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3035)

作品数:19 被引量:263H指数:10
相关作者:刘家军王建平翟德高杨隆勃张琪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矿床
  • 8篇同位素
  • 5篇锆石
  • 5篇成矿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地质
  • 4篇多金属
  • 4篇金矿
  • 4篇金矿床
  • 4篇金属矿
  • 3篇地质意义
  • 3篇多金属矿
  • 3篇同位素组成
  • 3篇金属矿床
  • 2篇大院
  • 2篇定年
  • 2篇东天山
  • 2篇多金属矿床
  • 2篇燕山期

机构

  • 18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2篇新疆金川矿业...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冶金地质...

作者

  • 18篇刘家军
  • 9篇翟德高
  • 9篇王建平
  • 5篇陈贤
  • 5篇张琪彬
  • 5篇杨隆勃
  • 3篇柳振江
  • 3篇王喜龙
  • 3篇要梅娟
  • 3篇杨永强
  • 3篇刘星旺
  • 2篇薛春纪
  • 2篇张德会
  • 2篇张方方
  • 2篇王银宏
  • 2篇吴胜华
  • 2篇张红雨
  • 2篇朱炳玉
  • 2篇朱亿广
  • 2篇韩思宇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矿床地质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Acta G...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金山金矿床中Cu-Zn合金矿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在研究新疆金山金矿床物质组分的过程中,通过对矿石矿物进行反光显微镜下观察与电子探针分析,发现了Cu-Zn合金矿物。与国内外已发现的Cu-Zn合金矿物相比,所发现的Cu-Zn合金矿物中Cu含量(81.35%~85.36%,平均83.75%)较高,Zn含量(6.08%~10.10%,平均为7.39%)较低,并含少量的Sn(4.13%~6.75%,平均为5.23%)、Ni(0.88%~1.38%,平均为1.05%),属于为α相Cu-Zn合金矿物。Cu-Zn合金矿物在自然界极为罕见,其生成条件也很独特。结合金山金矿成矿特征和形成条件,作者认为该Cu-Zn合金矿物是在热液成矿晚阶段(第Ⅳ阶段)强还原条件下的缺氧、缺硫环境中形成的。
杨隆勃刘家军朱亿广朱炳玉
关键词:金矿床地质意义
内蒙古林西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被引量:16
2014年
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南段,是一个典型的热液脉型银多金属矿床。基于稳定同位素C、H、O、S和放射性Pb同位素的测试和分析,对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及物质来源进行示踪。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中水的δD_(水-SMOW)值为-138.5‰^-111.7‰,δ^(18)O_(水-SMOW)值为-8.85‰~9.38‰,表明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热液方解石δ^(13)C_(PDB)值为-7.7‰^-2.67‰,δ^(18)O_(SMOW)为-0.41‰~6.03‰,表明热液矿物方解石是2个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早阶段流体与岩浆水特征相似,碳主要来源于岩浆,成矿晚阶段流体具有大气降水的特征。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矿石硫化物δ^(34)S值为0.76‰~4.4‰,显示银铅锌矿体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硫主要来自岩浆源。矿石样品^(208)Pb/^(204)Pb值介于38.1~38.634,^(207)Pb/^(204)Pb值介于15.518~15.681,^(206)Pb/^(204)Pb值介于18.155~18.284,表明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成矿流体中铅主要来自深源岩浆。成矿作用的发生是在一种总硫浓度比较低的平衡体系中进行的。边家大院银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属于火山-次火山热液脉状银多金属矿床。
王喜龙刘家军翟德高王建平张琪彬张安立
关键词:同位素成矿物质
捷克Jílové金矿集区中硒矿物的特征与硒化物-碲化物的形成物理化学条件被引量:10
2013年
捷克Jílové金矿集区在中世纪时期曾是波希米亚地块最大、最富集金的地区,黄金开采已具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最重要的矿床有Pepˇr、Bohuliby、Radlík和Rotlev,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těchovice组火山-沉积岩和波希米亚花岗闪长岩深成岩体中。金矿化存在3种类型:脉状矿化、含金网脉状矿化、浸染状矿化。金矿床中的矿物组成已超过70种,包括Cu、Pb、Zn、Fe、As、Mo、Bi、Hg、Au和Ag的一些硫化物、硫盐、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碳酸盐、钨酸盐、硅酸盐,还有碲化物、卤化物和自然元素的矿物。笔者通过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和扫描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确认金矿床中也存在一些硒矿物。金矿石中的矿物种类较多,组成复杂以及存在大量碲化物、自然金,构成Jílové金矿集区的一大特色。一般说来,亲硫环境越强,出现硒化物、碲化物这样的特殊矿物就越少。因此,金矿床中同时存在大量碲化物、硒化物矿物,表明金矿床的形成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在成矿早阶段,具有高f(S2)和低f(Se2)、f(Te2)、f(O2)的介质,且f(S2)/f(Se2)>1、f(S2)/f(Te2)>1,此时形成大量的黄铁矿、白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而Se、Te有可能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硫化物矿物中。在成矿晚阶段,随着硫化物的大量沉淀,具有f(Se2)/f(S2)、f(Te2)/f(S2)、f(O2)逐渐增高,有利于硒化物、碲化物的形成。根据金矿石中的硒矿物、碲矿物组合,获得在300℃成矿温度下形成硒化物、碲化物时的f(Se2)、f(Te2)分别为10-14.97~10-7.09和10-10.98~10-7.50。
刘家军杨隆勃翟德高吴杰
关键词:硒矿物碲矿物物理化学条件
东天山白山钼矿区花岗岩的岩石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约束被引量:17
2015年
