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726)

作品数:15 被引量:103H指数:7
相关作者:史伟云王婷王姝婷刘军彩李素霞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角膜
  • 6篇术后
  • 6篇角膜移植
  • 4篇移植术
  • 4篇移植术后
  • 4篇膜炎
  • 4篇角膜移植术
  • 3篇上皮
  • 3篇显微镜
  • 3篇内皮
  • 3篇角膜内皮
  • 3篇角膜上皮
  • 3篇角膜炎
  • 3篇角膜移植术后
  • 2篇药物源性
  • 2篇源性
  • 2篇直径
  • 2篇手术
  • 2篇屈光
  • 2篇裂隙

机构

  • 11篇山东省眼科研...
  • 6篇山东省医学科...
  • 5篇济南大学
  • 3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14篇史伟云
  • 13篇王婷
  • 8篇王姝婷
  • 3篇刘军彩
  • 3篇高华
  • 3篇李素霞
  • 3篇李韵秋
  • 2篇孙秀丽
  • 2篇胥晓涵
  • 2篇赵倩
  • 2篇刘丽梅
  • 2篇李从心
  • 1篇张春蕾
  • 1篇廉超
  • 1篇李静
  • 1篇贾艳妮
  • 1篇王秀先
  • 1篇李凤洁
  • 1篇王梦雅
  • 1篇张阳阳

