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004119005)

作品数:11 被引量:61H指数:6
相关作者:任今鹏蒋雨平任惠民吕元孙晓江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百草枯
  • 9篇小鼠
  • 6篇多巴
  • 6篇多巴胺
  • 6篇帕金森
  • 6篇帕金森病
  • 6篇黑质
  • 5篇纹状体
  • 4篇小鼠黑质
  • 3篇黑质纹状体
  • 2篇多巴胺能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多巴胺能神经...
  • 2篇多巴胺转运体
  • 2篇神经元
  • 2篇受体
  • 2篇能神经
  • 2篇能神经元
  • 2篇转运体
  • 2篇胺能

机构

  • 11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任今鹏
  • 6篇蒋雨平
  • 6篇任惠民
  • 1篇朱秋毓
  • 1篇樊汉青
  • 1篇孙晓江
  • 1篇吕元
  • 1篇邬剑军
  • 1篇丁正同

传媒

  • 8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囊泡单胺转运体2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囊泡单胺转运体 2 (vesicularmonoaminetransporter 2 ,VMAT2 )是否参与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PD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法分别观察小鼠纹状体区VMAT2的水平和黑质部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每天口服百草枯 10mg·kg-1的C5 7BL/ 6小鼠 ,2个月后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纹状体区的VMAT2含量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减少 5 1 7% (P <0 0 1) ,黑质部VMAT2mRNA的表达降低 5 2 7% (P <0 0 1)。结论 :百草枯可造成小鼠PD样的行为表现 :黑质纹状体通路VMAT2含量和基因表达的降低 ,提示VMAT2参与了百草枯所致的PD发病机制。
任今鹏任惠民蒋雨平
关键词:小鼠百草枯PD黑质纹状体通路
小鼠亚慢性暴露于百草枯后产生帕金森病样表现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观察成年C5 7b1小鼠较长时间口服百草枯对其黑质纹状体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 48只成年C5 7b1小鼠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6只。MPTP组 :喂食MPTP 2 0mg·kg-1;百草枯组 :喂食百草枯 10mg·kg-1;对照组 :喂食等量生理盐水。每组小鼠每日喂食相应的毒物或生理盐水 ,共 2个月。观察小鼠的自发性行为、黑质部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及纹状体中多巴胺、5 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 :MPTP 2 0mg·kg-1体重组及百草枯 10mg·kg-1体重组C5 7BL小鼠的自发性活动减少、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降低、中脑黑质细胞数量减少。结论 :成年C5 7BL小鼠长期口服大剂量的百草枯可产生类似于帕金森病的行为 。
丁正同任惠民蒋雨平朱秋毓
关键词:百草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帕金森病PD
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小鼠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转运体减少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多巴胺转运体 (dopaminetransporter ,DAT)是否参与百草枯所致PD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小鼠纹状体区DAT的水平和黑质部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每天口服百草枯 10mg·kg-1的C5 7BL/6小鼠 ,2个月后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纹状体区的DAT含量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减少 42 % (P <0 0 1) ,黑质部DATmRNA的表达降低 3 7 2 % (P <0 0 1)。结论 :百草枯可造成小鼠帕金森病样的行为表现。黑质纹状体通路DAT含量和基因表达的降低 。
任今鹏任惠民蒋雨平
关键词:百草枯帕金森病多巴胺转运体小鼠黑质纹状体
百草枯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1、D2受体变化被引量:13
2002年
目的 探讨百草枯所致帕金森病 (Parkinson’sdisease ,PD)发病机制中是否有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的参与。 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慢性PD模型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观察小鼠纹状体区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情况。 结果 每天口服 10mg·kg-1百草枯的小鼠 ,4个月后自发性活动明显减少 ;纹状体区的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蛋白含量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分别减少 2 8%和 2 9%(P <0 0 1) ,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mRNA的表达较口服盐水对照组分别减少 2 9%和 33%(P <0 0 1)。 结论 百草枯可造成小鼠PD样的行为表现。纹状体区多巴胺D1受体和D2受体蛋白含量和基因表达的降低 ,提示了两种受体均参与了百草枯所致的PD发病机制。
