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作品数:13 被引量:62H指数:4
相关作者:吴小兵田文洪董小岩王刚谭文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州医学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病毒
  • 3篇腺病
  • 3篇腺病毒
  • 2篇蛋白
  • 2篇雄黄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启动子
  • 2篇细胞水平
  • 2篇量效
  • 2篇肝炎
  • 2篇肝炎病毒
  • 2篇HCV
  • 1篇滴度
  • 1篇毒力
  • 1篇毒力因子
  • 1篇药物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 1篇萤光素酶

机构

  • 12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温州医学院
  • 4篇吉林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防化研究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7篇吴小兵
  • 5篇董小岩
  • 5篇田文洪
  • 4篇王刚
  • 3篇王成祥
  • 3篇王明哲
  • 3篇谭文杰
  • 3篇许文波
  • 2篇柳云帆
  • 2篇高基民
  • 2篇尉迟捷
  • 2篇朱贞
  • 2篇陈素云
  • 2篇程淼
  • 2篇刘雪荣
  • 2篇陆月
  • 2篇王惠芳
  • 2篇苟宝迪
  • 1篇刘丹
  • 1篇袁鹏

传媒

  • 6篇病毒学报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医学信息(下...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雄黄纳米微粒在细胞水平上抑制腺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建立腺病毒3型( HAdV-3)感染Hep-2细胞模型,观察中药雄黄对腺病毒3型( HAdV-3)感染Hep-2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高能球磨机研磨双蒸水水飞处理制备雄黄纳米微粒,应用砷钼蓝染色法测定雄黄纳米微粒浓度并在Nano Series粒度测定仪上测定其粒度.以MTT法计算药物的半数中毒剂量(TC50).通过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即预防给药、治疗给药及直接灭活给药方式进行体外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观察雄黄纳米微粒对HAdV-3感染Hep-2细胞病变所起的作用,并对药物的量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雄黄纳米微粒TC50值为0.649 μg/ml.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给药方式均可减轻HAdV-3感染Hep-2细胞的CPE程度,其抗H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 IC50)分别为0.255 μg/ml、0.142 μg/ml、0.117 μ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2.55、4.57和5.55,雄黄纳米微粒对HAdV-3感染Hep-2细胞CPE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雄黄纳米微粒在体外有抑制HAdV-3病毒复制和直接灭活病毒的作用,并有一定保护Hep-2细胞预防HAdV-3病毒感染的作用.
程淼王成祥王惠芳苟宝迪朱贞王明哲徐红日许文波
关键词:腺病毒科雄黄剂量效应关系药物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脂联素球部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被引量:4
2010年
本研究设计和构建了一种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胞外区与人脂联素球部的融合基因sTNFRII-gAD,且相应的融合蛋白在哺乳动物细胞BHK-21S的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实现了表达,并对该融合蛋白进行了初步鉴定。首先,用RT-PCR方法从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中扩增人肿瘤坏死因子II型受体胞外区基因片段,与脂联素球部基因片段融合,克隆至pAAV2neo表达载体中,构建成pAAV2neo-sTNFRII-gAD。