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41170401)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徐辉龙李亚敏孙金龙施小斌汤贤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青年人才领域前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磁
  • 1篇地震
  • 1篇地震活动
  • 1篇地震活动性
  • 1篇东南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断裂带
  • 1篇新构造
  • 1篇新构造运动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磁学
  • 1篇早侏罗世
  • 1篇震源
  • 1篇震源机制
  • 1篇震源机制解
  • 1篇盆地
  • 1篇琼东南盆地
  • 1篇侏罗世
  • 1篇侏罗统
  • 1篇下侏罗统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篇李亚敏
  • 2篇徐辉龙
  • 1篇张伙带
  • 1篇谈晓冬
  • 1篇孙金龙
  • 1篇陈汉宗
  • 1篇周蒂
  • 1篇施小斌
  • 1篇汤贤赞

传媒

  • 2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基底断裂的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为优化油气盆地内断裂活动强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断层生长指数、断层落差和断层活动速率等定量研究断裂活动强度的常用参数,提出了根据断裂两侧的构造沉降差异计算断裂的垂直断距和垂直活动速率的新方法。然后应用这种方法研究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基底断裂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纪基底断裂的活动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40—36MaBP),琼东南盆地东部NE向断裂发生强烈活动,垂直断距800m左右,垂直活动速率约200m.Ma 1;第二阶段(36—30MaBP),盆地东部NE向断裂活动减弱,盆地西部E-W向断裂开始活动,两者垂直断距约400—800m,垂直活动速率70—130m.Ma 1;第三阶段(30—21MaBP),盆地内部断裂活动再次增强,垂直断距700—1800m,垂直活动速率80—200m.Ma 1,而边界断裂活动较弱,垂直断距约500m,垂直活动速率不足60m.Ma 1。
李亚敏施小斌徐辉龙刘兵
关键词:构造沉降琼东南盆地
南海北部陆缘下侏罗统古地磁与岩石磁学结果
2012年
前人研究表明,粤东海盆、南沙地块东部、加里曼丹西部存在晚三叠—早侏罗世海相地层,并且沉积相和古生物的对比认为它们在晚三叠—早侏罗世可能属同一海盆。文章对广东梅县、惠州和东莞的下侏罗统进行了古地磁研究,试图从古地磁的角度探讨粤东海盆、南沙地块东部、加里曼丹西部是否同属一个海盆。本文退磁结果表明,梅县玄武岩样品分离出低温剩磁和高温特征剩磁;惠州样品只有少数能分离出低温剩磁,难以统计方向;东莞红层样品分离出低温剩磁、中温剩磁和高温特征剩磁。梅县和东莞低温剩磁方向与当地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为现代地磁场的重磁化结果。所有采点中,只有2个采点分离出了高温特征剩磁,难以用褶皱检验方法检验高温特征剩磁是否原生剩磁。若用华南地块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和白垩纪参考极限定东莞和梅县磁倾角大小,对比东莞中温剩磁、高温特征剩磁和梅县高温特征剩磁褶皱展平0—100%的倾角范围,讨论各剩磁在褶皱展平的形成阶段,结果为东莞中温剩磁在褶皱展平70%—80%时获得;东莞高温特征剩磁可能在褶皱展平后获得;但无法确定梅县高温特征剩磁最可能在哪个褶皱展平阶段获得。磁组构揭示了东莞红层沉积和压实特征,增加了东莞高温特征剩磁为原生剩磁的可能性。等温剩磁曲线、热退磁曲线和交变退磁曲线表明,东莞红层的携磁矿物为赤铁矿;梅县玄武岩部分样品携磁矿物为磁铁矿,部分样品携磁矿物为赤铁矿。文章的古地磁结果虽然未能回答"粤东海盆、南沙地块东部、加里曼丹西部是否同属一个海盆"的科学问题,但为今后进一步的古地磁工作提供了有用信息。
张伙带谈晓冬周蒂黎铭汉陈汉宗汤贤赞
关键词:南海北部陆缘早侏罗世古地磁岩石磁学
南海东北部新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1
2009年
南海东北部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的交汇区,新构造运动活跃。根据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解和GPS资料对该区的新构造活动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该区新构造运动的动力学机制。分析发现,菲律宾海板块NW向俯冲对该区的影响最为显著,导致了该区较强的地震活动性以及与俯冲方向一致的构造应力场。而印藏碰撞产生的侧向应力传递也影响到该区,控制华南地块向SE方向运动,并与菲律宾海板块的NW向俯冲共同作用,使华南地块在SE向运动的同时伴有逆时针旋转。印藏碰撞的SE向应力传递对俯冲产生的NW向水平挤压的抵消作用,使得地震活动性自东向西减弱以及构造应力场P轴方位角顺时针旋转。在这一背景下,区内滨海断裂带的活动控制了该区的地震、海岸带构造升降等新构造运动。
孙金龙徐辉龙李亚敏
关键词:滨海断裂带新构造运动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南海东北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