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131)

作品数:13 被引量:396H指数:11
相关作者:丁平郑光美王彦平王玉军姜仕仁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杭州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总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0篇鸟类
  • 7篇群落
  • 5篇鸟类群落
  • 5篇类群
  • 4篇园林
  • 3篇鸟类群落结构
  • 3篇群落结构
  • 2篇岛屿
  • 2篇生态学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阔叶
  • 2篇阔叶林
  • 2篇白头鹎
  • 2篇常绿
  • 2篇常绿阔叶
  • 2篇常绿阔叶林
  • 1篇地理
  • 1篇冬季鸟类
  • 1篇信息传递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浙江科技学院
  • 2篇杭州市森林资...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上海科技馆

作者

  • 12篇丁平
  • 3篇王玉军
  • 3篇郑光美
  • 3篇王彦平
  • 2篇蒋科毅
  • 2篇姜仕仁
  • 2篇于明坚
  • 2篇徐学红
  • 1篇诸葛阳
  • 1篇韩轶才
  • 1篇李必成

传媒

  • 5篇Zoolog...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岛屿群落组成的嵌套格局及其应用被引量:23
2004年
近年来 ,岛屿群落组成的嵌套结构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在一个岛屿生境系统中 ,小岛屿中出现的物种大多数也出现在物种相对丰富的大岛屿中。这是一种非随机的物种分布格局。嵌套结构被认为是分析群落组成机制的重要工具 ,并引发了自然保护区最优化设计原理的新一轮争议。然而 ,随着研究的深入 ,围绕嵌套结构的意义、方法学、成因和普适性等方面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与假说。本文就上述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认为嵌套结构从群落的组成方面为岛屿生物地理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在保护生物学上具有重要意义。在成因上 ,仅考虑单因子的作用是偏狭的 ,多数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方法上 ,应充分认识不同方法的适应条件 ,以降低误差。嵌套结构并不是普适的 ,它受到如矩阵的大小和填充度。
陈水华王玉军
关键词:群落组成保护生物学
杭州市区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被引量:14
2005年
2002年5—8月,对中国东部浙江省杭州市区的白头鹎鸣声的微地理差异进行研究。在约60 km2的 研究区内,选择8个调查点(4个城区,4个丘陵山地),录制了80个雄性白头鹎的511个鸣声样本,并随机选 取每一调查点的20个鸣声样本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白头鹎在杭州市区至少有8种微地理鸣声方言,每个微 地理鸣声方言都有一典型鸣句;它们在听觉上、波形结构、音节组成、音节频谱特征等方面均不相同。有的一 路之隔的相邻微地理鸣声方言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区域出现鸣声混合现象;有的个体还具有“多语”功 能。白头鹎鸣声产生微地理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鸟类个体的扩散和城市中鸟类栖息地的人为改变有关。
丁平姜仕仁
关键词:白头鹎鸣声
园林鸟类群落的岛屿性格局被引量:36
2005年
岛屿群落由于受岛屿栖息地特征结构的影响而产生一系列特殊的格局。通过对杭州市园林鸟类群落的研究,分析了园林鸟类群落的物种数、组成和多度与园林岛屿性状的关系,从而确定了园林鸟类群落存在如下与园林的岛屿性状有关的格局:(1)在物种数方面,在相同的取样面积下,园林的物种数随园林面积的增大而减少;(2 )在群落组成上,园林鸟类群落呈现出不完全的嵌套格局,分布于物种数较少的园林中的物种多数也分布在物种数较多的园林中;(3)在物种多度方面,园林鸟类的总密度随面积的增大而减少,园林鸟类多度的均匀度随着面积的增大而提高。群落的岛屿性格局反映了栖息地的岛屿化对群落的影响,总称之为群落的岛屿效应。通过比较全年、繁殖季节、越冬季节和迁徙季节群落岛屿性格局的显著性,分析群落的稳定性与群落岛屿效应之间的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王玉军
关键词:园林鸟类群落
松材线虫侵袭引发的植被演替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被引量:6
2005年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是引起严重森林病害的外来物种,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急剧退化。为了探讨在松材线虫侵袭所引起的森林演替过程中植被结构变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我们研究了这些常绿阔叶演替林中的鸟类群落结构。2004年5–6月,我们在浙江省宁波市选择了分别处于3个不同演替阶段的7个样地:包括象山县被松材线虫侵袭5年后的常绿阔叶灌丛和侵袭12年后的常绿阔叶林样地各3个,同时在天童国家级森林公园选择了约40龄的常绿阔叶林样地1个。结果显示,在常绿阔叶灌丛和松材线虫侵袭12年后的常绿阔叶林中,鸟类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显著高于约40龄常绿阔叶林;3类栖息地的鸟类多度、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在侵袭12年后的常绿阔叶林中鸟类群落最丰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立地年龄是影响鸟类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蒋科毅于明坚丁平徐学红蒋平周成枚陆高