随后,用pAAV2neo-sTNFRII-gAD转染BHK-21S细胞获得G418抗性细胞BHK-21S/pAAV2neo-sTNFRII-gAD;然后,将原来含有血清的培养液换成无血清的化学成分限定的培养液,细胞从贴壁培养方式转换成悬浮培养方式;最后,收集BHK-21S/pAAV2neo-sTNFRII-gAD无血清悬浮培养24h后的培养上清,进行sTNFRII-gAD融合蛋白的鉴定分析。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所构建的pAAV2neo-sTNFRII-gAD质粒结构正确,sTNFRII-gAD序列与预期一致;分别用抗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I和抗人脂联素球部的单克隆抗体检测pAAV2neo-sTNFRII-gAD瞬时转染的BHK-21S细胞,免疫荧光呈现阳性;免疫印迹分析在pAAV2neo-sTNFRII-gAD稳定转染的BHK-21S细胞上清中检测到sTNFRII-gAD融合蛋白的表达,并以单体、三聚体和三聚体以上的多聚体形式存在。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TNFRII-gAD融合蛋白具有显著抑制TNFα杀伤L929细胞的活性。因此,本研究为下一步大量制备sTNFRII-gAD融合蛋白用于体内外功能研究提供了良好基础。
陈素云何秋山董小岩吴小兵高基民
关键词:脂联素融合蛋白真核表达
双萤光素酶共表达载体构建及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来源于TaV的自剪切多肽2A的编码序列构建一种分泌型萤光素酶Gluc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Fluc共表达的载体,对其体内外表达及活体成像特点进行研究。采用重叠PCR技术获得Gluc-2A-Fluc片段,克隆入表达质粒pAAV2neoCAG中,获得重组质粒pAAV2neoCAG-Gluc-2A-Fluc。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BHK-21细胞,24h后在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均能检测到Gluc和Fluc的表达,其中Gluc98%以上分布在上清液中,而Fluc98%以上存在于细胞中,随时间延长Gluc活性在上清液中逐步增加,而细胞内Fluc活性则保持相对平稳。用水动力法经小鼠尾静脉注射pAAV2neoCAG-Gluc-2A-Fluc质粒DNA,通过尾静脉微量采血(2.5μl/次)即可实时地监测体内Gluc的表达情况。活体成像结果显示,注射Gluc的底物腔肠素时小鼠明显表现为全身显像,显像在10min内迅速衰减;而注射Fluc的底物D-Luciferin时显像主要集中在肝脏,显像在30min内都比较稳定。本研究设计和构建的pAAV2neoCAG-Gluc-2A-Fluc质粒实现了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萤光素酶的共表达,既可以在不裂解细胞或处死动物的情况下直接在细胞培养上清或血液中动态检测Gluc的活性,又可以利用活体成像技术准确定位Fluc表达部位,比单一的萤光素酶报告载体在细胞标记和体内示踪研究方面更具优越性。
付昕阳王刚田文洪陈素云董小岩吴小兵谭万龙
关键词:共表达
过表达Lin28a/Lin28b对let-7家族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研究在HeLaS3细胞中过表达Lin28a/Lin28b对let-7家族miRNA表达水平和活性的影响。首先,构建Lin28a和Lin28b的表达载体pAAV2neo-Lin28a和pAAV2neo-Lin28b,分别转染HeLaS3细胞并筛选获得Lin28a和Lin28b的稳定表达细胞株HeLaS3/pAAV2neo-Lin28a和HeLaS3/pAAV2neo-Lin28b。然后,以pAAV2neo-Gluc-(Fluc)为基本骨架,构建并获得检测let-7家族miRNA活性的8种质粒型载体,并包装为相应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作为检测miRNA靶序列介导的转录后抑制活性的传感器,命名为Asensor。在此基础上,以HeLaS3细胞为对照,用Western blot检测HeLaS3/pAAV2neo-Lin28a和HeLaS3/pAAV2neo-Lin28b细胞中Lin28a和Lin28b表达水平,用QRT-PCR测定let-7家族各成员表达水平,用Asensor检测let-7家族各成员活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eLaS3/pAAV2neo-Lin28a和HeLaS3/pAAV2neo-Lin28b均能有效地表达Lin28a和Lin28b蛋白;QRT-PCR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HeLaS3细胞,HeLaS3/pAAV2neo-Lin28a细胞中let-7家族各成员表达水平都下降(除let-7e外),但不同成员下降幅度存在差异;Asensor检测结果显示,let-7家族所有成员活性水平都下降,但不同成员下降幅度也存在差异,且同一成员活性水平与表达水平及其下降趋势也不一致。相比于HeLaS3细胞,HeLaS3/pAAV2neo-Lin28b细胞中let-7家族成员的表达和活性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表达水平的下降幅度比HeLaS3/pAAV2neo-Lin28a细胞大,而活性的下降幅度却与之相近。