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12507)

作品数:9 被引量:231H指数:5
相关作者:牟凤云张增祥刘斌王长有谭文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重庆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城市
  • 4篇动态监测
  • 4篇遥感
  • 3篇遥感监测
  • 3篇建成区
  • 3篇城市建成区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城市空间形态
  • 2篇城市形态
  • 1篇动力机制
  • 1篇遥感数据
  • 1篇土地利用变化
  • 1篇土地利用动态...
  • 1篇维数
  • 1篇多源遥感
  • 1篇多源遥感数据
  • 1篇分形
  • 1篇分形维数
  • 1篇北京一号小卫...
  • 1篇TM影像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重庆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张增祥
  • 9篇牟凤云
  • 5篇刘斌
  • 4篇王长有
  • 3篇谭文彬
  • 1篇周全斌

传媒

  • 2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遥感学报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城市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化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扩展迅速,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显著。从城市扩展和城市演化的方式以及相关概念出发,总结了国内外城市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化的动力机制,将城市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化的动力机制划分为城市经济、人类生态、数理科学、城市地理和景观生态等学派,并讨论了各学派的研究对象和应用范围。
牟凤云张增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动力机制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京市1973—2005年间城市建成区的动态监测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143
2007年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陆地卫星MSS影像、TM(或ETM+)影像、灾害监测星座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面积变化和土地利用影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年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净增加超过1000km2,2005年达到1209.97km2,相当于1973年的6.58倍,年均扩展32.07km2。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基本上呈现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方式,并未在某一方向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内的扩展速度差异非常明显。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面积中,54.34%来自于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43.57%来自于水田、旱地等耕地。人口增长对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而政策与制度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市发展和扩张的宏观格局。
牟凤云张增祥迟耀斌刘斌周全斌王长有谭文彬
关键词:城市建成区遥感监测
基于TM影像和“北京一号”小卫星的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26
2007年
近20多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市出现了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化明显。利用1984年、1996年、2001年的陆地卫星TM影像和2005年的“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得到北京市1984—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21年间北京市城市化进程明显,城镇用地面积由1984年的484.86km2增加到2005年的1496.88km2;土地利用现状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具有典型的大城市及其郊区用地的特点;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由1984年的5860.36km2减少到2005年的4923.91km2;农村居民点面积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非城镇用地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结构调整。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法规的变革、人口的增长和卫星城的建设等因素促进了北京市近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北京一号”小卫星是我国第1颗拥有自主权的卫星,可以较好地用来进行土地利用信息的提取,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方面应用潜力巨大。
牟凤云张增祥刘斌王长有谭文彬
关键词:TM影像土地利用遥感监测
澳门城市建成区扩展的时空演变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良好位置匹配且几何精纠正过的2期陆地卫星MSS影像、4期TM影像、1期EMT+影像,采用土地利用层次分类法和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对1973年~2004年澳门城市建成区的扩展进行了动态监测。得到了不同年度澳门建成区的面烈,不同监测期建成区的扩展速度。结果显示,31a来,澳门建成区面积扩展16.02km^2,年均扩展0.52km^2。澳门建成区扩展受多种驱动力的作用,但受政策制度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最大。
牟凤云张增祥
关键词:城市建成区动态监测遥感
城市形态演化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在讲述国内外城市形态演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为:①从研究对象看,总结性、概括性的研究多,针对性、个案性的研究少;②从研究手段看,已有研究大都是基于传统的历史资料或统计数据,与GIS、GPS和RS等新技术结合的研究较少,且主要停留在定性描述的层面上,缺少城市形态参数与城市的环境条件、结构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数量分析,在时间序列上对城市形态作量化对比较少;③缺乏对城市形态演变各种动力因素的综合性研究;④对城市的演化过程分析,大都仅仅是从城市形态方面研究,很少定量计算城市扩展或城市形态变化而导致的对周边土地的利用等.
牟凤云张增祥
关键词:城市形态
DMC数据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分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
2007年
近年来北京市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大兴区尤为明显。本文利用大兴区的4期TM影像和1期DMC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全数字人机交互判读对影像进行了分析和判读,得到不同时期的大兴区的土地利用图,对大兴区近20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监测。以TM影像的判读结果为基准,对DMC数据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牟凤云张增祥王长有刘斌
关键词: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与时空演化分析被引量:39
2007年
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变化是城市内、外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本文基于历史资料和遥感影像,探讨了近百年来广州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和演变过程。广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依次经历了轮形团块期、触角期、分散组团式、轴向发展期、带形发展期、新的触角期等几个阶段。利用遥感方法对1979~2004年间广州市建成区变化的监测表明,该期间广州先后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相对稳定期、90年代前期的快速发展期、90年代中后期的平稳发展期和近年来的高速发展期,目前是扩展速度较快的时期。
牟凤云张增祥谭文彬刘斌
关键词:城市形态遥感
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化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空间形态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作了回顾与总结,主要介绍了基于GIS的定量分析法和分形维数法,并简要地对各种方法作了评论,使读者对目前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情况有所了解,以便明确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牟凤云张增祥
关键词:城市空间形态GIS
济南市近二十五年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遥感监测被引量:13
2008年
以陆地卫星MSS和TM(ETM+)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对济南市建成区近二十五年的空间扩展进行了动态监测,分5个时间段进行了分析。对济南市扩展过程对周边土地利用造成的影响,包括耕地、农村居民点和工矿、交通等其他建设用地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5 a的监测期内济南市建成区面积年均扩展4.14×106m2,由1979 a的9.632×107m2增加到2004 a的1.9993×108m2。济南市建成区面积与城市总人口数、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水平等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是影响建成区扩展的主要驱动因子。
牟凤云张增祥刘斌王长有
关键词:建成区动态监测遥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