关键词:BURSAPHELENCHUS生物入侵常绿阔叶林鸟类群落结构
环境噪声对临安和阜阳两地白头鹎鸣声频率的影响被引量:14
2004年
为了解环境噪声对白头鹎 (Pycnonotussinensis)鸣声频率的影响 ,在浙江临安和安徽阜阳两地分别对白头鹎在高低噪声水平环境中的鸣声做了研究。把用数码录音机记录到的鸣声输入计算机 ,利用计算机声谱分析系统进行分析 ,再对每一鸣声的每个音节的主频进行Mann WhitneyU检验。结果显示 :高噪声水平区和低噪声水平区相比 ,在两地白头鹎每一鸣声的各音节主频中 ,最低和最高主频以及第Ⅰ、Ⅱ音节的主频都有显著提高 ;在阜阳第Ⅲ音节的主频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白头鹎可以通过提高声音频率来避免环境噪声对鸣声的影响 ,从而保证噪声环境中声信息的有效传递 ;而噪声对各音节的不同影响也表明 ,同一鸣句的各音节 ,对于噪声通讯中的信息识别 。
韩轶才姜仕仁丁平
关键词:环境噪声白头鹎信息传递信息识别
城市鸟类对斑块状园林栖息地的选择性被引量:139
2002年
园林因在城市中呈斑块状分布而具有许多岛屿栖息地的特性 ,其内部结构和景观水平的结构同时也受到城市化的影响。对杭州市 2 0个园林中鸟类物种的选择性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重点探讨了鸟类物种与园林面积、内部结构、微栖息地类型的分布、景观水平的结构、人为干扰等栖息地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 ,杭州城市鸟类对园林栖息地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这不仅与园林的面积有关 ,还与园林的形状、植被盖度、微栖息地类型、连通性、隔离度、周围用地以及人为干扰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陈水华丁平范忠勇郑光美
关键词:鸟类园林栖息地选择性
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80
2002年
1 997年 1月至 1 997年 1 2月间 ,以杭州市的园林鸟类群落为研究对象 ,对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与面积、人为干扰、内部结构和周围景观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检验。在杭州市各园林中共观察到 82种鸟类。园林单次调查的鸟类物种数 ( S)与园林全年总物种数 ( Sy)与园林面积 ( A)的最佳回归拟合方程分别为 :S =2 .74 32 A0 .3 84 6,Sy=1 0 .6 5 74 A0 .3 669。杭州市园林鸟类群落物种 -面积关系的成因不支持平衡假说、随机取样假说、栖息地多样性假说和干扰假说 ,岛屿栖息地鸟类群落的丰富度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取样面积效应 (排除了取样面积效应之后 ,小园林具有更高的物种密度 )、栖息地结构的多样性 (其中树种多样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干扰因素、物种因素和研究尺度等几个方面。
陈水华丁平郑光美诸葛阳
关键词:园林鸟类群落丰富度
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与现状被引量:60
2002年
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 :2 0世纪 3 0年代至 5 0年代末的萌芽期 ;60年代初至 70年代末的成长期 ;80年代以来的蓬勃发展期。 1 990年以来 ,繁殖是我国鸟类生态学的最主要研究内容 ,论文数量比例占 2 3 5 3 % ;行为、栖息地、群落和迁徙等方面的研究有明显增长 ;鸟类食性研究的关注程度下降。本文对繁殖、行为、栖息地、种群和群落内容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
丁平
关键词:鸟类生态学
城市化对冬季鸟类取食集团的影响被引量:41
2004年
从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沿城市化梯度对杭州城市的建筑区、城区斑块林地、西部山区等不同城市化栖息地的鸟类取食集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鸟类取食集团的总数量在整体上呈减少趋势;(2)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鸟类取食集团的物种数在整体上呈减少趋势;(3)鸟类取食集团的结构组成在三类栖息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4)随着栖息地的改变,某些取食集团的鸟类也发生了相应的集团改变.
王彦平陈水华丁平
关键词:城市化群落生态学梯度分析
惊飞距离——杭州常见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性被引量:68
2004年
惊飞距离是指人在鸟类惊飞之前能接近鸟类的距离 ,反映了鸟类对人为侵扰的适应程度。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月 ,在杭州 6个区的调查中共见到 4 2种鸟类 ,以其中的 9种优势种兼广布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鸟类沿侵扰梯度惊飞距离的变化及影响惊飞距离的主要因子。根据植被类型、建筑比例、干扰因素等差异 ,将栖息地分为 5类 :建筑区 ,城市园林 ,西部山区 ,水荡 ,农田。选取体重、活动高度、观测点可视度、引人注目程度、迁徙状态作为探讨惊飞距离的 5个变量。研究结果表明 :①不同栖息地的人为侵扰程度有极显著差异 :建筑区的人为侵扰程度与城市园林有显著差异 ,西部山区、农田和水荡之间无显著差异。②在不同栖息地中 ,惊飞距离具有显著差异 ;随着人为侵扰程度的提高 ,同种鸟类在不同栖息地中的惊飞距离呈减小趋势。③鸟类对人为侵扰的惊飞距离与选取变量间的关系显著 :体形大小、观测点可视度与惊飞距离呈显著正相关 ,活动高度与惊飞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而引人注目性与惊飞距离不相关。说明多数鸟类对人为侵扰已有了一定的适应性 ;体形较大、在植被稀疏的栖息地中以及靠近地面活动的鸟类惊飞距离较大 。
王彦平陈水华丁平
关键词:惊飞距离鸟类适应性栖息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