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检测和比较miRNA靶序列介导的转录后抑制活性的方法,首次研究了过表达Lin28a和Lin28b对细胞中的let-7家族miRNA活性影响,并发现Lin28a和Lin28b对let-7家族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和对其相应活性的影响不一致性,说明在检测miRNA表达水平的同时检测miRNA活性能更全面揭示miRNA的调节功能,为进一步研究let-7家族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刘雪荣田文洪董小岩吴效哲吕建新吴小兵
关键词:活性过表达
CMV与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效率的比较被引量:8
2012年
构建一种以分泌型荧光素酶基因(Gluc)作为报告基因的仙台病毒BB1株微小基因组质粒,比较了CMV启动子与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效率。首先设计并合成锤头状核酶序列,仙台病毒trailer、L基因非编码区、N基因非编码区和leader序列以及丁型肝炎病毒核酶序列,插入含有CMV和T7双启动子的质粒pVAX1中,获得仙台微小基因组的通用型载体pVAX-miniSeV。将Gluc基因插入pVAX-miniSeV中,分别获得正向插入的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VAX-miniSeV-Gluc(+)和反向插入的pVAX-miniSeV-Gluc(-)。用pVAX-miniSeV-Gluc(+)转染BHK21细胞能在上清中检测到高水平的Gluc活性,表明其中的CMV启动子具有正常转录功能。将pVAX-miniSeVGluc(-)和仙台病毒N、P、L蛋白表达质粒共转染BSR T7/5细胞(稳定表达T7RNA聚合酶的BHK-21细胞)检测到Gluc的高效表达,表明pVAX-miniSeV-Gluc(-)能够被有效拯救;但在BHK-21细胞中却未检测到Gluc的有效表达,提示该载体中的CMV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效率可能没有明显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CMV与T7启动子各自对于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的作用,本研究又构建了单独含有CMV或T7启动子的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CMV-miniSeV-Gluc(-)和pT7-miniSeV-Gluc(-)。将这两种载体和仙台病毒N、P、L蛋白表达质粒分别共转染BSR T7/5细胞,结果pT7-miniSeV-Gluc(-)共转染组检测到了Gluc的高效表达,而pCMV-miniSeV-Gluc(-)共转染组未检测到,证实了通用型载体pVAX-miniSeV中仅T7启动子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的拯救起了关键作用,而CMV启动子作用不明显。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种通用型双启动子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载体pVAX-miniSeV,并证明了T7启动子系统对仙台病毒微小基因组拯救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为下一步构建仙台病毒全基因感染性克隆打下了基础。
魏国超田文洪王刚柳云帆尉迟捷董小岩凌虹吴小兵
关键词:T7启动子仙台病毒
假病毒技术在HCV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发现,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没有特效药物,多数慢性患者约20年后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HCV细胞培养系统不够完善,产生的病毒滴度较低;普通的小动物都不易感,天然宿主只有人和黑猩猩:
李从力沈晓玲谭文杰
关键词:HCV假病毒非甲非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致病因素慢性患者
用分泌型萤光素酶报告系统比较TTR启动子与CMV启动子的体内外表达特性被引量:2
2009年
