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107)

作品数:11 被引量:372H指数:7
相关作者:房艳刚刘继生徐凯斯琴朝克图王晗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唐山师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吉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乡村
  • 2篇生计
  • 2篇景观
  • 1篇地理
  • 1篇多功能农业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视角
  • 1篇游客
  • 1篇院校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生计方式
  • 1篇生计资产
  • 1篇师院
  • 1篇农户
  • 1篇农户生计
  • 1篇农牧
  • 1篇农牧交错带
  • 1篇农业
  • 1篇贫困

机构

  • 11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唐山师范学院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作者

  • 8篇房艳刚
  • 3篇刘继生
  • 2篇斯琴朝克图
  • 2篇徐凯
  • 2篇王晗
  • 1篇乌兰图雅
  • 1篇李悦铮
  • 1篇梅林
  • 1篇韩默然
  • 1篇胡亚娟

传媒

  • 2篇地理学报
  • 2篇地理研究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城市规划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区村民居业空间行为匹配特征及其演化——以山东省沂源县菜园村为例
2018年
以山东沂蒙革命老区沂源县菜园村为例,采用参与式评估(PRA)的半结构式访谈与SPSS相关分析工具探讨山区村民居业空间行为的匹配性演化特征与村民属性对其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作为曾经"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案例区域和村落的非农产业呈衰退态势,居业协调模式(C)占比下降,居业分离趋势和程度加深,就近就地城镇化条件和基础欠发育。同时,性别对村民居业空间行为选择影响减弱,但男性村域外居业比例仍然高于女性;村民年龄(18岁以上)越小,实现城镇居业协调的比重越高,反之实现村域居业协调的比重越高,而年龄居中者居业分离所占比重较高;受教育程度高低与年龄具有相似的影响特征,有专业技能者在城镇居住与就业所占比重高。
唐永佩房艳刚李宁王晗
基于多功能理论的中国乡村发展多元化探讨——超越“现代化”发展范式被引量:205
2015年
传统的乡村现代化发展范式和地理学关于乡村的区域差异研究之间存在缝隙,不足以为快速演化分异的乡村地域发展提供直接理论支撑。本文引入西方近20年来逐渐兴起的多功能农业与多功能乡村理论,从新的视角观察思考中国乡村多元化发展的目标、路径及对策。首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反思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得失,以及西方国家乡村现代化产生的问题,指出传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在很大程度是以牺牲乡村环境和乡村社会机理脆弱化为代价的,也造成了乡村经济对外部支持的过度依赖,仅仅强调"现代化"发展范式显然是不够的;然后简要介绍了国外多功能农业与多功能乡村理论;在此基础上,从功能角度提出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目标,推演探讨农业农村发展的区域差异化路径及对策。
房艳刚刘继生
关键词:乡村转型多功能农业范式转换
近30年冀鲁豫农业村落民宅景观演化过程与机理被引量:22
2012年
在冀鲁豫三省选择3个不同特征的村落作详细案例,结合对其他村落的实地踏查,采用照片对比、平面示意图分析、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近30年来该区域农业村落民宅景观的演化过程和机理。研究发现:30年来冀鲁豫农业村落的民宅景观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民宅外观形态、样式、建筑材料与技术逐步现代化、去地方化,与泥土和自然的关系逐渐疏离。民宅内部格局的农业生产空间在经历了恢复和重组后逐渐弱化,生活空间的地位则持续提升,并逐步实现按代际、活动和性别的专门化和分隔化。家庭人口学特征是民宅演变代类差异产生的重要动力,家庭经济收入与民宅演变代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人口流动对民宅演变代类差异的产生具有较明显作用。
房艳刚梅林刘继生胡亚娟韩默然
关键词:文化景观
农户幸福指数与农户生计研究——基于河北省围场县两个贫困村的调查被引量:1
2017年
以河北省围场县两个贫困村为案例,从居住、就业和空间行为能力三个层面构建幸福指数,利用多元回归方法探究农户幸福指数与生计活动的关系。结果显示:工资—经营、蔬菜种植、外出务工等生计活动对农户幸福指数的贡献度最大。利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户从事高贡献度生计活动的家庭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社会关系与农户从事工资—经营生计活动为强正相关,家庭规模和农户平均学历与从事工资—经营生计活动为较强正相关。(2)将蔬菜种植和外出务工加入模型后,劳动力数量影响强度加大。从推进村域经营生计活动发展、提高农民技术水平、保障低幸福指数农户基本生存等提出对策建议。
王晗房艳刚赵伟
关键词:逻辑回归
乡村规划:管理乡村变化的挑战被引量:35
2017年
首先从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主要的乡村变化与乡村问题,及其对乡村规划的挑战;然后解析了二战后发达国家的乡村演变过程,以及乡村规划在理念、目标和手段上的响应;最后系统探讨了中国乡村规划的理念、目标、内容体系及编制策略。笔者认为,现阶段乡村规划的总体价值取向仍应优先服务于经济发展,适当兼顾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乡村规划应当转变为全域性的涵盖社会经济发展、村镇建设、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规划;乡村规划必须成为真正的参与式规划,加强部门协调、地域合作和组织联动。