任今鹏任惠民蒋雨平
关键词:百草枯帕金森病受体多巴胺
小鼠慢性暴露于百草枯对其脑线粒体呼吸链复合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百草枯对黑质细胞线粒体呼吸链的影响和导致黑质细胞损害的可能机制。方法 :测定通过口服途径亚慢性暴露于百草枯、MPTP或等量生理盐水的小鼠脑内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酶Ⅰ、Ⅱ、Ⅳ及柠檬酸合成酶的活性。结果 :百草枯和MPTP干预组小鼠黑质部及纹状体线粒体呼吸链中复合酶Ⅰ的活性显著降低 ,额叶和小脑中该酶的活性无变化。各组小鼠黑质部、纹状体、额叶及小脑中复合酶Ⅱ、Ⅳ及柠檬酸合成酶的活性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百草枯透过血脑屏障后选择性地导致黑质部和纹状体中线粒体功能障碍。
丁正同蒋雨平任惠民吕元
关键词:小鼠百草枯线粒体功能毒性作用
百草枯对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百草枯干预对小鼠黑质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建立小鼠帕金森病(PD)模型。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中脑黑质部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黑质部位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表达神经元。结果口服百草枯两月后,黑质的SOD和GSH-PX的活性较对照组明显下降,MDA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鼠黑质部TH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百草枯可造成小鼠PD样的行为表现;小鼠黑质部SOD和GSH-PX的活性降低,MDA浓度增高,提示氧化应激参与了百草枯所致PD的发病机制。
任今鹏孙晓江蒋雨平
关键词:帕金森病百草枯氧化应激
百草枯急性干预对小鼠π型谷胱苷肽转硫酶mRNA表达的影响
2006年
目的:研究化学毒物百草枯(PQ)是否影响π型谷胱苷肽转硫酶(GSTP1)mRNA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PQ处理的小鼠脑内GSTP1mRNA的分布。不同时间窗处死小鼠,于不同脑区提取总RNA,RT-PCR扩增GSTP1。结果:GSTP1mRNA在正常小鼠脑内广泛表达。大剂量PQ(50mg·kg-1)导致脑内各部位GSTP1mRNA杂交显色明显降低,黑质-纹状体区域尤其显著。PQ20mg·kg-1腹腔注射后3h,中脑黑质区域GSTP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明显降低(P=0.026);18h时纹状体GSTP1mRNA表达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44)。PQ50mg·kg-1腹腔注射,3h后中脑黑质区域和纹状体区域GSTP1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显著减少(P值分别为0.024和0.034);18h时黑质和皮质GSTP1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比显著下降(P值分别为0.008和0.037)。结论:PQ可影响小鼠黑质-纹状体区域神经元GSTP1mRNA的表达。因此,本研究提示PQ可能通过GSTP1增加罹患PD的风险。
邬剑军任惠民蒋雨平
关键词:帕金森病百草枯
百草枯对小鼠纹状体区多巴胺D_1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百草枯对小鼠纹状体区多巴胺D1受体信号转导的影响。方法 :用口服百草枯的途径 ,建立小鼠帕金森病模型 ;应用液闪测定技术测定百草枯对小鼠纹状体区DARPP 3 2 (Mr=3 2 0 0 0 )磷酸化程度的影响。结果 :给予小鼠口服百草枯 10mg·kg-1·d-1连续 4个月后 ,纹状体区DARPP 3 2的3 2 P结合位点增加 77 4% (P <0 0 1)。结论 :百草枯可能通过cAMP/PKA系统减弱体内DARPP 3 2的磷酸化程度 ,调节其对多巴胺D1受体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
任今鹏任惠民蒋雨平王博成
关键词: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1受体百草枯结合位点AMP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浆和脑脊液谷氨酸改变及利鲁唑对血浆谷氨酸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 (ALS)患者血浆和脑脊液谷氨酸浓度改变 ,以及药物干预对谷氨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HPLC方法对ALS患者进行血浆和脑脊液谷氨酸测定。结果 :①患者血浆中存在兴奋性谷氨酸显著增高 ,谷氨酸浓度与性别、年龄、病程均无关。②力鲁唑 (力如太 )治疗 1个月后 ,血浆谷氨酸浓度下降 ,而环磷酰胺治疗变化不明显。③脑脊液中谷氨酸浓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ALS患者存在谷氨酸代谢异常 ,但谷氨酸可能不是ALS致病的惟一途径。
樊汉青蒋雨平朱秋毓
关键词:谷氨酸脑脊液肌萎缩侧索硬化HPLC方法兴奋性
百草枯增加小鼠黑质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及其酶活性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百草枯对C5 7bl/ 6小鼠黑质细胞caspase 3mRNA的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应用RT-PCR技术检测C5 7bl/ 6小鼠暴露于百草枯不同时间后黑质细胞中caspase 3mRNA表达的变化 ,并采用比色法测定相应时间点黑质细胞的caspase 3酶的活性。 结果 C5 7bl/ 6小鼠暴露于百草枯后黑质细胞中caspase 3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 ,caspase 3酶的活性也相应地增加 ,这种增加与黑质细胞的凋亡相一致。结论 百草枯可诱导C5 7bl/ 6小鼠黑质细胞表达caspase 3mRNA ,增加caspase 3酶的活性 。
丁正同任惠民蒋雨平
关键词:黑质细胞CASPASE-3小鼠百草枯酶活性RT-PCR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