GLuc(GaussiaLuciferase)是一种高灵敏度分泌型萤光素酶。本研究利用GLuc的易分泌、高灵敏性和检测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初步比较了TTR启动子(PTTR)与CMV启动子(PCMV)的体内外表达特性。首先构建了两种启动子-报告基因表达质粒pAAV2-neo-TTR-GLuc和pAAV2-neo-CMV-GLuc。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它们分别转染至两株肝细胞源的细胞株Huh7与HepG2以及两株非肝细胞源细胞株HEK293与HeLaS3。在转染后不同时间点取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GLuc的表达。此外采用水动力注射法,将这两种质粒分别以注射剂量0.1μg、1μg和10μg/只经尾静脉注射至BALB/c小鼠体内,注射后2h开始在不同时间点上经尾静脉采集全血(2.5μl/次)并测定血液中的GLuc水平。细胞实验结果显示,PCMV介导的GLuc表达都明显高于PTTR;然而,在HEK293和HeLaS3细胞中PCMV比PTTR的表达水平高50-300倍,而在Huh7和HepG2中仅高10倍以内,提示PTTR具有相对的肝细胞特异性。在小鼠实验中,PCMV介导的GLuc表达在各剂量组中也明显高于PTTR,然而它们表达水平变化特征明显不同:PCMV介导的GLuc表达在质粒注射后约10h达到最大值,此后迅速下降;而PTTR介导的GLuc表达在质粒注射后约48h达到峰值,随后缓慢下降。上述实验结果提示,PTTR虽然在表达强度方面不及PCMV但其介导的表达水平维持长时间,下降较缓慢,比较适于目的基因在肝脏内的较长时间表达。
罗顺涛田文洪王刚董小岩杨莉吴小兵
关键词:启动子转甲状腺素蛋白巨细胞病毒
雄黄纳米微粒在细胞水平上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A型(RSV-A型)感染Hep-2细胞模型,通过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三种不同给药方式,观察中药雄黄对RSV-A型感染Hep-2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用高能球磨机研磨双蒸水水飞处理制备雄黄纳米微粒,应用砷钼蓝染色法测定雄黄纳米微粒浓度并在Nano Series粒度测定仪上测定其粒度。以MTT法计算药物的半数中毒剂量(TC50)。通过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即预防给药、治疗给药及直接灭活给药方式进行体外实验,以利巴韦林为阳性对照药,观察雄黄纳米微粒对RSV-A型感染Hep-2细胞病变所起的作用,并对药物的量效关系进行分析。雄黄纳米微粒TC50值为0.649μg/mL。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给药方式均可减轻RSV-A感染Hep-2细胞的CPE程度,其抑制RSV-A型感染Hep-2细胞病变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20μg/mL、0.13μg/mL、0.16μg/mL,治疗指数(TI)分别为3.18、4.99和4.11,雄黄纳米微粒对RSV-A型感染Hep-2细胞病变的抑制作用存在着明显的量效关系。雄黄纳米微粒按预防、治疗及直接灭活给药方式给药时,其中治疗给药方式更有利于减轻RSV-A感染Hep-2细胞引起的病变。
程淼赵洪兰王成祥王惠芳张燕苟宝迪朱贞王明哲许文波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胞病变效应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因子PSM-α的4个基因串联融合表达及其对人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2013年
酚可溶性调控蛋白(PSM)是一种新发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细胞外分泌蛋白,为研究其对人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本研究通过设计linker将其中编码PSM-α蛋白的PSM-α1、PSM-α2、PSM-α3、PSM-α4基因串联,并克隆于pGEX-4T-1中。重组菌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以可溶形式高效表达。通过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亲和层析柱纯化并用凝血酶切除其GST标签,得到的蛋白作用于正常人的中性粒细胞,通过ELISA检测细胞因子IL-1β及IL-8的含量。结果显示,纯化后蛋白刺激中性粒细胞后,IL-8含量显著升高。结果证明,串联表达后的PSM-α蛋白可以刺激中性粒细胞释放炎性因子,诱导炎症的发生,产生致病作用。
刘丽慧温峻袁鹏史祺云金琨琪程威于录冯海华
关键词:可溶性蛋白人中性粒细胞
HCV细胞培养适应性突变研究进展
2011年
HCV感染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日本学者首次建立HCV感染性克隆与体外细胞培养技术以来,HCV细胞培养技术的改进与应用一直是HCV研究领域的热点,并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将着重阐述HCV细胞培养适应性突变对于HCV病毒感染性病毒颗粒滴度的影响.
刘晓明新燕谭文杰
关键词:HCV细胞培养病毒滴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