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州市卫生局重大课题

作品数:37 被引量:122H指数:7
相关作者:史伟峰张倩王强殷凯生王穗暖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常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基金常德市科技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树突
  • 5篇树突状
  • 5篇树突状细胞
  • 5篇胃癌
  • 5篇病毒
  • 4篇睡眠
  • 4篇睡眠呼吸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睡眠呼吸障碍
  • 3篇体外
  • 3篇肿瘤
  • 3篇哮喘
  • 3篇胶质
  • 3篇胶质瘤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附属...
  • 9篇常州市第一人...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6篇江苏省人民医...
  • 5篇苏州大学
  • 4篇江苏大学
  • 4篇常州市儿童医...
  • 3篇南通大学
  • 3篇常州市第四人...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常州市疾病预...

作者

  • 6篇史伟峰
  • 5篇王穗暖
  • 5篇殷凯生
  • 5篇张倩
  • 5篇王强
  • 4篇夏锡伟
  • 4篇李忠
  • 4篇韦国桢
  • 4篇谢海彬
  • 4篇钱粉红
  • 3篇邵耐远
  • 3篇董选
  • 3篇易阳
  • 3篇周林福
  • 3篇王榕
  • 3篇支枫
  • 2篇王阿芳
  • 2篇张莉
  • 2篇杨英
  • 2篇赵金朋

