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品数:257 被引量:4,216H指数:34
相关作者:陈利顶孙然好陈卫平李叙勇欧阳志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48篇农业科学
  • 28篇经济管理
  • 26篇生物学
  • 17篇天文地球
  • 17篇建筑科学
  • 10篇水利工程
  • 5篇政治法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8篇污染
  • 37篇城市
  • 36篇土壤
  • 23篇生态
  • 22篇流域
  • 20篇生态系统
  • 17篇景观
  • 14篇湿地
  • 14篇重金
  • 14篇重金属
  • 13篇生态系统服务
  • 12篇土地利用
  • 11篇水质
  • 11篇绿地
  • 11篇河流域
  • 9篇群落
  • 8篇影响因素
  • 8篇菌根
  • 6篇地下水
  • 6篇碳排放

机构

  • 189篇中国科学院生...
  • 5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6篇中国科学院研...
  • 25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西南大学
  • 10篇北京师范大学
  • 9篇北京林业大学
  • 9篇西安交通大学
  • 7篇河南理工大学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扬州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城...
  • 5篇湖南省社会科...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西...
  • 4篇滨州学院
  • 4篇教育部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24篇陈利顶
  • 21篇孙然好
  • 20篇陈卫平
  • 19篇李叙勇
  • 18篇欧阳志云
  • 15篇王美娥
  • 15篇马克明
  • 13篇胡聃
  • 13篇王效科
  • 10篇陈保冬
  • 10篇杨阳
  • 9篇吕永龙
  • 9篇严岩
  • 8篇吴钢
  • 8篇郑华
  • 8篇张千千
  • 8篇董仁才
  • 7篇李聪
  • 7篇卫伟
  • 7篇罗云建

传媒

  • 75篇生态学报
  • 37篇环境科学
  • 16篇环境科学学报
  • 13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中国人口·资...
  • 5篇环境科学与技...
  • 4篇生态经济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环境化学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土壤学报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城市环境与城...
  • 2篇环境保护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13篇2021
  • 14篇2020
  • 17篇2019
  • 13篇2018
  • 18篇2017
  • 20篇2016
  • 17篇2015
  • 16篇2014
  • 30篇2013
  • 42篇2012
  • 28篇2011
  • 14篇2010
  • 5篇2009
2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碳环保球场的认证与管理被引量:3
2013年
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以及公众对高尔夫球场污染环境的质疑严重制约了我国高尔夫球场的建设和发展,采用低碳环保的方式去维护和管理高尔夫球场,可以为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通过阐述低碳环保球场的内涵,提出了低碳环保球场在认证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依据,分别从废弃物的利用、水资源和农药化肥的管理3个方面讨论了低碳环保球场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分析了低碳环保球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并提出了其未来的发展建议。
侯国华濮阳雪华韩烈保
关键词:高尔夫球场低碳环保
污灌区镉污染麦田安全利用技术的工程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索工程改良、植物修复、钝化修复、拮抗修复、钝化-拮抗修复技术在污灌区镉(Cd)污染麦田安全利用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研究了上述5类技术在河南省某典型污灌区应用后小麦籽粒Cd含量、土壤Cd含量和小麦Cd富集程度。结果表明:拮抗-钝化单一或复合修复可通过影响小麦籽粒Cd的富集和土壤Cd含量来降低小麦受重金属Cd的污染,如施用适量磷基+铁基矿物复合材料可降低38%小麦籽粒Cd含量,施用适量磷基矿物材料B小麦籽粒Cd含量可降低27%~48%,2种处理修复效果显著;其他技术虽有一定修复效果,但并不显著。小麦Cd富集系数(PUF_(Cd))可作为评价污灌区Cd污染麦田安全利用工程中技术应用效果的参考指标之一。
孙发伟王佳佳陈卫平杨阳刘威王天齐
关键词:小麦CD污染工程应用