房艳刚
关键词:乡村规划乡村治理
理想类型叙事视角下的乡村景观变迁与优化策略被引量:29
2012年
乡村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整个人地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世纪下半叶以来,城市化、交通网络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乡村景观。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解释和评价,这影响了对乡村景观变迁的理性认识,以及对乡村景观的高效利用和保护。本文采用理想类型叙事法,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乡村景观的变迁进行叙事分析,提出更具包容性和解释力的4种乡村景观变迁理想类型叙事:保护叙事、现代化叙事、公平生存叙事和内生发展叙事,更客观全面地凝练乡村景观变迁的多元价值观、理论基础、核心假设和基本观点与建议。最后本文提出了乡村景观分异的7种情景类型,每种情景类型具有不同的判征指标、空间区位指向、主体景观和主要功能,并结合理想类型叙事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未来建设健康、富有生产力和吸引力、和谐的乡村景观提供科学参考。
房艳刚刘继生
关键词:乡村景观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聚落的格局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研究——以扎鲁特旗为例被引量:6
2016年
现代化进程中,农牧交错带聚落的形成、演变及分布格局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文中利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深度访谈资料、地名志及地方志等资料建立聚落数据库,基于个案分析,研究了内蒙古扎鲁特旗聚落格局与形成。研究发现:牧村小且稀疏,蒙古族居多;半农半牧村规模适中,分布不均,蒙汉杂居;农业村大且密集,汉族居多。聚落形成经过四个阶段,即择优生成期(1932年前);缓慢增长期(1932-1949年);快速扩展期(1949-1980年);形成回落期(1980年后)。农牧交错带的聚落形成过程中,聚落类型、布局、景观在不断地变迁,对当地人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农牧交错区的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聚落的差异性。
斯琴朝克图房艳刚乌兰图雅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聚落
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类型识别——以辽宁省78个区县为例被引量:70
2019年
以具有国家粮食基地和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功能与特征的辽宁省为例,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rcGIS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居住生活和生态保障四类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定量分析功能间交互作用,识别各区县优势功能类型,并提出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从省域层面看,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显著;(2)根据乡村地域功能间的相关关系和功能间的互动实际,得出各功能间的交互作用类型,从而为功能调控提供指导;(3)基于功能状态和功能间的交互作用,将辽宁省78个区县划分为8种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并根据类型提出科学谋划辽宁乡村未来发展的初步建议,为促进乡村转型与城乡统筹提供参考。
徐凯房艳刚
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空间演变被引量:8
2016年
选取2002—2013年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为研究指标,采用变异系数、首位度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总体演变特征,运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的时序演变与空间转移,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空间关联格局演变。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呈现弱集聚状态,城市间旅游消费存在相互促进作用,且程度逐渐增强。2环渤海地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高水平、中高水平类型区域呈现扩张趋势,中等水平、低水平类型区域呈现缩小趋势;旅游消费类型转移均是发生在相邻类型之间,向上转移概率大于向下转移概率,不存在跨等级转移的现象;环渤海地区西南部成为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发展不足的"洼地"。3目的地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消费能力和交通区位条件对国内游客旅游消费具有很好的驱动作用。
徐凯房艳刚李悦铮
关键词:国内游客旅游消费
高师院校人文与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被引量:1
2015年
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分析了人文与规划专业原有课程设置与就业现实之间的矛盾,通过解析人文与规划专业2015年调整后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讨论了人文与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策略,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房艳刚王晗
关键词:就业机会课程设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