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X2TJ-C709025z)

作品数:16 被引量:75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春吴轶蔡健张春梅何铭基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混凝土
  • 8篇地震
  • 6篇型钢
  • 6篇型钢混凝土
  • 6篇抗震
  • 6篇抗震性
  • 6篇抗震性能
  • 6篇耗能
  • 4篇地震易损性
  • 4篇地震易损性分...
  • 4篇动力分析
  • 4篇易损性分析
  • 4篇增量动力分析
  • 4篇剪力
  • 4篇剪力墙
  • 3篇型钢混凝土梁
  • 3篇约束拉杆
  • 3篇时程
  • 3篇时程分析
  • 3篇拉杆

机构

  • 16篇华南理工大学
  • 14篇广州大学
  • 3篇广东省电力设...

作者

  • 14篇吴轶
  • 14篇杨春
  • 9篇蔡健
  • 7篇张春梅
  • 6篇何铭基
  • 4篇陆祝贤
  • 3篇唐冬
  • 2篇韦文兵
  • 2篇黄炎生
  • 2篇陈亮星
  • 2篇陈寅
  • 2篇刘鸿亮
  • 1篇刘宗辉
  • 1篇陈庆军
  • 1篇郑俊光
  • 1篇黄照棉
  • 1篇左志亮
  • 1篇周云
  • 1篇郑新志
  • 1篇吴嘉欣