四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绿地系统可达性比较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我国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所在城市均十分重视绿地系统对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布局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不但能提高城市生态空间容量,也能充分满足不同位置城市居民的需求,这使得城市绿地与其被服务对象——城市居民之间的可达性成为评价城市绿地系统服务价值的重要指标。以高德公司生产的电子导航地图中居民区点和绿地系统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缓冲区分析法,分别探讨了我国4个有代表性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西城区、石景山区、绍兴市和日照市这4个城市的城市绿地系统斑块特征,以及<5,5—15,15—30min时间距离内所覆盖城市居民点数量,对其绿地可达性及其服务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内的绿地系统分布均比较合理,覆盖面广,尤其是30min时间距离内可达的绿地满足了95%的住区;80%以上的住区居民可以在15min内到达周边任意绿地,为城市绿地管理部门打造"一刻钟生活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发现,提供服务的绿地斑块面积比较细碎,大型绿地的配置率相对较低;而且多数绿地斑块从属于多个时间距离半径内,承受较大人口压力。最后,建议城市规划过程中,注重绿地系统与住区从时间尺度上的协调分析。此外,尝试性地采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电子导航地图开展城市绿地系统可达性分析,研究结果与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董仁才张娜娜李思远张永霖王韬付晓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可达性缓冲区分析绿地系统
基于前沿监测技术探讨“大开发”对鸟类迁徙及其栖息地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迁徙鸟类与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当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文化的时空关联,诠释了"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用鸟类数量来确定国际重要湿地,将地球上受威胁最严重的湿地生态系统和水鸟这两者的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亚洲的湿地丧失和退化导致水鸟数量锐减,相关监测和保护已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联合10个国家的鸟类和生态环境相关研究机构,建立了亚洲最大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迁徙鸟类运动生态数据库,获得了亚洲大型鸟类迁徙策略和通道的基础数据。研究发现,亚洲20多个国家的大型迁徙水鸟均利用我国的湿地,其集中利用区域不超过国土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6条大河流域的湿地。进而,探讨了湿地面积、涨落区和水文过程与鸟类数量和行为的关联性。"大开发",尤其是对湿地和水资源的开发,导致了水鸟栖息地丧失和退化、水鸟数量锐减。从全球视角分析,保护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近年来,我国已对典型湿地开启了成功保护,这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信心。最后,文章还提出了关于我国牵头组织全球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监测和保护的建议。
曹垒孟凡娟赵青山
关键词:水鸟迁徙流域综合管理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扬州城市热环境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关联被引量:4
2020年
剖析城市扩张过程中热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景观格局的动态关联,有助于缓解城市热岛问题,促进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以快速发展的中型城市--扬州为例,基于多期(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 Landsat卫星影像,运用景观格局分析、增强回归树等方法,探讨城市热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定量探究景观组成与配置对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995-2015年,扬州整体升温,市中心和西南地区尤其明显,北部则有一定降温趋势,热力学中心逐渐向东南移动。随着城市的发展,景观组成对热环境的相对影响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态势,并始终高于景观配置的影响。景观组成方面,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增加促使地表升温,耕地面积比例的增加对热环境的作用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水体则为明显的冷源;景观配置方面,斑块密度的增加促使地表升温,聚合度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的作用,边缘密度和香农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则随城市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如边缘密度对热环境既有促进(2000年)又有抑制(2015年)。
车通林芙蓉武思凡杨静王梦倩罗云建
关键词:热环境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比较与选择被引量:17
2013年
