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无)

作品数:23 被引量:351H指数:11
相关作者:吴汉宁姚亚明许化政潘爱芳赫英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大学长安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盆地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9篇储层
  • 5篇储层特征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油气
  • 4篇成岩作用
  • 3篇延长组
  • 3篇古生界
  • 2篇低渗
  • 2篇低熟油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叠合
  • 2篇叠合盆地
  • 2篇油藏
  • 2篇油气成藏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油气勘探前景
  • 2篇油田

机构

  • 9篇西北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长安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西安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长庆石油勘探...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核工业集...
  • 1篇晋城煤业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新疆工程学院
  • 1篇保利科技有限...
  • 1篇中化地质矿山...

作者

  • 3篇姚亚明
  • 3篇吴汉宁
  • 2篇付国民
  • 2篇黎荣剑
  • 2篇王传刚
  • 2篇何明喜
  • 2篇胡宗全
  • 2篇许化政
  • 2篇陈青
  • 2篇马万怡
  • 2篇乔桂林
  • 2篇柏冠军
  • 2篇严永新
  • 2篇王靖华
  • 2篇赫英
  • 2篇赵希刚
  • 2篇潘爱芳
  • 2篇罗静兰
  • 2篇陈建军
  • 1篇侯宝宁

传媒

  • 6篇石油学报
  • 3篇西北地质
  • 2篇大地构造与成...
  • 2篇地球物理学进...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岩性油气藏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 1篇科技情报开发...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油气井测试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襄城凹陷未熟—低熟油形成条件探讨
2010年
从襄城凹陷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变迁等主要地质问题出发,结合烃及原油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采用有机显微组分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有机岩石学研究等方法,对烃有机质丰度、类型,特别是生烃母质来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明了襄城凹陷核桃园组未熟油的判别标志和成因类型,探讨了未熟—低熟油藏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指出研究区勘探应以核二段为主要目的层,以寻找短距离运移聚集、自生自储的断鼻、岩性、裂隙油气藏为主。
姚亚明张连生乔桂林严永新何明喜马万怡
关键词:有机地球化学显微组分
突变理论在地震资料解释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阐述了尖点突变理论,建立了地震信号尖点突变模型并转化为尖点突变的标准形式,在时间域内提取突跳势、突跳时间;在频率域内提取突跳势、突跳次数等参数。运用突变理论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表明:突跳参数曲线上异常的位置与断层的位置有关,为地震资料解释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柏冠军吴汉宁赵希刚王靖华
关键词:突变理论尖点突变地震资料解释
柴达木盆地航磁资料微弱信息增强技术研究及在线性构造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08年
目的利用重磁异常数据微弱信息增强技术识别线性构造的方法,并介绍其实现过程.方法文中提出了一种梯级带滤波增强非线性滤波技术与Tilt梯度及其水平导数的有效结合,增强放大微弱信息再识别提取线性构造,利用数字图象显示技术成图.结果识别出柴达木盆地线性构造多条,分析对比柴达木盆地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重力解释成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线性构造、成矿特征、寻找勘探靶区补充了新的证据.结论该方法提取了区域航磁异常资料中的微弱信息,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对断层边界及异常的边界划定更为准确.梯级带滤波增强技术与Tilt梯度及其水平导数相结合取得良好的解释效果.
夏玲燕吴汉宁柏冠军侯宝宁
关键词:非线性滤波柴达木盆地
论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的成藏演化特征被引量:49
2009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广布的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形成于动荡、富氧的古地理环境,因而其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差,生烃潜力低,不能成为有效烃源岩。地质和地球化学分析证实,盆地西、南缘台缘深水斜坡相的中奥陶统平凉组存在优质海相烃源岩,其形成的油气最早富集在中央古隆起及其周围;伴随着中央古隆起带轴部的向东迁移和早白垩世末盆地西倾大单斜的定型,平凉组烃源岩在早白垩世生烃高峰期生成的天然气和早期古油藏裂解气,由中央古隆起带向北东方向发生二次运聚,最终在盆地中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风化壳中聚集成藏,即形成靖边大气田。这一过程包含了油藏、油气共存和气藏3个成藏演化阶段,也证实了盆地西、南缘平凉组烃源岩是靖边气田油型气的主要来源。
王传刚王毅许化政孙宜朴杨伟利伍天洪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烃源岩油气成藏
博兴洼陷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充满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07年
