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3Z3-C7321)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3
相关作者:高永利林强吕军仪张彬储霞玲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HIPPOC...
  • 1篇动物性
  • 1篇动物性饵料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形态学
  • 1篇养殖
  • 1篇养殖水体
  • 1篇异养
  • 1篇异养菌
  • 1篇通路
  • 1篇胚后发育
  • 1篇重组蛋白
  • 1篇组织学
  • 1篇克隆
  • 1篇克隆鉴定
  • 1篇弧菌
  • 1篇环境因子
  • 1篇饵料
  • 1篇TGF-Β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吕军仪
  • 2篇林强
  • 2篇高永利
  • 1篇储霞玲
  • 1篇平海林
  • 1篇吴金英
  • 1篇段志刚
  • 1篇邓钢
  • 1篇张彬
  • 1篇徐胜威
  • 1篇胡开顺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海马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是一种多效应细胞因子,在免疫系统中,成熟的TGF-β1多肽是一种强有力的细胞分化调节剂和免疫调节剂。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得到了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TGF-β1 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564035),全长为1 941 bp,开放阅读框为1 161 bp,编码1种含386个氨基酸的多肽。同源性分析表明,大海马TGF-β1与斜带石斑鱼TGF-β1的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 PCR结果显示,TGF-β1基因在健康大海马肾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肝、大脑、小脑、皮肤、中脑、卵巢,在鳃和肠道中表达很少,在心脏和肌肉中检测不到表达。大海马TGF-β1重组蛋白在TNT快速偶联的转录/翻译系统中高效表达,用BS3交联后形成了大量的可溶性二聚体蛋白,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利用得到的大海马rTGF-β1刺激HeLa细胞,结果显示刺激细胞中TGF-β1下游Smad信号通路中的Smad3、Smad4基因表达量上升,Smad7基因表达量下降,表明所得到的大海马TGF-β1重组蛋白具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能够诱导人细胞中Smad信号通路的活化,延续了TGF-β1蛋白功能的保守性。
平海林吴金英徐胜威胡开顺段志刚
关键词:TGF-Β1克隆重组蛋白信号通路
动物性饵料对养殖水体中菌数和理化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向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 Bleeker)养殖池中投喂动物性饵料桡足类、杂碎鱼虾等饵料后,亲海马实验组、幼海马实验组以及空白对照组水体环境因子参数差异明显,投喂杂碎鱼虾的亲海马组与投喂桡足类的幼海马组的细菌数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3组处理后表层异养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4×10^3-1.78×10^5 CFU/mL,2.5×10^3-7.2×10^4 CFU/mL,2×10^2-5.5×10^3 CFU/mL,而底层异养菌则分别为6.53×10^3-1.59×10^5 CFU/mL,1.5×10’-7.5×10^4CFU/mL,5×10^2-1.0×10^4 CFU/mL。表层弧菌平均数量变动范围分别为55—4.08×10^3 CFU/mL,85—7.19×10^3CFU/mL,10~123 CFU/mL,而底层弧菌则分别为1.13×10^2-7.48×10^3CFU/mL,2.66×10^2-1.16×10^4CFU/mL,10—175CFU/mL。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亲海马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亲海马组与空白组除表层弧菌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底层弧菌、表底层异养细菌数量呈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与幼海马组细菌数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3组池水温变化相差不大,亲海马组、幼海马组中NHf—N含量呈升高之势,DO极不稳定,有机残留物含量、细菌数量增加趋势,导致水质恶化。
吕军仪林强邓钢高永利
关键词:动物性饵料环境因子弧菌异养菌
大海马消化系统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为卵胎生海洋硬骨鱼类。利用解剖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孵化后2、5、9日龄、1月龄和3月龄几个特殊时期大海马消化系统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大海马仔鱼孵化后1日,其消化系统已经明显分化为口咽腔、食道、小肠、直肠以及肝胰脏、胆囊等器官,但是仔鱼仍然以内源与外源混合性营养为主,至5日龄仔鱼变为完全的外源性营养;仔鱼孵化后9日左右是大海马的死亡"临界点",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更趋于复杂;1月龄大海马的消化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进一步完善,小肠前端呈"z"型结构,管壁变厚,纵、环肌发达,肝脏组织充满大部分体腔,但在小肠周围仍然不能辨认独立的胰脏实体结构;3月龄成海马已经有了成熟的消化系统组织结构,保证了最大限度地消化和吸收动物性饵料。整个胚后发育阶段大海马没有形成胃,鱼体的形态和组织结构的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紧密适应。
林强吕军仪张彬储霞玲高永利
关键词:HIPPOCAMPUS组织学胚后发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