新疆东天山晚古生代中酸性岩浆活动广泛分布且已有较多研究成果。近年来在该区识别出印支期岩浆作用,然而研究者对其岩石成因、源区性质及相关动力学问题研究较少。白山钼矿区位于东天山康古尔-黄山韧性剪切带东段,是东天山多金属成矿带印支期斑岩型钼矿床,其矿体主要赋存于深部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中。本文则对白山钼矿区深部花岗斑岩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组成研究。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白山花岗斑岩体大约侵位于226.8±3.2Ma。岩石地球化学结果表明,花岗斑岩具高Si O2含量(68.87%~72.82%)及全碱含量(6.85%~8.17%),铝饱和指数A/CNK为0.93~1.06,均小于1.1,为准铝质至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分异和弱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Sr),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Th),具高Sr/Y和La/Yb比值的特点,显示与埃达克质岩石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白山花岗斑岩锆石Lu-Hf同位素数据显示,其具较高的εHf(t)值(+8.0^+11.0)和较年轻的地壳模式年龄tCDM(556~758Ma)。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白山花岗岩体可能来源于增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可能混有幔源岩浆物质,形成于东天山碰撞造山作用之后的板内伸展阶段。
王银宏张方方刘家军薛春纪王建平刘彬路魏魏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HF同位素花岗斑岩东天山
黑龙江三道湾子碲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矿床变化保存过程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三道湾子金矿床是近年来在中国北方地区新发现的典型碲金矿床,矿石矿物由大量碲化物及自然金和少量硫化物组成。本文主要研究产于矿床中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地质意义,重点探讨了该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过程。通过研究表明矿床产出的黄铁矿主要有两期:第一期黄铁矿(Py1)呈粗粒立方体自形晶产出,为碲金成矿前黄铁矿化蚀变阶段的产物;第二期黄铁矿(Py2)主要呈细粒产出,与碲金矿化关系较为密切。黄铁矿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第二期的黄铁矿中存在微细粒的碲银矿;稀土元素研究表明黄铁矿及金矿化的形成与安山质岩浆活动关系较为紧密,而与该区花岗质岩浆活动关系不大。对三道湾子碲金矿床产出的黄铁矿进行热电分析表明,黄铁矿热电系数主要变化于-180~-90μV/℃之间,以N型导电型为主;且由矿体顶部至底部,N型导电型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大(57.5%→84.2%→92%→97.4%);与蚀变安山岩中黄铁矿的热电系数比较,产于脉状石英中的黄铁矿具有更低的热电系数值。通过黄铁矿热电系数分析以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可以计算出该矿床的平均剥蚀速率为53.6m/Ma。最后对该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于该区内寻找中生代之前形成的矿床应注意砂矿的重要指示意义。
翟德高刘家军韩思宇王建平张红雨柳振江杨隆勃张华锋吕军
关键词:黄铁矿标型特征
Laser Ablation ICP-MS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 of Granitoids and Quartz Veins in the Shihu Gold Mine, Taihang Orogen, North China: Timing of Gold-mineralization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被引量:8
2012年
The Shihu gold deposit, situated in the Taihang Mesozoic orogen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NCC), is hosted by ductile-brittle faults within Archea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The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gold-bearing quartz-polymetallic sulfides veins. The Mapeng granitoids stock and intermediate-basic dikes intruded the metamorphic basement rocks, and are spatially related to gold mineralization. Detailed 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LA ICP-MS) U- Pb zircon ages of the granitic rocks, dykes and mineralized quartz veins in the studied area reveal its magmatic and mineralized history. The mineralized quartz veins contain inherited zircons with ages of about 2.55 Ga and 1.84 Ga, probably coming from the basement. These two Precambrian events are coeval with those in other parts of the NCC. The Mapeng granitoid stock, the largest intrusion in the area, was emplaced at ca. 130 Ma, and is coeval with magmatic zircon populations from diorites and quartz diorite pophyrites in the same region. The ca. 130 Ma magmatism and gold mineralization were most likely related to an underplating event that took place in the Taihang orogen at Late Mesozoic. The timing of gold mineralization with respect to felsic magmatism in the area is similar to those observed in other major gold-producing provinces in the NCC. This episode is simultaneous with those in the eastern margin of NCC, indicative of a widespread late Yanshanian metallogenic event that was a response to the Early Cretaceous lithosphere in the eastern NCC, in which the 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 were formed from similar tectono-magmatic environments.