传媒

  • 8篇临床眼科杂志
  • 4篇中华实验眼科...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4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和治疗回顾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背景 近年来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日益增多.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常与原发病混淆,容易误诊,病情迁延不愈,严重影响视力,总结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规范治疗方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 探讨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采用回顾性系列病例观察分析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10月就诊于山东省眼科医院的药物源性角膜病变患者31例36眼,详细记录其既往眼病史、用药史、用药持续时间及给药途径,检查患眼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和1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患眼睑板腺情况、角膜病变的位置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治疗均首先停用原有药物,给予促进角膜修复药物及少量抗炎药物的方案,合并睑板腺功能障碍者行热敷及睑板腺按摩,S Ⅰ t<5 mm/5 min和BUT<5s者行泪小点栓塞治疗.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对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患眼BCVA的差异行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3个时间点患眼的BUT和SⅠt结果的差异行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眼角膜修复天数与SⅠt的关系行Pearson积矩直线相关分析. 结果 导致角膜病变的主要原因为不合理用药,其中抗病毒药物不合理应用者23例,抗生素药物16例,糖皮质激素药物10例,抗过敏药物1例,降眼压药物1例.不合理给药途径包括局部频繁点眼25例及连续球结膜下注射6例.患眼治疗后1个月的BCVA为0.69 ±0.28,明显优于治疗前的0.3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2,P<0.01).药物源性角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角膜上皮弥漫性细点状粗糙,严重者合并角膜上皮缺损,甚至角膜溃疡,角膜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局部出现后弹力层皱褶,部分可见角膜丝状物附着,病变区主要位于角膜中央及下方.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治疗主要是停用原有
刘艳红王婷史伟云李素霞
关键词:角膜病变角膜上皮病变角膜内皮病变
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于山东省眼科医院行LKP的患者217例(217只眼),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原发病种类、年龄、泪液分泌功能、病变累及角膜缘、移植片直径、移植片保存方法、植片上皮愈合时间等,并将植片上皮愈合时间>7 d归为上皮愈合延缓,并对这些病例资料分别从上述因素分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中植片上皮延缓愈合的有59例(27.19%),其中感染性角膜炎患者24例(25.81%),非感染性非烧伤患者14例(14.00%),烧伤患者21例(87.5%),3组病例术后植片上皮愈合时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60岁组的植片上皮愈合时间较≤20岁组、21~40岁组和41~60岁组明显延迟(P<0.05);术前泪液分泌减少[植片上皮愈合时间,Shirmer Test<5为(16.25±11.30)d,Shirmer Test≥5为(4.21±4.26)d,P<0.05]以及病变累及角膜缘[累及角膜缘者愈合时间为(10.32±10.26)d,未累及角膜缘者为(4.67±4.31)d,P<0.05]与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有关;移植片直径≥9 mm的患者较7.25~8.75 mm组和≤7 mm组的患者植片上皮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5);移植片予地塞米松(DX)液和甘油保存液保存行LKP术后植片上皮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KP术后植片上皮延缓愈合与患者眼部病变种类、年龄大、泪液分泌量、病变是否累及角膜缘以及植片直径有关,而移植片的保存方法对上皮愈合无明显影响。
孙秀丽史伟云王婷王姝婷
关键词: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联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治疗外伤引起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眼科医院2007年8至2012年7收治12例(12只眼)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眼球钝挫伤史且超生生物显微镜(UBM)和前房角镜检查可见外伤眼有不同程度的房角后退,入院眼压为(48.50±3.10)mm Hg,瞳孔直径为(5.15±0.70)mm。治疗: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控制炎症,口服及静脉给予降眼压药物联合局部应用0.5%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1%布林佐胺滴眼液、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降眼压治疗3~5 d,眼压不再下降,记录眼压为(35.00±3.55)mm Hg,此时加用0.5%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每日4次。详细记录患者治疗转归,观察眼压变化。结果加用毛果芸香碱眼滴眼液24 h后眼压为(21.90±3.87)mm Hg,平均下降(13.10±1.10)mm Hg。治疗前后瞳孔直径缩小(2.10±0.31)mm。4例患者最终逐渐减量药物致停,眼压正常;8例患者眼压降低后行小梁切除术控制眼压。结论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可以应用于眼外伤房角后退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在减轻炎症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能够有效的降低眼压。
张春蕾王婷廉超史伟云刘军彩王姝婷
关键词:毛果芸香碱房角后退青光眼
部分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层间积液的发病特征及处理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部分板层角膜移植(LKP)术后早期角膜层间积液的发病特征,并观察层问放液法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山东省眼科医院433例部分LKP患者中38例发生术后早期角膜层间积液,分析发生积液与不发生积液患者术前原发病、角膜供体材料的保存方法以及角膜植片与植床直径的差异。对发生层间积液的患者在显微镜下行角膜层间放液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结果38例(8.8%)部分LKP术后发生层间积液的患者中,圆锥角膜LKP术后发生层间积液的风险(15.9%)远远高于其他疾病。甘油冷冻保存供体层间积液发生率(10.4%)与DX液保存供体引起层间积液的发生率(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60,P〈0.05);甘油保存3年以上供体层间积液发生率(17.7%)与3年以内供体层间积液发生率(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52,P〈0.01)。植片〉植床0.5mm者(19.5%)较植片〉植床0.25mm者(7.7%)更易发生积液(X2=6.521,P〈0.05)。应用角膜层间放液法治疗后行裂隙灯检察,层间积液消失,植片植床相贴附,术后1周角膜植片均可恢复透明。1例圆锥角膜患者出现层间大量积液、瞳孔阻滞、继发性青光眼,急诊行虹膜周切术,解除瞳孔阻滞,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圆锥角膜行部分LKP术后层间积液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疾病,甘油长期保存角膜供体、角膜植片对植床周边部的过度压迫是引起层间积液的重要因素;术后早期观察并及时采用层间放液法可以有效治疗角膜层间积液。
李素霞王秀先贾艳妮胥晓涵高华史伟云
关键词:角膜移植
2004至2011年感染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手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方式变化趋势的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近8年山东省眼科医院感染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并比较前4年与后4年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式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山东省眼科医院因感染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的患者761例(784只眼)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前4年感染性角膜炎的病因以真菌最为常见,其次为病毒、细菌、棘阿米巴。后4年也以真菌最为常见,其次为细菌、病毒、棘阿米巴。前4年角膜移植手术方式以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最为常见,其次为常规板层角膜移植术(LKP)、小植片偏中心PKP、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后4年以常规LKP最为常见,其次为常规PKP、小植片偏中心PKP、DLKP。感染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构成比变化在2个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真菌性角膜炎在感染性角膜炎患者中居首位,并有上升趋势。常规LKP所占的构成比持续增加,已成为感染性角膜炎首位的手术方式。DLKP及小直径偏中心PKP近几年来明显增加,成为角膜移植手术新的发展趋势。