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存在能量差,流体(烃类流体或油气水)作为能量传递的载体,在地质体中建立动态的能量平衡。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流动的流体和流动的环境都是相似的,这种动态相似性为成藏动力学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即可以借鉴油藏开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成藏动力学。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影响油气产量的开发地质因素同样影响成藏时的油气充满度。砂岩体的储集特征受到岩性差异、粒度变化、胶结差异等层内非均质、层间非均质及各向异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其中某种因素成为影响砂岩储集特征的主要因素时,同样影响油气充满度,并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油气成藏与油藏开发有着相似或相近的影响因素,这也说明在研究油气成藏时借用油藏开发的技术方法是可行的。
闫长辉陈青张善文荣启宏
关键词:油气成藏油藏开发储层非均质性油气充满度
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关系——以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7浊积扇为例被引量:12
2007年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以钻井、测井资料的综合研究为基础,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浊积扇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向上“变浅”非对称型和对称型3种基本结构类型。重点讨论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充填样式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关系,指出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变化明显受控于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在低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浊积砂体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储层物性最好,而在高可容纳空间条件下形成的砂体则相反。
倪新锋陈洪德田景春赵俊兴韦东晓
关键词:浊积扇储层非均质性
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潜力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以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为主,同时结合综合地质分析方法对安塞油田谭家营油区长2油藏分小层进行了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成因类型、分布规律及剩余油潜力研究。认为井网未控制型剩余油、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厚油层顶部滞留型剩余油、层间干扰型剩余油是主要的剩余油成因类型;长21-2储量动用程度高,但剩余储量的绝对数较大,仍然是开发的主力层位,长21-3动用程度很低,但由于存在底水,底水锥进严重,需加强动用程度及开发控制。
张志升付国民孟海峰宋金旺吴朝会孙磊
关键词:河流相低渗透储层剩余油安塞油田
重力资料识别鄂尔多斯盆地线性构造方法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微弱信息挖掘技术识别线性构造的方法,并介绍其实现过程.方法采用水平梯度法和二次垂直导数等方法提取微弱信息,利用数字图象显示技术成图.结果识别出鄂尔多斯盆地线性构造多条,分析对比鄂尔多斯盆地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重力解释成果,具有较好的吻合性.为深入研究该地区线性构造补充了新的证据.结论该方法提取了区域重力异常资料中的微弱信息,弥补用等值线图示构造信息的不足,有助于线性构造的分析.水平梯度法(最大模)和二次导数处理方法与数字图象成图相结合取得良好的解释效果.
柏冠军吴汉宁赵希刚王靖华于彦
关键词:水平梯度数字图象鄂尔多斯盆地
镇泾油田长6和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伤害因素分析
2010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与长8油层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的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储层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了长6、长8储层的伤害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长8砂岩主要为低孔、低渗的中细粒长石砂岩,其孔喉类型为细孔—小喉型。砂岩填隙物中的黏土矿物是造成储层敏感性伤害的主要因素。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喉道细小以及成岩作用中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都是降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因素,也是储层伤害的因素,因此要加以防范。
刘贤罗静兰董万平
关键词:储层特征镇泾油田
焉耆盆地煤系源岩特征、生烃机理及烃源岩倾向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焉耆盆地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东部,是在华力西期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含煤沉积盆地。作为西部地区一个小型的侏罗纪含油气盆地,焉耆盆地除与周缘的塔里木、吐哈盆地有相似性外,亦有自己独特的地质条件,即:改造型盆地、煤系生烃和高地温梯度。通过研究认为,煤系源岩特征是决定生烃能力的内因,高地温梯度则是促使油气生成的外因。笔者通过现今地温的测量和岩石热导率的分析,认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现今地温梯度较高,其原因主要是该盆地大地热流值较高,认为地温梯度高的原因来自地内深处。从侏罗系煤系源岩的类型、特征、分布,到对其有机显微组分:镜质组、惰性组、壳质组、腐泥组的组成,开展了侏罗纪煤系烃源岩倾气倾油性评价;尤其是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开展中下侏罗统煤岩、碳质泥岩和煤系泥岩热压模拟液态烃、气态烃产率分析。指出侏罗系煤系源岩液态产烃率以煤岩为最高、泥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气态产烃率则以泥岩为最高、煤岩次之、碳质泥岩最差。
李洪姚亚明张俊敏陈建军赵娟娟
关键词:焉耆盆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