII、共生基因(nodC)系统发育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供试未知菌的16S rDNA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HaeⅢ、HinfⅠ、MspⅠ及TaqⅠ)酶切后获得5种16S遗传图谱类型。16S rDNA PCR-RFLP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在83%水平分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中华根瘤菌属(Sinonrhizobium)两大类群,而75%的菌株为中华根瘤菌。6个代表菌株的16S rDNA、glnII和nodC三个位点基因的系统发育结果基本一致,4株与S.fredii USDA205T相似度最高;有2株分别与B.yuanmingense CCBAU10071T、B.diazoefficiens USDA110T相似度最高。4个Sinonrhizobium代表菌株16S rDNA、glnII序列相似度分别为98.3%-99.9%、98.2%-100%,但它们的nodC基因序列完全相同。【结论】川中丘陵地区大豆根瘤菌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S.fredii为优势种。
熊峰陈远学张思兰游芳周欢徐开未
关键词:大豆根瘤菌PCR-RFLPRDNA
凉山州新银合欢根瘤菌的共生有效性及遗传多样性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分离自四川凉山州新银合欢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共生有效性。【方法】采用16S rRNA RFLP、BOX-PCR、AFLP、多位点持家基因序列的联合分析及无氮水培法对33株供试新银合欢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和共生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3种方法在属水平的分群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1个Mesorhizobium属的菌株、3个Bradyrhizobium属的菌株、3个Rhizobium属的菌株,26个相似度较高的菌株属Sinorhizobium。16S rRNA-recA-atpD-glnII序列联合构建的新银合欢根瘤菌系统发育树表明,SCAU203、SCAU211可能分别是Rhizobium和Bradyrhizobium的新类群,另外3个代表菌株分别位于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分支,分别与S.americanum、M.Plurifarium、R.huautlense亲缘关系最近。无氮水培接种试验筛选出2个共生固氮效果好、与不接种对照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的菌株SCAU229和SCAU307,有3个菌株不仅不具共生有效性,甚至不利于宿主的生长,其余84%的供试菌为低效或无效菌株。【结论】凉山州新银合欢根瘤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布于4个属:Rhizobium、Bradyrhizobium、Mesorhizobium、Bradyrhizobium,79%为Sinorhizobium属的菌株,优势菌群为Sinorhizobium。该区的新银合欢根瘤菌大多数的共生有效性差。
徐开未张小平陈远学古飞越周德海唐成义
关键词:银合欢根瘤菌
攀枝花市银合欢根瘤菌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分离自四川攀枝花的银合欢根瘤菌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联合16S rDNA RFLP和IGS RFLP的综合聚类分析(16S-IGS RFLP)、AFLP及多位点持家基因(16S rDNA,atpD,recA)序列的联合分析对供试银合欢根瘤菌进行研究。【结果】31株未知菌具有15种16S-IGS遗传图谱类型、27种AFLP类型。16S-IGS RFLP结果表明,没有未知菌与Bradyrhizobium的参比菌株聚在一起。在71.4%的相似水平上,31个未知菌按属的水平分成3个分支:S、M和R,分别分布在Sinorhizobium属(28株)、Mesorhizobium属(2株)和Rhizobium属(1株)。S分支的28个菌在84%的相似水平上,16S-IGS RFLP聚类图中构成3个群:群S1、群S2、群S3;在AFLP聚类图中构成9个AFLP群:S1–S9。多位点基因序列表明,代表菌株SCAU215、SCAU231分别与M.Plurifarium、R.huautlense亲缘关系最近。而分布于Sinorhizobium属SCAU222和SCAU228、SCAU213、SCAU216可能代表Sinorhizobium的3个新类群。【结论】攀枝花市银合欢根瘤菌遗传多样性丰富,分布于Sinorhizobium、Mesorhizobium和Rhizobium三个属,且优势类群为Sinorhizobium。
徐开未张小平陈远学周德海
关键词:根瘤菌银合欢
施磷对间套作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64
2013年
要通过2011、2012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不同施磷处理(小麦0、45、90、135、180kgP205·hm~,记为wPo、WP1、WP2、WP3、WP4;玉米0、37.5、75、112.5、150kgP20,·hm~,记为MPo、MPl、MP2、MP3、MP4)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与小麦共生期,施磷明显增加了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光合势(LAD),促进了茎、叶干物质的积累(DMA);玉米拔节以后LAI、LAD、生长率(CGR)和DMA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都出现在MP,或MP,处理;玉米生殖生长期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输出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体系总产量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都以P,处理为最高,分别为6588和11955kg·hm~.玉米磷肥表观利用率(PARE)以MP2处理最高(26.3%),分别比MP,(14.4%)、MP3(19.0%)、MP4(10.4%)处理高82.6%、38.4%和152.9%.综上,在麦/玉/豆间套作体系中,适量施用磷肥可促进玉米的生长、减轻小麦对玉米的影响,同时可提高玉米当季磷肥利用率,玉米的磷肥施用量在75~112.5kgP20,·hm-2为宜.
陈远学李汉邯周涛陈新平黄蔚刘静张朝春徐开未
关键词:玉米干物质积累磷利用率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陈远学刘静陈新平张朝春黄蔚唐义琴徐开未
关键词:小麦轮作套作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效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