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011015)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褚清河潘根兴史海平郭耀东杜慧平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经济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博士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施肥
  • 1篇氮磷
  • 1篇低产田
  • 1篇选育
  • 1篇养分
  • 1篇雨养
  • 1篇玉米
  • 1篇中低产田
  • 1篇施氮
  • 1篇施氮处理
  • 1篇施肥技术
  • 1篇施肥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养分
  • 1篇配施
  • 1篇品种选育
  • 1篇最大施肥量
  • 1篇问题及发展对...
  • 1篇无效
  • 1篇误用

机构

  • 4篇山西省农业科...
  • 3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5篇褚清河
  • 2篇潘根兴
  • 1篇郭耀东
  • 1篇史海平
  • 1篇杜慧平

传媒

  • 4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土壤通报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土壤养分相对较高与最大量下的最小因子效应被引量:6
2011年
最小因子律至今仍是施肥的基本理论,但它是不同地块施同样数量有机肥产量不同得出的推论。为了探索土壤养分相对较高与最大量下,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最小因子效应与配施效果,2003年以来,在小麦、玉米和谷子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料的单施效应并不完全取决于土壤养分含量高低,很大程度上还与氮、磷、钾营养元素的施肥性质有关。氮、磷肥料在任何土壤养分条件下施用均具有显著增产效果,但在土壤有效钾含量较高的情况下钾与氮或磷配合施用会降低氮或磷的增产效果,而氮、磷配合施用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氮、磷单施,最小因子律在相对较高的土壤养分条件下是不成立的。最小因子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它隐含了土壤养分类型和施肥比例的概念,对施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褚清河潘根兴史海平
以磷定氮条件下施氮处理间的无效性与抛物线函数的误用被引量:2
2012年
在以磷定氮田间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抛物线回归方法确定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该方法是国内外定量施肥研究的基本方法,但其试验统计结果确定的施肥量与用抛物线回归方程求解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严重背离。为了探明二者背离的原因,自2004年以来,在玉米和谷子上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传统以磷定氮试验方法试验设计中未考虑施肥比例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导致施肥处理间产量统计检验不显著,形成抛物线回归分析方法的误用,致使确定的作物最高产量施肥量失去科学性。
褚清河潘根兴杜慧平
玉米氮磷最佳施肥比例与报酬递减律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采用氮磷施肥比例试验与最佳氮磷比例条件下施肥量试验相结合的设计方法,对平衡土壤养分类型和不平衡土壤养分类型玉米的边际产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养分类型的土壤种植玉米,在最佳氮磷施肥比例与最大施肥量条件下,玉米边际产量基本为一常数;超过最大施肥量后,玉米的边际产量显著降低,不同年份和不同区域平衡与不平衡土壤养分类型种植玉米均具有同样的规律,并非经典理论所表述的随着施肥剂量的增加呈递减规律。
褚清河
关键词:最大施肥量
中国粮食产量八连增的原因、问题及发展对策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探索我国粮食总产与单产增加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应用统计数据,对我国粮食单产的增加规律和原理及其技术的性质作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粮食单产呈阶梯式阶段性增加规律,而粮食单产的阶梯式增加是施肥量阶段增加推动下作物品种更新的结果,而阶段施肥量的增加是农民在直接与间接接受施肥知识基础上自己摸索的结果,我国现行推广的施肥技术并不能确定阶段施肥量。作物品种更新实际就是作物品种最高产量施肥量的不断提高,只要作物品种的耐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生产中的施肥量就不会达到极限。然而,虽然我国粮食单产和总产一直在增加,但近年来单位肥料的粮食增加量却在急剧下降,多数作物生产中的产量水平远低于示范产量,主要原因是现行高水肥地选育品种不适应中低产田栽培。因此,依靠新的施肥技术在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上进行平衡育种,应成为我国实现持续增产的主攻方向。
褚清河郭耀东
关键词:粮食产量中低产田品种选育
干旱对雨养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与施肥技术效应
2011年
对降水较好与相对干旱年份冬小麦施肥的增产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在干旱年份对小麦的增产效果大于降水相对较好的年份;旱地大于水地;不同年份同一施肥技术间并未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干旱年份调控施肥技术的增产效果显著高于配方施肥技术,施肥技术是仅次于灌溉的抗旱技术。
褚清河薛献来
关键词:小麦干旱年份施肥技术抗旱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