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09ZK3165)

作品数:11 被引量:206H指数:5
相关作者:邓楚雄李晓青谢炳庚刘利科向云波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集约利用
  • 3篇农村
  • 3篇耕地
  • 2篇宅基
  • 2篇宅基地
  • 2篇生态
  • 2篇农村宅基地
  • 2篇农户
  • 2篇驱动力
  • 2篇耕地集约
  • 2篇长株潭
  • 2篇长株潭城市
  • 2篇长株潭城市群
  • 2篇城市
  • 2篇城市群
  • 2篇城市群地区
  • 1篇地数
  • 1篇洞庭湖
  • 1篇都市
  • 1篇都市农业

机构

  • 13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作者

  • 10篇邓楚雄
  • 9篇谢炳庚
  • 8篇李晓青
  • 3篇刘利科
  • 2篇朱东国
  • 2篇张晔
  • 2篇李凤
  • 2篇王梅
  • 2篇罗梅芳
  • 2篇向云波
  • 2篇喻红林
  • 2篇路娜
  • 1篇张慧翀
  • 1篇胡贤辉
  • 1篇陈永林
  • 1篇吴永兴
  • 1篇杨利
  • 1篇张帆
  • 1篇曹秋平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农学学报
  • 1篇经济师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经济地理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热带地理
  • 1篇武陵学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被引量:21
2011年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湖南省农用地可划分为集约利用、中度集约利用、低度集约利用三等,归并为6类;环洞庭湖地区及湘江流域的岳阳、常德、益阳、长沙、湘潭、衡阳、永州7市农用地处于集约利用状态,其中,长沙、湘潭归并为一类,岳阳、益阳、衡阳归并为一类,常德、永州归并为一类;湘中娄邵盆地的娄底、邵阳和湘东的株洲3市农用地处于中度集约利用状态,归并为一类;湘西的怀化、湘西州、张家界和湘南的郴州4市(州)农用地处于低度集约利用状态,其中,郴州、怀化归并为一类,张家界、湘西州归并为一类。研究结果符合区域农用地利用实际,对湖南省农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邓楚雄谢炳庚李晓青杨利朱东国张帆
关键词:农用地集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
上海都市农业生态安全定量综合评价被引量:48
2011年
构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相关数学方法与计量模型,对上海都市农业生态安全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993~1998年,上海市农业资源安全指数处于平稳状态,上海农业环境安全指数波浪式交替增减,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持续小幅下降,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交互升降。(2)1999~2008年,农业资源安全指数经过较小幅度减小后(1999~2004年),以年均10.43%的速度较快增长;农业环境安全指数、农业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和农业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分别以年均6.97%、24.65%、6.88%的速度连年攀升。(3)郊区人均耕地面积、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使用强度、农业比较优势系数、农村人口人均粮食占有量、酸雨频率5项指标逐渐成为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素,2008年障碍度均超过了10.00%;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安全子系统,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子系统对都市农业生态安全的障碍作用逐年减小。
邓楚雄谢炳庚吴永兴李晓青朱东国
关键词:生态安全都市农业
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省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人口与粮食的关系建立土地资源承载力模型,以湖南省各县域为例,分析湖南省粮食总产量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发展特点,探讨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全省粮食总产量呈总体增长趋势,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基本持平;全省粮食生产与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的变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平稳期、减产期和波动增长期,各县域土地资源承载力可分为人口超载区、粮食盈余区和动态平衡区;可以预期,粮食生产总量的发展趋势为稳中有升,土地资源承载力基本不变,处于粮食临界盈余状态。土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关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从时间上看,2000-2004年处于缓慢变化阶段,2004-2008年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2008-2012年处于集约式发展阶段;从空间上看,全省可分为高水平协调型(H-H型)、土地粗放利用型(H-L型)、土地集约利用型(L-H型)和低水平协调型(L-L型)等4种区域类型,不同类型的发展战略均不同。
陈永林谢炳庚李晓青邓楚雄
关键词:土地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县域经济
农村宅基地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国情为土地总量大,但是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面临着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突出矛盾。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这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通过土地整理减少农村宅基地面积、增加耕地数量是很多学者...
胡贤辉谢炳庚杨钢桥吴远来邓楚雄
关键词:驱动力农户
湖南省环洞庭湖三市耕地集约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选择湖南省环洞庭湖的岳阳、常德、益阳三市为典型研究区域,以土地集约利用为目标,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区域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显示:2009年,岳阳市耕地处于中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6838;常德市耕地处于高度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7465;益阳市耕地处于一般集约利用状态,集约利用综合评分为0.6581。总体上看,环洞庭湖三市耕地集约利用程度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加大耕地投入强度、提高耕地产出效益是三市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升的有效途径。
张晔邓楚雄谢炳庚李晓青刘利科
关键词:耕地集约利用洞庭湖
农村宅基地变化影响因子分析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国情为土地总量大,但是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面临着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突出矛盾。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这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通过土地整理减少农村宅基地面积、增加耕地数量是很多学者...
胡贤辉谢炳庚杨钢桥吴远来邓楚雄
关键词:驱动力农户
湖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相关数学模型,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估算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类提出湖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模式。
邓楚雄谢炳庚曹秋平王梅罗梅芳李凤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
村庄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以湖南省津市保河堤镇中南村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村庄整理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需要对村庄整理项目进行效益评价,为今后的村庄整理规划提供借鉴。津市保河堤镇中南村村庄整理项目是常德市第1个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结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将评价体系根据需要分成若干个指标,建立了权重集、隶属函数模型和评价集,对中南村项目实施进行综合评判,通过对最大隶属度原则法、加权平均原则法的比较,采用加权平均原则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南村村庄整理项目为优良项目,对社会效益的评语为"优",经济和生态效益为"良",建议后续建设过程中注重三者效益协调发展,使综合效益达到最优。
路娜李晓青邓楚雄喻红林
关键词:村庄整理综合效益评价
五峰山煤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复垦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的极端性,最后结合最小限制因素法找出限制因素,以分析不同评价单元适宜的土地复垦方法及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适合五峰山煤矿区的复垦模式: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此外,五峰山煤矿区属于山地煤矿,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山地煤矿区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喻红林李晓青邓楚雄路娜
关键词:土地复垦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被引量:49
2013年
采用1996—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相对变化率及主成分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结果表明:①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总量呈波动中下降的发展态势,人均耕地数量呈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②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空间差异变化体现为"平缓—快速—平缓"的阶段性发展特征;③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空间差异明显,多数市辖区与县级市耕地数量减少较大,多数县耕地数量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宁乡县和茶陵县耕地数量有一定规模的增加,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率具有"市辖区>县级市>县"的空间分异特征;④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和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结构调整是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成果能为长株潭城市群地区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客观依据,可为类似地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借鉴。
邓楚雄李晓青向云波张晔刘利科
关键词:耕地数量长株潭城市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