传媒

  • 4篇江苏医药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华行为医学...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患者外周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水平对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数目变化的影响。方法:入选的28例AMI患者(实验组)和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AMI患者急性期、恢复期以及对照组血清中Ang-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α,SDF-1α)的水平,同时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单个核细胞,用CD34、VEGF和CD133抗体标定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EPCs占单个核细胞的比率。结果:AMI患者急性期Ang-Ⅱ水平(90.40±6.39)pg/ml明显高于恢复期(72.57±2.42)pg/ml和对照组(69.14±3.73)pg/ml(P=0.002 4),同时AMI患者急性期EPCs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比率为为(0.043±0.004)%,明显高于恢复期(0.024±0.010)%和对照组(0.012±0.001)%(P<0.000 1),但AMI患者急性期SDF-1α的水平(171.1±35.81)pg/ml同恢复期(130.30±28.84)pg/ml及对照组(116.50±29.19)pg/ml之间无明显差异(P=0.370 3)。在AMI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EPCs和Ang-Ⅱ水平呈负相关,而与SDF-1α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AMI患者急性期循环中的Ang-Ⅱ水平及EPCs数量均升高,但是Ang-Ⅱ抑制了EPCs的数量。
朱傲霜丁志坚卢绪章夏蕾李海燕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内皮祖细胞
6~8岁睡眠呼吸障碍患儿注意认知缺陷的ERP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学龄期睡眠呼吸障碍(SDB)患儿注意认知缺陷的特征及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选取6~8岁SDB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各20名,进行采用持续性操作测试(CPT-AX)(Go/Nogo)。记录SDB思儿与正常儿童行为学和ERP数据,比较两组Fz导联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行为学数据显示,SDB组与正常组CPT-AX测试正确个数[(36.10±4.69)个,(35.05±3.49)个],反应时间[(523.77±68.73)ms,(496.59±78.65)ms],虚报个数[1.0(0.25,3.75)个,0.5(0.00,3.00)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P数据显示,SDB组Go-P3波幅显著升高[(10.25±6.46)μV,(6.56±4.63)μV](P〈0.05);Go-P3潜伏期显著延长[(438.80±59.72)ms,(406.00±36.30)ms](P〈0.05);Nogo-N2波幅降低[(-12.46±4.75)nV,(-15.50μ3.82)IxV](P〈0.05)。结论学龄早期6~8岁SDB患儿在注意执行过程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与时间,引起一定的代偿反应,在冲突监测过程则资源调用不足,导致明显的抑制功能缺陷。
浦旭姣董选钱金强沈惠娟闻瑜赵方乔易阳
关键词:睡眠呼吸障碍事件相关电位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与认知功能损害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综述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对儿童认知损害的特征、机制及相关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检索时间2002~2014年。检索数据库为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词为:自由词:睡眠呼吸障碍(sleep—disorderedbreathing,SDB)、认知(cognitive);主题词:睡眠暂停综合征(sleepap—neasyndromes)、神经行为表现(neurobehavioralmanifestations)、睡眠剥夺(sleepdeprivation)、影像(image)、睡眠暂停综合征/流行病学(sleepapneasyndromes/epidemiology)。结果最终纳入外文文献52篇,中文文献1篇,相对国内文献较少,文献主要为对比研究、临床试验、评估性研究、控制性临床试验、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研究文章。结论有关SDB引起认知损害特征、发病机理及相关脑功能改变的特征及定位,目前仍缺乏充分的研究,特别是儿童。临床评估认知损害多采用量表,仍缺乏相应的定量指标。临床如何做到早期诊断、量化评估其认知功能,探索认知损害的分子机制及脑功能的损害与定位研究,均是临床需解决的问题。
易阳董选
关键词:睡眠呼吸障碍儿童
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随着对树突状细胞(DC)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DC不仅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具有强大的抗原递呈功能,而且DC对外周免疫反应发挥调节作用、对中枢耐受的维持亦发挥重要作用.Steptoe和Thomson[1]于1996年将能够诱导免疫耐受的DC群定义为耐受性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C,tDC).之后,tDC以其在抑制器官移植排斥和防治自身免疫疾病的广泛临床应用前景,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徐海燕何小舟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
软骨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隔离共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软骨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隔离共培养条件下,软骨细胞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并形成软骨组织的能力。方法分别提取并培养兔BMSCs和耳软骨细胞,以5.0×107/ml的终浓度接种于聚羟基乙酸/聚乳酸(PGA/PLA)支架上并置于Transwell室内。实验组Transwell下方为贴壁软骨细胞,对照组Transwell下方为DMEM培养液(含10%胎牛血清)。两组BMSCs-支架复合物体外培养8周后植入裸鼠皮下,继续培养6周后取材。通过大体观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等相关检测对新生组织进行评价。结果体外培养期间,实验组和对照组BMSCs在支架上黏附良好并能分泌细胞外基质,RT-PCR检测示实验组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有较强的表达,而对照组两者的表达较低或检测不到。裸鼠皮下培养6周,实验组BMSCs-支架复合物能基本保持原形,组织学染色及免疫组织染色显示新生组织有明显的软骨陷窝形成并表达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对照组BMSCs-支架复合物逐渐皱缩变形,未见形成软骨样组织。结论采用Transwell隔离共培养的方法,软骨细胞能够诱导BMSCs向软骨细胞分化。
吴俊薛珂刘凯孙俊英
关键词:软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
IL-4、IL-1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南方汉族人群哮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IL-4、IL-13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中国东南方汉族人群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发病危险性和哮喘相关表型的关系。方法挑选位于IL-4起动子区SNPs rs2243250(-589T/C),IL-13第四外显子区的非同义突变SNPs rs20541(+2044C/T)和启动子区SNPs rs1800925(-1112C>T)。连续性招募哮喘患者318例,正常对照352例。采用多重PCR结合标签阵列单碱基延伸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这些位点与哮喘及哮喘表型的关系。结果 IL-4 rs2243250、IL-13 rs20541、rs1800925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频率在哮喘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3个位点共生成8种主要单倍型,在哮喘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亦无统计学差异,该3个位点SNPs与哮喘发病危险度无相关性。该3个位点SNPs与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肺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总IgE、哮喘严重度分级均无相关性。结论 IL-4、IL-13 SNPs与哮喘发病危险性和哮喘相关表型无相关性。
王阿芳钱粉红周林福殷凯生韦国桢张倩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白介素4白介素13
肝X受体对小鼠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为研究肝X受体(LxR)对小鼠骨髓来源耐受性树突状细胞的诱导作用,取C57BL/6纯系小鼠股骨骨髓,将骨髓细胞置于含rmGM-CSF(20ng/m1)、rmIL-4(20ng/m1)、10%FBS、含/或不含LXR激动剂TP0901317(5tLmol/L)的RPMI1640培养基中生长。于第7天时检测细胞表型,指标包括:CD11c、CD80、CD86、MHCⅡ、CCR7、PD-L1等;同日加入LPS(100ng/m1)促成熟。LPS作用第3天时,检测细胞表型。以MACS分选未成熟和成熟CD11c+细胞,以丝裂霉素C处理细胞。另取BALB/c小鼠脾脏,MACS分选CD4+T淋巴细胞。将CD11c+细胞与CD4+T细胞混合培养,CCK-8法检测T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研究发现,TP0901317处理组:培养第7天时,CD11c+细胞约为70.2%;CD80、CD86和MHCⅡ在CD11C+细胞上为中低表达,表达水平在40.2%-50%;CD11c+CCR7+细胞约占78%;CD11c+PD-L1+细胞约占90%。以LPS处理促成熟第3天时,CD11c+细胞约为85%;cD80、CD86和MHCⅡ在CD11c+细胞上的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差异;CD11c+CCR7+细胞约占86%;CD11c+PD-L1细胞约占99%。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显示,TP0901317处理组:成熟CD11c+细胞与未成熟细胞一样,均没有刺激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而在dTP0901317未处理组:成熟CD11c+细胞具有很强的刺激CD4+T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TP0901317未处理组比较,TP0901317处理组CD11c+细胞能够产生更高水平的IL-10,具有显著意义(Pd0.05)。故而可以认为LXR活化能够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分化。
马旭怡徐海燕何小舟薛冬董盼盼张学光
关键词: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结直肠癌组织中CD_(40) mRNA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3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mRN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分别检测30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D40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D40mRNA表达显著降低,并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相关;CD40分子可能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杨晨晨李忠吴雨岗牟琴峰罗光华谢海彬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胃癌手术患者233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分析2 338例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 33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为年龄≤40岁(A组)、41-65岁(B组)和>65岁(C组)三组,比较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结果胃癌高发年龄41-65岁,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肿瘤多见于贲门胃底部(42.48%)。肿瘤以BormannⅡ型多见(75.44%),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90.03%)。肿瘤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74.25%)。胃癌浸润深度以T3期主(64.6%)。淋巴结转移以N0、N1期为主(85.31%)。TNM分期以Ⅲ期为主(48.47%)。结论胃癌高发于41-65岁男性。胃癌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最常见。确诊患者多为胃癌中晚期,胃癌早期诊断率有待提高。
赵金朋冯锦谢海彬尹勇李忠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特征
土贝母苷甲经miR-21/PDCD4途径诱导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土贝母苷甲(TBMS I)对胶质瘤U251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及探究土贝母苷甲对miR-21及其靶基因PDCD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U251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土贝母苷甲对细胞增殖的影响;Hoech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核形态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和PDCD4基因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DCD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土贝母苷甲能够显著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Hoechst33258染色观察到土贝母苷甲处理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PCR结果显示:随着土贝母苷甲浓度增加,miR-21的表达逐渐降低(P<0.05),PDCD4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提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5、30μg/mL土贝母苷甲显著上调了PDCD4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土贝母苷甲能够显著抑制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21的表达和上调PDCD4的表达有关。
贾耿夏锡伟支枫彭亚邵耐远王强王穗暖杨伊林
关键词:土贝母苷甲胶质瘤凋亡MIR-21PDCD4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