随着点源污染治理的深入,非点源污染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对非点源污染进行定量化和有效控制的方法是通过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对各类非点源的形成、迁移转化以及负荷量进行模拟。然而,非点源污染模型大都由发达国家开发,而且结构和参数各不相同,如何在实际应用中选择适合的模型成为非点源污染模拟的重要问题。文章选择国内常用的SWAT、HSPF、AnnAGNPS和GWLF 4个非点源污染模型,从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所应用的流域来对模型进行比较,最后给出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国内使用时,模型选择的原则和建议。
王慧亮孙志琢李叙勇杜新忠李文赞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模型
基于GWLF模型的流域总氮负荷模拟及污染源解析被引量:11
2014年
污染物来源的定量解析,是污染物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优选的重要依据。选取了GWLF(Generalized Watershed Loading Functions)模型,对其农村生活及畜禽养殖模块进行改进,模拟了柳河上游的月径流及总氮负荷,并基于模型结果分析了各污染源的贡献率及其季节性差异。除个别汛期峰值月份模拟值偏低外,模型对月径流及总氮负荷模拟效果较好。污染源解析结果表明:总氮污染源贡献率季节性差异明显,总体上,非点源污染的贡献率在汛期要高于非汛期;点源污染在非汛期的贡献率远高于汛期,是非汛期的最主要的污染源。为了有效地削减和控制柳河流域氮污染,在负荷削减方案制定及控制措施选取中应充分考虑汛期与非汛期污染源组成的差异。
杜新忠李叙勇张汪寿郝韶楠
关键词:水污染总氮污染源解析
全球陆地保护地与城市距离变化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在城市用地和保护地都快速扩张的背景下,保护地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在急剧缩小,然而这并未引起人们的足够关注。城市对保护地的负面影响具有尺度效应,且随着距离的接近,负面影响也将加剧,因此保护地与城市距离的远近可成为衡量负面影响大小的重要依据。本文基于全球保护地和大城市及城市用地分布数据,对全球、洲际、地区和国家尺度1950–2010年城市与保护地距离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4个尺度上,保护地与城市的距离都在不断缩小。欧洲和西欧是保护地与城市距离最近的洲和地区,而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则是距离最远的洲和地区。在面积排名前20的保护地大国中,中国是保护地与城市平均最近距离最小的国家,其与50万以上人口城市的平均最近距离在2010年仅为143.5 km。(2)根据城市与保护地距离的现状及其变化,可将保护地排名前60的国家分成5类:(a)距离很近,靠近速度慢,如西欧国家;(b)距离近,靠近速度适中,如中国、美国;(c)距离较近,靠近速度快,如沙特阿拉伯、厄瓜多尔;(d)距离较远,靠近速度较慢,如巴西、加拿大、俄罗斯联邦;(e)距离远,靠近速度较快,如澳大利亚、非洲大多数国家。(3)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生物多样性较高的保护地将面临被城市影响的境地。该结果以期引起大家对全球保护地与城市距离急剧缩短现象的关注和警惕。
范边马克明
关键词:缓冲区多尺度
自然保护区初级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自然保护区周边的初级能源消费问题是影响自然区保护及社区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对自然保护区周边初级能源消费问题进行考察。研究表明:自然保护区周边初级能源消费受农户家庭规模、家庭经济状况、耕地面积等家庭人口因素影响;农户的劳动机会成本也是影响初级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农业机会成本越高农户越倾向于依赖初级能源,林业机会成本越高则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初级能源的获取;地区差异、政治因素、环境政策等特征也对初级能源消费产生一定影响。
黄欣黎洁刘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多元回归模型
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索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新方法和新思路,为实施"18亿亩耕地红线"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江苏扬州耕地景观为对象,运用Fragstas 4.2软件和ArcGIS10.2软件模拟计算扬州耕地景观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基于统计年鉴数据,运用地理探测器筛选出主导影响因素,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软件分析出影响因素之间的空间差异。【结果】扬州市耕地景观生态安全以市中心周边地区向西北方向逐年降低;社会经济影响因子解释度明显高于自然影响因子;各个主导社会经济因素对扬州市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结论】通过GIS空间模拟、地理探测器筛选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科学准确地模拟分析出快速城镇化地区耕地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和空间差异。
蔡汉朱权罗云建马坤
关键词:耕地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