CAO YeLI ShengrongXIONG XianxiaoLI ZhenzhenLIU XiaobinYAO MeijuanZHANG Huafeng
关键词:锆石U-PB同位素年龄金成矿作用石英脉
内蒙古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碎屑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4年
本文收集大量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通过制作年龄-频数图谱,简略探讨了西伯利亚克拉通、华北克拉通、东北地区微地块以及内蒙古大石寨地区的演化史,并对大石寨二叠系与其周边块体的锆石年龄作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了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的物源问题。碎屑锆石年龄-频数图表明,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碎屑锆石年龄可以划分出古生代年龄段(500~250 Ma),中-新元古代年龄段(1.6~0.8 Ga),新太古-古元古代年龄段(2.6~1.7 Ga)。华北克拉通北缘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基底年龄均>1.6 Ga,其二者都不能反映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物源年龄信息,而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碎屑锆石年龄峰值与东北地区地块年龄峰具有很好一致性,说明二者锆石年龄峰值反映的构造岩浆事件一致,表明大石寨地区二叠系物源应来源于东北地块而不是华北克拉通和西伯利亚克拉通。同时,东北地区大量古老基底锆石年龄数据的存在,暗示东北地块可能独立于上述两大板块而存在,并响应中亚造山带内存在古老微大陆的观点;东北地块由诸多微小块体拼贴而成,并分别与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碰撞拼接,缝合线分别是贺根山-黑河缝合带与西拉木伦缝合带。
陈贤刘家军周志广柳长峰
关键词:克拉通
黑龙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定年及S-Pb同位素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黑龙江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部,属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对于该矿床的成矿时代,前人主要通过矿区岩体定年来推测成矿时代,争议较大;对于成矿物源的研究,还缺乏同位素资料的佐证。为精确厘定矿床的形成时代,本文对该矿床两个矿段中的13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其中,翠北矿段7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05.6~202.0Ma之间,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4.9±1.3Ma,Re-Os等时线年龄为205.1±1.9Ma;翠中矿段6件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206.7~200.9Ma,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4.1±2.4Ma,Re-Os等时线年龄为204.0±3.9Ma;显示翠北、翠中两个矿段的成矿时限一致。结合前人获得的矿区岩体年代学数据以及岩体与矿体之间的关系,认为二长花岗岩的成岩时代与铁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一致,均发生于印支末期,二者具有密切时、空联系。矿床中辉钼矿的Re含量主要介于0.03605×10^(-6)~1.9620×10^(-6)之间,高者达17.108×10^(-6),指示Re主要为壳源特征;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为2.0‰~6.9‰,平均3.8‰,主要显示深源硫的特点,可能有少量地层硫的混入;矿石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8.650~19.058、15.584~15.727和38.177~38.650,在铅同位素构造图解中主要落于造山带演化线附近,具有壳幔混源特点,且金属硫化物与二长花岗岩铅同位素组成的投点范围有较大的重叠区,显示矿石硫化物铅来源于印支末期形成的二长花岗岩。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分析认为,印支末期,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上金属矿床成矿作用主要受古亚洲洋构造域伸展作用控制,形成如翠宏山、小西林、大西林等矽卡岩型的多金属矿床,随后进入燕山早期的早侏罗世,区域则转化为挤压环境,并受环太平洋构造域控制,形成了诸多斑岩型矿床,如霍吉河、翠玲、徐�
陈贤刘家军张德会张琪彬杨尚松李彦春曹强
关键词:辉钼矿RE-OS定年
新疆伊宁金山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被引量:18
2010年
新疆伊宁金山大型金矿床为一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利用显微镜观察、电子探针扫描、物相分析、化学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黄铁矿、石英和褐铁矿。金矿物以自然金为主(成色为969.6-997.8),含银自然金、银金矿较少。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和连生金4种。矿石中自然金的粒度主要以显微微粒金(0.01~0.005mm)为主(约占60%),其次是显微极微粒金(O.005~0.0002mm)(约占26.6%)。尽管显微中粒-细粒金数量不太多,但它对矿石品位和储量来说是重要的。
朱炳玉刘家军朱亿广夏斌马华东Steven Allutt
关键词:金山金矿床赋存状态
大兴安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硫、铅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6
2012年
大兴安岭南段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多金属矿床成矿带,对其成矿物质来源的分析研究有利于区域成矿规律的总结。在前人的工作基础上,对典型矿床的矿石矿物进行了硫、铅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闪锌矿、方铅矿、毒砂、黄铜矿、辉钼矿等硫化物的δ34S值主要变化范围为-6‰~4‰,平均值为0‰,峰值出现在0‰~2‰,呈塔式分布;无明显的重硫、轻硫富集,说明硫源较单一;矿石矿物及岩石的206 Pb/204 Pb、207Pb/204Pb、208Pb/204Pb值的变化范围主要集中在18.13~18.74、15.38~15.68和37.1~38.93,其平均值分别为18.38、15.54和38.09。同时,数据结果显示:成矿带的东部与西部存在较为明显的铅同位素差异,西部矿床中铅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造山带演化线附近,而东部矿床中铅主要集中分布在上地幔和造山带演化曲线附近。
要梅娟刘家军翟德高王建平邢永亮
关键词:多金属成矿带地质意义大兴安岭南段金属矿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