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082020)
- 作品数:7 被引量:10H指数:2
- 相关作者:杨新林姚璐康峰黄成宋高广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生物学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富勒烯衍生物纳米颗粒水悬液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测定了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四乙酯(Bis-methanophosphonate fullerene,BMPF)的纳米水悬液(nano-BMPF)和富勒醇纳米水悬液(nano-Fullerol)对细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BMPF和nano-Ful-lerol在黑暗条件下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且呈现浓度梯度依赖性,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9.1和4.2μmol/L;nano-Fullero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可能与活性氧无关,nano-BMP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抑制则可能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有关.在黑暗条件下,二者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生长无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富勒烯衍生物纳米颗粒作为抗生素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姚璐宋高广黄成杨新林
- 关键词:富勒烯衍生物抑菌活性氧
- 富勒烯半胱氨酸的固相合成与荧光特性
- 2010年
- 基于氨基与富勒烯之间的加成反应与多肽的固相有机合成,合成了一种单加成富勒烯半胱氨酸(fullerene cystine,Fcy).采用有机溶剂交换法制备了Fcy的纳米颗粒水悬液n-Fcy,并比较了Fcy与n-Fcy的荧光性质.
- 解馨杨新林
- 关键词:固相合成荧光性质
- 富勒烯膦酸衍生物纳米水悬液对DNA限制性内切酶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被引量:5
- 2009年
- 富勒烯纳米颗粒水悬液的生物学效应正在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采用具有EcoRⅠ、BamHⅠ、Cfr9Ⅰ和XmaⅠ单一酶切位点的pEGFP-N1超螺旋型质粒为底物,检测了单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四乙酯(mono-methanophosphonate fullerene,MMPF)和二加成亚甲基富勒烯[60]二膦酸四乙酯(bis-methanophosphonate fullerene,BMPF)的纳米水悬液(分别表示为n-MMPF和n-BMPF)对各种DNA限制性内切酶的抑制作用.实验发现,n-MMPF和n-BMPF均对EcoRⅠ有抑制作用,但后者的作用更强些.加入n-BMPF后,对BamHⅠ酶切反应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大于30μmol/L,而对EcoRⅠ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仅为4.3μmol/L,对同工酶Cfr9Ⅰ和XmaⅠ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11.7和8.3μmol/L.当EcoRⅠ酶切反应完全被n-BMPF抑制时,在反应体系中增加底物pEGFP-N1的量,并不能观察到酶切产物线型质粒,但是在酶切体系中增加酶的量则能拮抗n-BMPF的作用.两种活性氧清除剂甘露醇和叠氮化钠在浓度为2-10mmol/L时,不能拮抗n-BMPF的作用,说明n-BMPF的抑制活性与活性氧无关.这些结果首次表明,富勒烯纳米颗粒水悬液具有作为DNA限制性内切酶抑制剂的生物活性.
- 宋高广姚璐黄成解馨谭信杨新林
- 关键词:二膦酸四乙酯DNA限制性内切酶活性氧
- 脂肪酶AK对富勒烯封端聚己内酯的降解被引量:1
- 2010年
- 采用滴定法并以聚己内酯PCL为对照,探讨了富勒烯封端聚己内酯C60-PCL的脂肪酶AK降解行为.实验发现,PCL和C60-PCL的酶解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其动力学参数Km分别为0.75和0.16mg·mL·1,最大降解速度Vmax分别为0.90和0.43mL.h·1.在同等条件下C60-PCL降解速率较PCL减小,表明富勒烯的引入使聚己内酯难于被脂肪酶降解.
- 彭琦云康峰李娟杨新林
- 关键词:聚己内酯滴定法
- 富勒醇微囊的制备与自由基清除效应
- 2011年
- 采用以聚电解/盐复合体为模板的纳米粒子自组装微囊法,利用分子间的静电作用力,在不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首次将带负电的富勒醇纳米颗粒制备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铵盐酸盐/HPO42-/富勒醇复合微胶囊。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Zeta电位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微囊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发现,该复合微囊接近球形,分散良好且大小均一,微囊直径约为1~2μm,表面电势接近0mV;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能力且呈现浓度依赖性。
- 姚璐朱保庆胡毅康峰杨新林
- 关键词:富勒醇微囊自由基
- 一种新的富勒烯封端聚L-谷氨酸苄酯的合成
- 2011年
- 利用富勒烯谷氨酸苄酯的游离氨基引发谷氨酸苄酯N-羧基内酸酐开环聚合,得到了一种新的富勒烯封端的聚谷氨酸苄酯.利用1H NMR、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热重分析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 张青环傅凌云张钧杨新林
- 关键词:开环聚合
- 富勒烯衍生物引发的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的合成被引量:3
- 2010年
- 利用带活性羟基的N-取代3,4-富勒烯吡咯烷作为引发剂,引发ε-己内酯开环聚合,制备了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富勒烯末端封端聚己内酯,通过核磁共振(1H NMR,13C NMR)、红外光谱(FTIR)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用热重(TG)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热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聚己内酯相比产物热稳定性增加.
- 彭琦云康峰李娟杨新林
- 关键词:Ε-己内酯开环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