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10246018)

作品数:7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黄国英谢利剑赵晓晴周国民陈萍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基因
  • 4篇蛋白
  • 4篇连接蛋白
  • 4篇CX43基因
  • 3篇心脏
  • 3篇小鼠
  • 3篇流出道
  • 3篇CX43
  • 2篇神经嵴
  • 2篇细胞
  • 2篇近端
  • 1篇新生小鼠
  • 1篇心脏表现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发育
  • 1篇神经嵴细胞
  • 1篇鼠胚
  • 1篇鼠胚胎
  • 1篇突变
  • 1篇胚胎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6篇黄国英
  • 5篇赵晓晴
  • 5篇谢利剑
  • 4篇周国民
  • 3篇陈萍
  • 2篇张陈
  • 2篇沈媛
  • 2篇杨毅
  • 1篇彭涛
  • 1篇常才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国外医学(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Cx43基因在人类及小鼠胎心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规律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 检测Cx4 3在人类和小鼠的胚胎心脏的表达 ,了解该基因在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选取人类 6~ 18孕周正常胚胎或胎儿心脏 6 3例 ,小鼠孕龄 9 5~ 16 5d胚胎心脏 6 4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显示Cx4 3基因在心脏的表达。结果 早期人类胚胎心脏中 ,Cx4 3在心室肌中没有表达 ,心房肌表达微弱 ,原始小梁网中表达很高 ,随着胚胎发育 ,在心房和心室的表达逐渐增强 ,小梁网的表达在胚胎 13~ 14周达到高峰。室间隔的肌部表达量较弱 ,膜部室间隔不表达。房室瓣和大动脉根部管壁Cx4 3没有明显表达。除了在大动脉管壁表达不同 ,小鼠胚胎心脏表达规律与人类基本相同。结论 Cx4 3对于胚胎心脏的发育至关重要。
陈萍黄国英常才赵晓晴谢利剑
关键词:CX43基因小鼠缝隙连接蛋白
小鼠胚胎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与心肌化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赵晓晴黄国英陈萍谢利剑周国民
关键词:神经嵴细胞胚胎
Cx43基因对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过程的调控机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connexin43(Cx43)基因在小鼠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D)11.5 d至出生后1 d的Cx43基因剔除(KO)纯合型(Cx43-/-)、杂合型(Cx43+/-)及野生型(Cx43+/+)C57/BL6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鉴定基因型;HE染色观察心脏结构,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凋亡相关分子active caspase-3及神经嵴细胞的标志物AP-2的表达。结果:①Cx43-/-小鼠大多出生后24 h内即死亡。大体解剖见明显的右室流出道圆锥部异常膨隆,右心房扩张;组织切片HE染色示右室流出道壁大量异常小梁状组织增生突起,形成多个囊状结构,右室流出道腔明显狭窄,右室腔扩张。Cx43+/-和Cx43+/+心脏无明显异常。②Cx43-/-小鼠近端流出道隔中央区域α-SCA的表达明显滞后。③Active caspase-3组化显示Cx43+/+凋亡细胞主要出现在近端流出道隔,ED12.5至ED15.5均可见到;Cx43+/-凋亡减少,Cx43-/-则仅见很少凋亡细胞。④Cx43-/-流出道AP-2的表达增多,且表达位置异常。结论:Cx43 KO小鼠以右室流出道异常增生引起的梗阻性畸形为主要特征,该病变过程可能与胚胎期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迟滞有关,其近端流出道隔细胞凋亡减少和神经嵴细胞表达异常很可能参与了流出道心肌化异常的形成,表明Cx43在近端流出道隔心肌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赵晓晴黄国英谢利剑彭涛陈萍周国民
关键词:基因CX43基因敲除神经嵴
Connexin43基因缺陷新生小鼠心脏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Connexin43基因缺陷对新生小鼠心脏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Cx43基因敲除(Cx43KO)和CMV43CT两种Cx43基因缺陷的小鼠模型,聚合酶链反应鉴定基因型。然后将新生小鼠心脏分离固定,HE染色观察心脏的形态结构。普通C57BL6/SJ小鼠作为对照。结果所有11只纯合型Cx43KO小鼠生后1d内均死亡,心脏表现为严重右室流出道梗阻。在20只纯合型CMV43CT新生小鼠中,有12只生后2d内死亡,其心脏不仅表现有右室流出道梗阻,还出现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其他心脏畸形;而另外8只未见心脏异常。所有杂合型Cx43KO和CMV43CT基因缺陷的小鼠生后均存活,心脏病理学检测未见异常。结论Cx43基因缺陷与心脏发育异常有密切的关系,但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Cx43基因功能缺失对心脏发育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谢利剑黄国英赵晓晴沈媛周国民
关键词:CONNEXIN43基因缺陷新生小鼠流出道梗阻CX43基因心脏表现
CMV43^(CT)转基因小鼠心血管发育的形态学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研究CMV4 3CT转基因小鼠心血管发育,探讨其用作先天性心脏畸形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选用胚胎期(ED) 12 .5~17.5d的CMV4 3CT胎鼠,经HE染色,观察心脏的形态学变化。对生后不久死亡的CMV4 3CT纯合转基因小鼠在显微镜下进行大体解剖,观察心脏外形的变化并切片行HE染色。通过PCR方法鉴定基因型,普通C5 7BL6 /SJ小鼠作为对照组。结果 所有对照组胎鼠和CMV4 3CT杂合胎鼠均未见心脏畸形。见6 2只纯合胎鼠中有14只心脏畸形,占2 2 .6 % ,主要为圆锥干发育畸形和室间隔缺损。其他畸形包括:心管环化异常及心室肌发育不良。12只生后不久死亡的CMV4 3CT纯合转基因小鼠大体解剖后发现均有室间隔裂和流出道囊等心脏畸形。切片染色发现左、右室流出道梗阻、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肌异常肥厚及心肌发育不良等畸形。结论 CMV4 3CT转基因小鼠存在以圆锥干发育异常为主的心血管畸形,可作为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的动物模型。
谢利剑沈媛黄国英赵晓晴杨毅周国民
关键词:连接蛋白43转基因小鼠
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患者Cx43基因突变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CTD)患者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结合DNA测序,对37例CTD、26例非CTD先心病、10例正常小儿进行了Cx43编码序列检测。结果 正常对照SSCP均表现为相同的带型。37例CTD中,仅1例法洛四联症(TOF)合并房间隔缺损(ASD)的患者出现了不同于正常对照的SSCP带型,经测序证实发生了717G→A碱基替换,但由于不引起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考虑为沉默多态位点。其他CTD患者及26例非CTD先心病患者均未检测到Cx43编码序列的突变。结论 Cx43基因突变在CTD等先心病患者中可能并不常见。717G→A可能是一种新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
张陈黄国英杨毅
关键词:CX43基因基因突变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3小儿
Cx43、心脏发育与先天性心脏病被引量:4
2003年
Cx4 3是哺乳动物心脏中最主要的连接蛋白。近年的研究表明它在心脏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Cx4 3基因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候选基因。本文综述了 Cx4 3的结构。
张陈
关键词:CX43心脏发育先天性心脏病连接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