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720004)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陈常燊更多>>
-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论语言与思想的反思平衡
- 2014年
- 弗雷格和达米特从说者视角出发,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容器和交流的工具,因而思想是静态的。戴维森则从听者视角主张:思想作为一种倾向性的语言,乃是解释者赋予说者的命题态度内容,因而思想是动态的。据此我们进一步论证:思想是解释者在交流过程中与说者所共同建构的东西,而不是说者在说话之前的现成之物;思想不是解释者的意见,也不单是说者的意图,而是话语自身的意义;思想是说者与解释者在话语交流的互动过程中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说者的话语与解释者赋予说者的思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调整、相互促进的反思平衡关系。
- 陈常燊
- 关键词:命题态度弗雷格戴维森
- 《论确实性》中的“相对主义之谜”被引量:3
- 2012年
- 《论确实性》中的某些段落似乎透露出某种相对主义倾向,这与维特根斯坦一贯的反相对主义格调不太协调。对于维特根斯坦对相对主义到底持什么态度,构成了他的"相对主义之谜"。基于对摩尔命题的轴心地位、信念系统的确实性、行为方式等理论在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相对主义之谜"的谜底逐渐露出水面。
- 陈常燊
- 关键词:信念确实性相对主义
- 托马斯·内格尔人生观之批判
- 2013年
- 托马斯·内格尔基于客观性视角,高估了人出生的偶然性、生活的荒谬性和死亡的虚无性,得出人生归根到底毫无意义的结论,不自觉地陷入了他在心—身关系、认识论、自由意志和伦理学上所反对的个人主义、科学主义和过分客观化困境,透露出从内在观点看来的悲观主义色彩。这种不融贯状态表明内格尔对人生意义的态度徘徊不定,引人误导。从外在观点看来的人生的荒谬性和死亡的虚无性,是一种过度客观化的产物,应当加以限制。
- 陈常燊
- 关键词:人生观客观化个人主义科学主义悲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