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716)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相关作者:王化荣翟洲杨晓方冰兰崔冬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角膜
  • 2篇角膜塑形
  • 2篇角膜塑形镜
  • 1篇眼轴
  • 1篇眼轴长
  • 1篇眼轴长度
  • 1篇少年
  • 1篇塑形术
  • 1篇青少年
  • 1篇屈光
  • 1篇屈光度
  • 1篇屈光回退
  • 1篇屈光力
  • 1篇近视
  • 1篇近视发展
  • 1篇回退
  • 1篇角膜曲率
  • 1篇角膜屈光
  • 1篇角膜屈光力
  • 1篇角膜塑形术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方冰兰
  • 2篇杨晓
  • 2篇翟洲
  • 2篇王化荣
  • 1篇魏玲
  • 1篇崔冬梅
  • 1篇戴祖优

传媒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停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回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短期停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回退率。方法自身对照研究。36例(69眼)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效果稳定,复查时在摘镜后即时、摘镜10h、摘镜24h观察停戴镜片后的改变。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主观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已被矫正的屈光度分为3组:〉-4.50D组,-3.12--4.50 D组,-0.12--3.00D组。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结果摘镜后不同时间点各参数均逐渐回退。摘镜10h及摘镜24h,裸眼视力(10gMAR)分别回退0.09-0.20(回退率为11%)和0.30±0.24(回退率为36%)。等效球镜度分别回退(0.25±0.74)D(回退率为8%)和(1.15±1.05)D(回退率为36%),角膜平均屈光力(simK)分别回退(0.00±0.85)D(回退率0%)和(0.62±0.68)D(回退率为46%)。不同组别回退速度不同,配戴前屈光度越高,停戴后回退的速度越快。结论摘镜后白天10h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可保持相对稳定,停戴24h后回退明显,且配戴前屈光度越高,回退的速度越快。
杨晓王化荣翟洲方冰兰魏玲戴祖优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屈光回退角膜曲率
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低中高度近视发展的效果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过夜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治疗青少年轻度、中度及高度近视的效果差异。【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54例(107眼)青少年近视患者,平均年龄(11.6±2.4)岁,按患者戴镜前等效球镜度分为低度近视组(51眼,-0.75^-3.00 D)、中度近视组(36眼,-3.25^-5.00 D)及高度近视组(20眼,-5.25^-9.00 D)。观察配戴前1天及配戴1年后3组内及组间等效球镜度、中央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和眼轴变化。【结果】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及高度近视组基线平均等效球镜度(D)分别为-2.15±0.63、-4.20±0.54和-6.63±1.18;三组基线眼轴(mm)分别为24.50±0.66、25.16±0.65及26.35±0.87。三组患者基线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中央角膜K值、平K值及陡K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戴镜1年后3组眼轴增长值(mm)分别为0.22±0.27、0.09±0.22和0.02±0.22;其中低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相比,组间眼轴增长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8),中度近视组与高度近视组两组间眼轴增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35)。三组戴镜1年后等效球镜度显著下降,3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1),低度近视组与中度、高度近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1年前后3组中央角膜K值、平K值、陡K值均明显变平坦,组内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01)。中央角膜厚度、前房深度及角膜直径1年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度近视者采用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作用较低度近视更优。角膜曲率改变的量可能是影响OK镜近视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姚卫兰崔冬梅李周越翟洲王化荣方冰兰杨晓
关键词:角膜塑形镜近视眼轴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