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2001-19-0132)

作品数:10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秦廷武杨志明李秀群张姝江莫湘涛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肌腱
  • 2篇冻存
  • 2篇冻存技术
  • 2篇生物力学
  • 2篇生物力学特性
  • 2篇缺损
  • 2篇组织工程化
  • 2篇组织工程化肌...
  • 2篇组织工程支架
  • 2篇腱细胞
  • 2篇腱修复
  • 2篇力学特性
  • 2篇冷冻保存
  • 2篇肌腱修复
  • 2篇玻璃化冷冻
  • 2篇玻璃化冷冻保...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细胞
  • 1篇牙科

机构

  • 10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四川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作者

  • 10篇秦廷武
  • 8篇杨志明
  • 3篇张姝江
  • 3篇李秀群
  • 2篇莫湘涛
  • 2篇黎红
  • 1篇秦建
  • 1篇冯洁琳
  • 1篇徐世荣
  • 1篇黎源倩
  • 1篇陈曦
  • 1篇曾红燕
  • 1篇吴泽志
  • 1篇解慧琪
  • 1篇黄韦
  • 1篇王治
  • 1篇蔡绍皙
  • 1篇何昕
  • 1篇罗静聪
  • 1篇邹晓莉

传媒

  • 6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色谱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研究与开发中的冻存技术被引量:2
2004年
综述了有关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支架材料和工程化组织的冷冻保存问题。对冻存技术在组织工程研究和开发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指出低温保存可能是长时间保存有活性的组织工程产品的有效方法之一。组织工程种子细胞采用低温冷冻保存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用冷冻干燥保存 ;工程化组织的保存采用玻璃化冷冻保存方法。
秦廷武杨志明
关键词:组织工程支架冻存种子细胞玻璃化冷冻保存
工程化组织动物体内植入的生物力学测试
2004年
工程化组织逐渐成为修复病损组织最具挑战性的新型替代材料。这种材料具有生命活性,植入体内后被降解吸收的同时,可再生组织,从而修复组织缺损,达到牢固的自体组织愈合并重建功能。在研究工程化组织植入体内愈合的过程中,检测植入的工程化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是考察其愈合和修复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了工程化组织植入动物体内生物力学检测的样本制备及保存、基本试验方法、近似试验方法和有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为工程化组织的体内检测提供重要参考。
秦廷武杨志明
关键词:植入生物力学特性
生物活性产品玻璃化冷冻保存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5年
综述了有关动物细胞、胚胎、组织、器官和工程化组织的玻璃化冷冻保存问题。对玻璃化冻存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产品保存中的冷冻、复温方法,玻璃化液的组成、作用及其对保存产品的影响等进行了阐述。指出玻璃化冷冻保存可能是长时间保存有活性的生物产品简单、适用、有效的方法。同时指出玻璃化冷冻保存方法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的方向。
秦廷武莫湘涛杨志明
关键词:冷冻保存生物产品玻璃化冷冻保存生物产品动物细胞冻存技术复温方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肌腱中的胶原蛋白被引量:31
2006年
建立了测定人肌腱中胶原蛋白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动物肌腱中的胶原蛋白经酸水解后生成包括羟脯氨酸在内的氨基酸混合物,用2,4-二硝基氯苯对水解产物衍生化,然后以0.01m o l/L乙酸钠-乙酸缓冲液(pH6.0)-乙腈(体积比为80∶20)为流动相,经反相C18柱分离,紫外检测器于360nm波长处检测来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羟脯氨酸是胶原蛋白的特异性氨基酸且含量稳定,因而可通过样品中羟脯氨酸的含量来计算胶原蛋白的含量。该方法对羟脯氨酸的检出限为3μg/L,羟脯氨酸为3μg/L^100m g/L时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5%,加标回收率为98.4%~110.8%。对60份人肌腱样品中胶原蛋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准确、干扰少,适用于肌腱中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
