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054119527)

作品数:6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崔大祥贺蓉刘凤涛赵远党章一新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尿嘧啶
  • 3篇嘧啶
  • 3篇氟尿嘧啶
  • 3篇包封
  • 3篇包封率
  • 3篇5-氟尿嘧啶
  • 2篇乙醇脂质体
  • 2篇脂质体
  • 2篇瘢痕
  • 2篇5-FU
  • 1篇胆固醇
  • 1篇形貌
  • 1篇形貌控制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生物可降解
  • 1篇体外
  • 1篇透皮
  • 1篇透皮扩散
  • 1篇透皮吸收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贺蓉
  • 5篇崔大祥
  • 4篇赵远党
  • 4篇刘凤涛
  • 4篇章一新
  • 2篇王丹茹
  • 2篇钱云良
  • 2篇毛小慧
  • 1篇李清
  • 1篇黄拓
  • 1篇徐萍
  • 1篇潘碧峰
  • 1篇邵君
  • 1篇陈浩
  • 1篇尤晓刚
  • 1篇高峰

传媒

  • 2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国际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5-氟尿嘧啶乙醇脂质体的改性及其透皮吸收研究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研究胆固醇对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改性及其体外透皮扩散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胆固醇含量的5-FU乙醇脂质体,并考察胆固醇含量对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分散指数、包封率、皮内药物滞留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加入胆固醇后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不大,分散指数从0.584降至0.143,5-FU包封率从28.6%增至48.8%,皮内残留5-FU量从40%增至80%以上。结论:胆固醇不会改变乙醇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但可提高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加入适量的胆固醇可提高乙醇脂质体中5-FU的包封率及皮内药物滞留量。
刘凤涛贺蓉赵远党高峰崔大祥
关键词:5-氟尿嘧啶乙醇脂质体胆固醇包封率透皮扩散
不同粒径的5-FU乙醇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瘢痕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不同粒径的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及对体外透瘢痕的影响,对瘢痕组织经皮给药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将来源于增生性瘢痕患者切除的瘢痕组织,去除皮下脂肪后分成A、B两组,A组表皮完整,B组去除表皮层。制备不同粒径的5-FU乙醇脂质体,其平均粒径分别为(216±19)、(107±13)、(65±10)nm。采用透析法检测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使用Franz扩散池行体外透瘢痕测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有罗丹明6GO的5-FU乙醇脂质体在瘢痕的真皮层和表皮层的分布及其强度。结果用TEM检测多分散性指数小于0.2的乙醇脂质体,其扩散性好,大小均一;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粒径的逐渐增大而增加,分别为12.17%、34.64%、41.02%;荧光显示,透瘢痕的深度和荧光强度则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和增强;经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得出,对应单位长度的像素灰度值分别为21.80、31.71、113.33。而A、B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醇脂质体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载体,可将5-Fu大量地载入瘢痕组织的真皮层;本实验结果可为瘢痕的局部给药提供一些实验数据。
毛小慧章一新崔大祥贺蓉
关键词:5-FU粒径乙醇脂质体包封率
种子生长法制备长径比为2-5的金纳米棒被引量:19
2007年
报道了种子生长法合成金纳米棒。以氯金酸(HAuCl4)为原料,以硼氢化钠(NaBH4)为还原剂,首先还原金离子(Au3+)得到直径为3-4nm的金种子。以银离子(Ag+)为辅助离子,以十六烷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以抗坏血酸为弱还原剂,加入金种子溶液之后可以获得纳米棒。研究表明,通过改变银离子的用量可以控制金纳米棒长径比为2-5。TEM和UV-vis光谱的表征证实了金纳米棒的形貌和光谱特征,并深入探讨了金纳米棒的生长机理。
潘碧峰崔大祥徐萍李清黄拓陈浩刘凤涛邵君尤晓刚贺蓉高峰
关键词:金纳米棒形貌控制
5-FU变形脂质体工艺的改进及其体外透瘢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改进5-氟尿嘧啶(5-FU)变形脂质体的工艺,提高其包封率,探索体外渗透治疗瘢痕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5-FU变形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探索最佳工艺,检测脂质体的形态、粒径分布、包封率等特性。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将改进的5-FU变形脂质体进行体外透瘢痕实验后,行瘢痕切片制备和荧光观察。结果各因素对包封率影响大小的顺序:去氧胆酸钠>5-FU>卵磷脂>超声时间>乳化时间,制备的脂质体为圆球形,粒径均匀,平均粒径为(90±5)nm,包封率达82.14%。体外透瘢痕实验5-FU累积透过量低于5%,滞留于瘢痕内的5-FU累积量高达45%,主要集中在瘢痕的表皮层和真皮浅层。结论改进后的5-FU变形脂质体,其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且均匀,能渗透到瘢痕的表皮层和真皮浅层。
赵远党章一新钱云良刘凤涛王丹茹毛小慧贺蓉崔大祥
关键词:正交实验包封率5-氟尿嘧啶
聚乙丙交酯降解膜片的改性及其对5-氟尿嘧啶的缓释特性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载有5-氟尿嘧啶(5-FU)可生物降解的聚乙丙交酯(PLGA)植入膜片,着重讨论了在降解过程中,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数均分子量(Mn)和膜片的内部形态变化规律.通过在PLGA膜片表面分别涂层w=23%的凝胶溶液和PLGA(丙交酯∶乙交酯=50∶50,摩尔比)溶液对膜片进行改性,考察改性后的膜片对5-FU释放速率的影响规律.用零级释放和一级释放方程对5-FU释放曲线的各个阶段进行描述,通过非线性拟合得到了相关的释放系数,并且提出5-FU的释放机理.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的膜片相比,涂有明胶的PLGA膜片5-FU首次释放率从50%降低到20%,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前阶段的药物释放由凝胶降解控制,后阶段为零级释放;膜片涂有PLGA后阻止了突然释放率,且两个阶段5-FU的释放曲线均符合零级释放.
刘凤涛贺蓉赵远党高峰章一新崔大祥
关键词:5-氟尿嘧啶
生物可降解纳米粒在经皮和黏膜给药中的研究进展
2008年
经皮和黏膜给药是一种重要的给药途径,生物可降解纳米粒因其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和特殊的通透性而在该给药途径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研究较多的有聚乳酸共聚乙醇酸、聚己内酯、壳聚糖、共聚物聚乳酸-聚乙烯乙二醇等,主要用于疫苗、基因及蛋白类药物的载体。
赵远党王丹茹章一新钱云良
关键词:生物可降解纳米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