传媒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工程力学
  • 2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限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评估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对普通与带粘滞阻尼器的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与静力弹塑性分析,获得结构地震需求曲线和抗震能力曲线,开展抗震性能评估并检验是否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此外,分析了塑性铰的分布与发展,揭示出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破坏机制.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有效地降低了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在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峰值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减幅分别为35%和38%,带粘滞阻尼器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需求降幅介于14%~54%之间;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最终形成以梁铰为主的破坏机制,结构破坏时大部分转换构件与剪力墙仍处于弱非线性状态,原结构设计达到"中震作用下框支层与避难层处转换构件与剪力墙仍处于弹性范围"的抗震性能目标.
杨春李光星吴轶陈亮星张春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抗震性能动力时程分析最大层间位移角
带黏滞阻尼器SRC框支剪力墙结构消能减震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针对某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高层建筑结构高宽比过大、竖向刚度不规则等问题,采用耗能减震技术,在转换层与避难层处设置黏滞阻尼器,采用ETABS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黏滞阻尼器对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和风荷载控制作用,提高型钢混凝土转换构件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动作用下黏滞阻尼器均能有效地降低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结构峰值位移和最大层间位移角的减幅分别介于3%~45%和2%~43%,而黏滞阻尼器耗散总输入能量比例最高达73.65%;在风荷载时程作用下,结构各控制楼层的峰值位移减幅介于1%~11%之间。
李光星吴轶杨春陆祝贤张春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框支剪力墙黏滞阻尼器消能减震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参数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是新型的转换结构,通过试验研究验证该新型结构与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相比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框架柱轴压比、转换梁托柱轴压比、腋撑设置位置、腋梁刚度比等设计参数对该新型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框架柱和托柱轴压比较大的结构中设置耗能腋撑,可以更加明显的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综合结构响应分析和腋撑变形耗能分析的结果,得出腋撑角度θ的最佳取值为30°~45°,腋撑端部距梁端距离a的最佳取值为Lb/6~Lb/5,腋梁刚度比Kh'的最佳取值为0.2~0.3。
杨春吴轶郑俊光何铭基张春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抗震性能
基于IDA的阀厅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尽管近年来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越建越多,但是对阀厅结构的易损性研究仍十分缺乏。考虑到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对这类结构易损性开展深入地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在数值模型正确性得到验证基础上,对阀厅结构开展在不同类...
陆祝贤吴轶杨春蔡健何铭基
关键词: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
文献传递
薄壁方钢管混凝土柱劲化设计及轴压性能探讨被引量:2
2014年
对于薄壁方形钢管混凝土柱,有效且经济地提高柱的承载力、刚度和延性,增强其抵抗局部屈曲的能力是目前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据此,进行8个薄壁方形钢管混凝土轴压试件的研究,比较普通薄壁钢管混凝土柱与劲化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极限承载力、延性性能、局部屈曲模态及相应耗钢量,研究表明:劲化设置在增加较少用钢量的情况下,使钢管壁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相对于普通钢管混凝土柱和单纯加设约束拉杆的钢管混凝土柱更趋均匀,提高了整体约束效应,混凝土强度得以提高,本构关系明显改善。从而增加了钢管混凝土柱的轴压承载力和延性,改变了钢管的局部屈曲变形状态,其实用效益与经济效益极其可观,具有良好推广价值。
郑新志
关键词:薄壁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延性
带约束拉杆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9
2013年
提出一种带约束拉杆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通过对6个剪跨比为2.0、轴压比为0.6的此类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力退化、刚度退化、位移延性系数和耗能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带约束拉杆双层钢板内填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良好,6个试件的屈服位移角平均值为1/147,极限位移角平均值为1/48,位移延性系数平均值为3.57;减小约束拉杆间距和采用梅花式布置约束拉杆的方式,能更好地对钢板和混凝土提供约束,延缓钢板局部屈曲,增大混凝土的极限变形能力,提高剪力墙承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减缓承载力退化和刚度退化,改善剪力墙抗震性能。
刘鸿亮蔡健杨春陈庆军左志亮
关键词:组合剪力墙约束拉杆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2013年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是一种新型的转换结构,受力状态和抗震性能有别于普通的耗能减震结构,设计过程缺乏理论指导。因此,该文在建立该种新型结构简化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方法推导了结构各控制截面的内力计算公式,建立了一套该种结构基于"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弱构件"等延性设计思想的设计方法。设计实例分析证明,根据该文方法设计的带耗能腋撑转换结构,相比普通结构转换层处的刚度突变得到了缓解而且结构的延性得到了提高。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为该种新型转换结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吴轶杨春郑俊光何铭基张春梅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梁延性设计设计方法
阀厅结构悬吊设备地震作用的简化计算方法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带悬吊阀换流站阀厅结构悬吊设备设计方法上存在的欠缺,本文对悬吊设备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地震作用下带悬吊阀阀厅结构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以及悬吊设备的特性,建立了地震作用下悬吊设备的计算模型,提出简化计算方法,并将该简化计算方法与其他计算方法分析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计算方法可行合理,可为带悬吊阀阀厅结构体系的抗震设计提供相应的计算依据。
吴轶杨春蔡健吴嘉欣唐冬韦文兵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梁转换结构抗震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解决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提出带耗能腋撑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新型转换结构形式。对一榀1∶4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和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框架转换结构进行拟静力试验。从试件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塑性铰发展、应变发展和耗能能力等方面研究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耗能腋撑有效控制了节点区梁、柱端塑性铰的发展,使塑性铰向转换梁加腋处转移;腋撑附加轴力对转换梁下部纵筋应变影响较大,对钢管柱应变影响较小;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较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的梁端开裂荷载提高了60%、承载力提高了6.2%、延性系数提高了57.24%、等效黏滞系数提高了10.7%,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吴轶杨春郑俊光张春梅周云
关键词:钢管混凝土柱型钢混凝土梁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综合利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和耗能减震技术,提出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新型转换结构,利用耗能腋撑改善转换结构抗震性能差的问题。以普通和带耗能腋撑型钢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建立该新型转换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方程,研究防屈曲耗能腋撑对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破坏机制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防屈曲耗能腋撑有效降低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在中度、重度损伤破坏及倒塌破坏状态的超越概率,可作为一道可靠的抗震防线。耗能腋撑的设置避免了普通型钢混凝土转换框架结构在转换层及其相邻楼层处形成层侧移机构,减小转换构件的塑性变形,有效地防止型钢混凝土转换结构发生整体或局部倒塌破坏。
吴轶何铭基蔡健黄炎生杨春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增量动力分析地震易损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