邹晓莉黎源倩曾红燕周健秦廷武莫湘涛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羟脯氨酸胶原蛋白肌腱
钛合金牙科修复材料表面渗氮改性的生物摩擦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牙用钛合金 TC4 ,使用渗氮表面技术处理。对强化层进行人工唾液润滑工况下往复式滑动摩擦磨损的动态试验。采用显微硬度、轮廓深度、XPS、显微镜观察等研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钛合金 TC4表面氮化处理后 ,摩擦学性能、耐磨性得以提高。其磨损机理表现为粘着磨损。
黎红罗静聪秦廷武李娟冯洁琳黄韦何昕
关键词:钛合金牙科修复材料表面处理渗氮技术生物材料
不同灭菌法对组织工程支架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研究不同灭菌方法对组织工程聚合物支架的灭菌效果以及灭菌处理对聚合物支架降解性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聚合物支架PGA编织网和PLGA纤维 ,经环氧乙烷、紫外线、75 %酒精浸泡和γ射线照射 4种方法灭菌后 ,用细菌培养检测灭菌效果 ;用粘度法测定聚合物粘度 ,以观察聚合物的降解性 ;用拉伸实验测定聚合物支架的力学特性。结果 经 4种方法灭菌后 ,聚合物支架PGA编织网细菌检测均为阴性 ,都可达到灭菌目的。辐射剂量为 15kGy的γ射线照射和紫外线照射灭菌都可导致PLGA粘度下降 ,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即这两种灭菌方法使PLGA的降解明显 ;相反 ,75 %酒精和环氧乙烷灭菌对PL GA粘度下降的影响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即降解不明显。各种灭菌方法处理后支架的断裂伸长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经 15kGy的γ射线照射和紫外线灭菌后 ,支架的最大载荷、断裂能量及抗拉强度均降低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经环氧乙烷和酒精浸泡灭菌方法处理的支架其最大载荷、断裂能量、抗拉强度均无明显改变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环氧乙烷和酒精浸泡灭菌对支架降解性和力学特性影响均较小 ,是可降解聚合物支架较理想的灭菌方法。
秦廷武杨志明张姝江李秀群刘军
关键词:灭菌法组织工程支架降解性力学特性
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鸡趾屈肌腱缺损的生物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组织工程化肌腱植入体内修复的肌腱其抗拉强度达不到正常肌腱的数值。为探讨这一问题的原因 ,我们选择罗曼雏鸡足趾屈肌腱细胞与可降解聚羟基乙酸筛网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用此工程化肌腱修复 2 0只罗曼鸡第二趾深屈肌腱 0 .5~ 0 .8cm缺损。术后第 2、4、6、8周取材 ,测定样品中材料的重量、羟脯氨酸含量及抗拉强度等力学特性指标。结果显示 ,植入 2、4、6、8周 ,支架材料重量下降很快 ,至第 8周基本降解 ;修复的肌腱中代表胶原合成总量的羟脯氨酸含量随时间增加 ,但变化不明显 ;修复的肌腱断裂能量和抗拉强度均随时间呈一先降低后逐渐增大的变化 ,抗拉强度在第 8周才达到正常肌腱的 2 3%。结果提示 ,植入的组织工程化肌腱在其材料迅速降解的同时 ,胶原生成量并不多 ,二者出现明显的不匹配 。
秦廷武张姝江杨志明李秀群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肌腱生物力学特性
聚合物表面生物修饰对肌腱细胞黏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2年
为了探讨增强肌腱细胞与聚合物材料黏附力学特性的措施 ,采用生物可降解聚合物—乳酸与羟基乙酸共聚物 85 / 15 ,制成透光的薄膜 ,在膜表面裱衬聚赖氨酸的基础上 ,表面裱衬细胞外基质 ( I型胶原蛋白、纤维粘连蛋白 ,以及相应的抗体 )和生长因子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 1) ,接种转化人胚肌腱细胞后 ,利用微吸管实验技术测定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结果显示 :在聚合物薄膜表面裱衬纤维粘连蛋白或 I型胶原蛋白 ,可明显提高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 ( P<0 .0 5 ) ,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别复合裱衬纤维粘连蛋白抗体或 I型胶原蛋白抗体 ,则引起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明显下降 ( P<0 .0 5 ) ;肌腱细胞对聚合物薄膜的黏附力与细胞外基质蛋白 (纤维粘连蛋白或 I型胶原蛋白 )的裱衬浓度有很好的依赖性 ;I型胶原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介导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薄膜的特异性黏附作用 ;二者复合裱衬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 ,可产生协同作用 ,增强黏附效果 ;这种特异性黏附作用可被相应的抗体分子所抑制 ;生长因子对转化人胚肌腱细胞有明显的促黏附作用。提示 ,材料表面生物修饰可促进转化人胚肌腱细胞与聚合物的黏附作用 。
秦廷武杨志明解慧琪黎红秦建吴泽志徐世荣蔡绍皙
关键词:组织工程化肌腱
组织工程肌腱细胞研究模型的构建:SD大鼠尾腱细胞可行吗?被引量:3
2009年
背景:目前常用的动物肌腱研究模型(比如兔,罗曼鸡等)的培养方法存在周期长,细胞获取量少等不足,往往成为制约肌腱组织工程实验研究进程的瓶颈。目的:希望建立SD大鼠鼠尾肌腱细胞培养流程,以期用较短时间获取大量种子细胞,为更高的工程化肌腱构造研究创造模型构建条件。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6-02/11在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完成。材料:7~10dSD大鼠2只用于获取鼠尾腱细胞;第4代人包皮成纤维细胞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提供。方法:选用SD乳鼠,无菌条件下抽取尾腱,体积分数为10%的小牛血清+DF培养基悬浮组织块培养法获得鼠尾肌腱原代细胞,将第3代细胞与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对照,行Ⅰ,Ⅲ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染色结果用image-proplus 5.02行吸光度测量,并做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SD大鼠尾腱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及染色吸光度测量结果。结果:第2代SD大鼠尾腱细胞Ⅰ型胶原染色呈阳性,Ⅲ型胶原染色呈阴性;人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皆呈阳性。尾腱细胞和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表达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Ⅲ型胶原(P<0.05)。两种细胞Ⅲ型胶原表达吸光度值与空白对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SD乳鼠尾腱源细胞符合肌腱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组织块悬浮培养可以在短期内大量获取原代或传代尾腱细胞。
王治陈曦秦廷武杨志明
关键词: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
工程化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后力学特性的组织学基础被引量:7
2004年
探讨组织工程化肌腱修复肌腱缺损后体内愈合过程中力学特性的组织学基础。取罗曼鸡肌腱细胞 ,经体外培养、扩增 ,与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羟基乙酸筛网构建工程化肌腱 ;将其植入修复 2 0只罗曼鸡第二趾深屈肌腱0 .5~ 0 .8cm缺损。术后第 2、4、6、8周取材 ,对标本进行大体、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测定。植入 2、4、6、8周 ,新生肌腱在大体形态、细胞及胶原纤维排列方式上与正常肌腱相似 ,但新生肌腱的胶原纤维束并未形成较多的沿肌腱长度方向的致密结构 (“塑形”) ,导致其最大张力增加缓慢 ,到 8周时为 15 .4 0± 10 .6 3N,仅达正常肌腱的 2 3 ;8周时最大张应变为 2 2 .4 9± 10 .2 1 ,比正常肌腱大 10。结果表明 ,单纯聚羟基乙酸作支架 ,材料降解过快 ,新生肌腱失去了正常的力学刺激 ,“塑形”能力差 ,其生物力学强度低。提示 ,保持新生肌腱形成过程中正常的力学刺激对新生肌腱的“塑形”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秦廷武张姝江杨志明李秀群
关键词:力学特性肌腱修复肌腱缺损组织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