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07JJD751079)

作品数:21 被引量:72H指数:5
相关作者:陈炎王祖哲李梅马正应张艳华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贵州大学济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艺术
  • 4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艺术
  • 4篇文化
  • 4篇美学
  • 3篇体育
  • 2篇艺术本质
  • 2篇音乐
  • 2篇文学
  • 2篇西方艺术
  • 1篇代文
  • 1篇道家
  • 1篇信仰
  • 1篇形而上
  • 1篇修史
  • 1篇艺术门类
  • 1篇艺术能力
  • 1篇艺术特征
  • 1篇艺术体系
  • 1篇艺术制度
  • 1篇意味
  • 1篇饮食

机构

  • 19篇山东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作者

  • 18篇陈炎
  • 1篇李梅
  • 1篇马正应
  • 1篇陈静
  • 1篇王祖哲
  • 1篇张艳华

传媒

  • 2篇求是学刊
  • 2篇河北学刊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文史哲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民俗研究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与“工艺”——关于艺术本质的对话被引量:1
2010年
如果我们将人类的艺术能力视为自然进化的结果,那么便可以对所谓"人的本质"乃至"劳动创造人"等命题得出不同于以往的理解和认识,并重新揭示"艺术"与"工艺"之间的深刻联系。艺术制度的确立,将原本一体的"艺术"与"工艺"区别开来,这虽然给人类的想象力提供了更加自由的创造空间,同时也造成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的疏远与脱节,从而给康德美学提供了土壤。康德虽然为人类的情感和想象活动开辟了独立的审美空间,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但同时也容易产生两种误导,一是将"美"和"艺术"等同起来,二是将"艺术"和"生活"割裂开来,其结果反而遮蔽了人们对艺术本质和文化本身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现代艺术逐渐丢失了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使一场艺术的"革命"渐渐沦为美学的"骗局"。
陈炎王祖哲
关键词:艺术能力艺术制度艺术本质现代艺术康德美学
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这种研究既造就了西方艺术的辉煌成果,又导致了西方艺术的观念误区。科学手段的介入,确实能给艺术创作带来某种手段上的支撑;但科学精神的渗透,又常常遮蔽了艺术创作的美学目的。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正面影响,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光辉业绩;不了解科学精神对艺术创作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
陈炎
关键词:西方艺术哲学思辨美学问题
西方艺术中的感性迷狂被引量:2
2015年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迷狂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宣泄内心情感的手段和渠道,于是便有了死尸满台的悲剧、狂放不羁的舞蹈、声嘶力竭的摇滚、人欲横流的电影等。这种感性欲望的宣泄,不仅强化了艺术创作中的激情与活力,而且可以纠正理性思辨行为所导致的精神异化,因而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意义;但与此同时,也会带来感官刺激的极端性发展,进而陷入肉体欲望的误区。不了解感性迷狂在艺术中的正面作用,就不可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的美学特色;不了解感性迷狂在艺术中的负面影响,就不可能彻底反思西方艺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从感性与理性相分裂的民族心理结构说起。
陈炎
关键词:美学艺术感性迷狂
中国古代“艺术”体系的特征——基于官修书目的考察
2013年
今天我们理解的"艺术",一般包括文学、绘画、书法、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门类。但这个层面上的"艺术"(或称为"现代艺术体系"),在中国形成的时间不过一百多年。20世纪之前的中国社会中,“艺术”所涵盖的类别及内容与今天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自汉代至清代,历代官修史书中均设有以“经籍志”或“艺术志”为名的书目,这些官修书目体现着政府的书籍分类观念,更是中国古代知识体系的代表。以现代艺术体系为参照,考察历代官修书目中对“艺术”类书籍的归类,会发现,“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与今天迥然不同的地位与面貌。(一)“艺术”源自技艺。内容驳杂。
陈静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体系官修书目官修史书知识体系经籍志
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文化表征
2012年
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不尽相同,古希腊的奥运会至少体现出三种奇特的文化表征:宗教的仪式,纵欲的狂欢,血腥的娱乐。从这些表征入手,我们可以理解西方人对体育文化的独特认识:体育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也不仅仅是为了国家的荣誉,体育是对人的感性生命的极限所进行的全方位挑战,是人在身体机能上接近神的一种努力,而与之相伴的纵欲的狂欢和血腥的娱乐则是对理性规范和异化现实的一种反动。
陈炎
关键词:奥运体育纵欲狂欢
儒、释、道的体育精神被引量:5
2014年
西方体育精神的主旨是在人格平等的状态下释放人的感性生命、比拼人的肉体机能、挑战人的行为极限。而儒、释、道三足鼎立的中国文化则与之不同:儒家"克己复礼"的追求既不利于释放被文明压抑的感性生命,又不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比赛环境;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虽然有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比赛环境,但其主张节制欲望、反对竞争的态度又从根本上取消了竞技体育的可能性;道家"齐物论""逍遥游"的思想似乎有助于感性的解放、人格的平等,因而有利于竞技体育的开展,但其"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精神追求又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国人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热情。然而,尽管儒、释、道三家均不利于竞技体育的开展,但却有助于丰富中国式的健身,尤其是武术活动的精神内涵:儒家对"德"的重视、佛家对"心"的开发、道家对"气"的运用,共同孕育了形神一体、内外兼修的武术文化,从而造就了出神入化的中国功夫。
陈炎
关键词:儒家道家佛家体育武术
论审美教育对人类想象能力的开发被引量:2
2013年
美育不同于德育和智育,它不仅仅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感性形式,而意在开发人类的想象能力和情感能力。就想象能力的开发而言,审美教育可以提高人类的完形能力,可以培养人类的联想能力,还可以促进人类的变形能力。所有这一切,不仅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且是科技发明的前提。因此,审美教育不仅有助于精神文明的发展,而且有助于物质文明的进步。
陈炎
关键词:审美教育联想能力
“美学”=“感性学”+“情感学”
一一般认为,"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创立的。早在1735年,鲍姆加登就在他所发表的学位论文《关于诗的哲学沉思》中首次提出了这一学科的名称,他于1750年出版的《美学》((A|¨)sthetik)...
陈炎
文献传递
论艺术表现的形式与情感特点被引量:1
2012年
艺术的目的是要表达情感,而艺术的情感又不是抽象的概念和范畴所能够穷尽的,恰恰相反,具体的感性形式往往能够承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内容。于是,"形式"与"情感"便成为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从符号学的角度上看,"形式"与"情感"犹如"能指"与"所指"的关系,但二者的关系又不是约定俗成的,而是建立在人生经验的基础之上。这种"准符号"的特点既为艺术作品的理解造成了多义性、模糊性的麻烦,又为艺术作品的欣赏提供了超越民族和地域的可能。
陈炎
关键词:艺术情感
再论文学艺术的超符号性质——兼答唐小林先生被引量:2
2014年
唐小林先生从皮尔斯的符号论出发,捍卫了卡西尔将艺术等同于符号的观点。他不仅对拙作奠基于索绪尔符号论的相反观点进行了有意义的商榷,而且还试图揭示索绪尔符号论在处理艺术问题上的局限性。但由于他误将"非理据性"等同于"约定性",并反过来认为具有"理据性"的符号不需要"约定"也能传递意义,从而推导出艺术是具有"理据性"的"符号"的结论。由于这一结论抹煞了"符号"所携带的"概念"与"艺术"所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键性差异,因而值得进一步商榷。在笔者看来,艺术不是有"意义"的"符号",而是有"意味"的"形式"。
陈炎
关键词:艺术理据约定意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