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专项([2004]197)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徐建华高亚军赫晓慧王生雄金双彦更多>>
相关机构: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黄河水利委员会治黄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水利工程

主题

  • 4篇泥沙
  • 2篇淤积
  • 2篇淤积物
  • 2篇粒径
  • 2篇黄河中游
  • 2篇粗泥沙
  • 2篇粗泥沙集中来...
  • 1篇地貌
  • 1篇地貌形态
  • 1篇地质
  • 1篇多沙粗沙区
  • 1篇三门峡库区
  • 1篇沙区
  • 1篇水沙
  • 1篇水沙特性
  • 1篇区域地质
  • 1篇径流
  • 1篇库区
  • 1篇黄河
  • 1篇黄河下游

机构

  • 4篇黄河水利委员...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黄河水利职业...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水利部黄河水...
  • 1篇三门峡水利枢...

作者

  • 2篇徐建华
  • 1篇王玉明
  • 1篇王剑非
  • 1篇赫晓慧
  • 1篇孟彩萍
  • 1篇张尧旺
  • 1篇高亚军
  • 1篇吴成基
  • 1篇金双彦
  • 1篇金双彦
  • 1篇徐建华
  • 1篇梁海燕
  • 1篇李建成
  • 1篇王生雄

传媒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水土保...

年份

  • 5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秃尾河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被引量:13
2006年
秃尾河是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一条多泥沙河流,通过对其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水文资料的分析,重点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前后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变化,认为70年代以前降雨、径流和泥沙总量大于70年代以后,粗颗粒泥沙逐渐向细化的趋势发展,与天然状态相比,流域水沙关系发生了变化。
高亚军赫晓慧徐建华
关键词:降雨径流泥沙
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淤积物粒径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1999年黄河下游河道汛前深层(河南段为11m,山东段为10m)钻孔淤积物取样资料和2000年以来汛前钻孔取样资料,对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淤积物粒径变化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1960年以前在无三门峡水库影响的“天然”水沙状态下,黄河下游河道主槽淤积物中粒径大于等于0、10mm的泥沙含量为50.7%;1960-1999年河道主槽淤积物中粒径大于等于0.10mm的泥沙含量为20.4%,比1960年以前少30.3个百分点;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下泄的大多为低含沙水流和细泥沙,特别是经过3次调水调沙试验,加剧了河道冲刷,主槽床沙逐渐粗化,粒径大于等于0.10mm的泥沙含量有向50%靠近的趋势。
王玉明李建成梁海燕
关键词:淤积物泥沙粒径黄河下游
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在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研究中,粗泥沙界限的确定必须分析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的粒径组成。采用河床质法、钻孔取样法和沙量平衡法等,分别对三门峡库区淤积物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于等于某粒径(0.025mm、0.05 mm)的泥沙含量沿河道向上游递增;主槽淤积物颗粒比滩地淤积物颗粒粗;潼关以下及北洛河库区淤积物颗粒较细,潼关以上黄河干流及渭河库区淤积物颗粒较粗;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大,其占淤积物总量的百分比逐渐减小。
金双彦张尧旺王剑非
关键词:淤积物粒径三门峡库区
用边际分析法确定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
为进一步寻找并治理对黄河下游主槽淤积危害最严重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根据1960年未建三门峡水库前自然水沙条件下下游河槽淤积物粒径组成,确定出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界定中的粗泥沙界限为0.1 mm。利用边际分析法在黄河中...
徐建华金双彦张成林银平
关键词:粗泥沙黄河中游
文献传递
从自然地理背景宏观判析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被引量:3
2006年
为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确定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貌类型、水文气象等因素与产粗泥沙关系的区域差异对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进行了宏观判析,认为在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范围内,吴旗—志丹—延安—延长一线以北、东胜—准格尔—清水河一线以南、吴旗—榆林—神木—大柳塔一线以东(风沙区以东)至晋西北黄河沿岸的范围是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也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宏观待选范围。
吴成基王生雄孟彩萍徐建华
关键词:区域地质地貌形态粗泥沙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