刘丽梅史伟云王婷高华
关键词:角膜移植感染性角膜炎
裂隙灯显微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观察的应用,以期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6月就诊于我院,经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发现内皮细胞形态变异,数量减少至700个/mm2以下的患者10例和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及形态正常的健康者12例,对比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与内皮细胞计数仪内皮照相两种方法观察内皮细胞形态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利用裂隙灯显微镜(40倍)的镜面反光照射法均可拍摄到清晰的角膜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数量减少的患者,由于内皮细胞数量减少,直径变大,并可见融合变形细胞;对照角膜内皮计数仪检查可见细胞融合增大。同样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方法观察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隐约可见细小六边形内皮细胞,内皮细胞数量越多,边界越难以清晰辨别。对照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裂隙灯显微镜放大倍数减少到16倍时,内皮细胞数量小于700个/mm2者仍可以观察到内皮细胞,但正常人的内皮细胞则无法分辨。结论利用裂隙灯显微镜镜面反光照射法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密度进行观察,是一种有效而快捷的临床技术。
赵倩王婷高华王姝婷史伟云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裂隙灯显微镜
圆锥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屈光状态的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行板层角膜移植术(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术后屈光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因圆锥角膜行LKP 30只眼与PKP 25只眼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以及全拆线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SE)、平均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值,分析两种术式术后屈光状态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 LKP与PKP术后BCVA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全拆线后LKP平均提高0.27±0.16,PKP为0.25±0.24;等效球镜向近视方向改变,全拆线前后比较LKP改变为(-2.29±4.58)D,PKP为(-6.24±2.71)D,两者之前有差异;平均角膜曲率逐渐增大,全拆线前后比较LKP增大4.11±2.94,PKP为5.71±2.53,两者之间无差异;角膜散光逐渐减小,全拆线前后比较LKP减小5.31±7.96,PKP为1.06+4.47,两者之间有差异。结论圆锥角膜行LKP和PKP两种术式相比,术后均BCVA逐渐上升,等效球镜向近视方向发展,平均角膜曲率增大而散光减小,但LKP较PKP拆线时间早,全拆线前后相比LKP角膜散光变化较大而PKP的等效球镜变化较大。
胥晓涵刘丽梅史伟云王婷
关键词:圆锥角膜角膜移植术后屈光
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角膜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复发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患者复发部位的不同和复发特征的多样化,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时仍存在困难.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复发的特征、治疗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的6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1例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炎症部位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复发部位包括植床感染复发、前房炎症和玻璃体腔炎症;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术后复发者28例,占7.12%,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术后复发者13例,占5.53%,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P>0.05).复发性病变的总体治愈率为87.80%(36/41).边缘植床复发者11例,包括单纯药物治愈者3例,经手术治愈者8例,其中直径≤2 mm的复发灶经病灶切除术和/或结膜瓣遮盖术治愈6例,而直径>2 mm的复发病灶则再次行PKP治愈.LKP后植片下植床复发4例,均再次行PKP.前房复发者5例,前房注药后治愈2例,行前房灌洗者2例,再次行PKP者1例.混合复发型12例,即植片、植床、前房均可见炎症复发,通过结膜下或前房注射氟康唑、局部病灶切除或结膜瓣遮盖治愈5例,再次行PKP者7例.眼后段复发者9例,仅4例治愈,5例因治疗无效行眼内容摘除术.结论 真菌的复发特征是选择合适治疗方式的依据,植床复发者首选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后3~5d效果较差,则选择再次手术治疗;前房复发者则首选前房内药物注射;眼后段复发应采取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眼前节炎症复发者易治愈,眼后段炎症预后较差.
赵倩王婷史伟云李素霞
关键词:角膜真菌角膜移植
药物源性角膜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7
2013年
由于滴眼剂应用后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用药不规范,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报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临床表现多样,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另外,不同滴眼剂在所致角膜病变中的发病机制各异,患者自身的病情也不尽相同,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因此,眼科医师应重视滴眼剂对眼表的毒性作用和所致的角膜病变,减少药物源性角膜病变的发生。
史伟云王婷
角膜移植术后内皮炎特征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临床特征,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收治的24例确诊为角膜移植术后内皮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其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水肿的位置、范围、内皮面KP情况,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下内皮细胞形态、数量及内皮面KP情况,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结果裂隙灯显微镜可见角膜植片和(或)植床水肿,水肿对应的内皮面出现散在、斑块状KP,KP均匀分布于受累植片及植床;Conical下可见水肿对应植片与植床的内皮面均有多量炎症细胞浸润,内皮细胞水肿,失去六边形结构,边界模糊,细胞核增大;可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高反光KP,呈散在分布,聚集成团或条索状分布;可见暗区,暗区内细胞边界与细胞结构无法识别。应用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7-10d后,患者病情得以控制,视力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药物治疗3个月后与发病前相比较,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9±2.1)%。结论角膜移植术后出现植片水肿和内皮面KP要考虑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可能性,掌握其临床特征,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董沐晨王婷王姝婷史伟云
关键词:角膜移植角膜内皮炎裂隙灯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