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20008)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3
相关作者:丁大尉李正风胡明艳胡志强王衍行更多>>
相关机构:烟台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知识
  • 2篇知识生产
  • 2篇科学知识
  • 2篇科学知识生产
  • 1篇新兴技术
  • 1篇信息共享
  • 1篇知识共享
  • 1篇知识共享模式
  • 1篇社会规约
  • 1篇数字鸿沟
  • 1篇主义
  • 1篇转译
  • 1篇资源垄断
  • 1篇网络
  • 1篇网络环境
  • 1篇联盟
  • 1篇垄断
  • 1篇科学共同体
  • 1篇技术标
  • 1篇技术标准

机构

  • 4篇烟台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作者

  • 5篇丁大尉
  • 3篇李正风
  • 1篇胡明艳
  • 1篇王衍行
  • 1篇胡志强

传媒

  • 2篇自然辩证法通...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科学学研究
  • 1篇中国软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网络环境下当代科学共同体的虚拟重构被引量:3
2014年
网络技术环境下的当代科学共同体呈现出很多新特征,文章从科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科学共同体社会属性的变迁两个角度分析了当代科学共同体虚拟重构的方式和路径;进而在批判反思网络环境下当代科学共同体新变化的基础上,指出:网络空间中的有用信息仍是稀缺的,稀缺的信息内容已成为科学共同体新的学术资本,并将科学共同体科层化为现有状态,当代知识生产活动已同化为掌握前沿科学信息的学术权威驱动下的科学共同体的集体行动。
丁大尉李正风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科学知识生产网络环境
我国当代科学交流体系中的“数字鸿沟”问题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分析了我国当代科学交流体系中的"数字鸿沟"问题,发现"数字鸿沟"已成为当代学术交流活动的新壁垒。在对我国网络学术资源分布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指出,"数字鸿沟"现象的实质是网络学术资源垄断,该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包括科学共同体在内的多元行动者①的共同努力,构建"开放获取"等新的知识共享机制势在必行。
丁大尉李正风
关键词:数字鸿沟
建构主义视角下通信技术标准演化中的利益嵌入、转译与联盟——以TS23.292标准的生成过程为例
2016年
本文从建构主义分析视角出发,认为技术标准的演化中包含着复杂的利益博弈与权力渗透关系,其生成过程本质上是异质性行动者之间建立复杂的利益嵌入、转译和联盟关系的过程。本文在深入分析TS23.292标准生成过程的基础上指出,新标准并不具有"自然之镜"的品质。通过利益嵌入形成基于共同利益目标的"实践共同体",进而选择成功的利益转译策略来构建强壮、稳健的利益同盟网络,是TS23.292标准顺利建构为事实标准的主要途径。摒弃近代以来技术与社会分离的二元论哲学,从微观上追踪新标准形成过程中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的相互形塑、同构共生关系,探索标准的建构过程的多元性、建构时空的多维性以及建构内容的多重性,既是认识信息社会新技术演化路径的重要方法,也是厘定新标准实质的内在要求。
丁大尉
关键词:建构主义技术标准转译联盟
网络信息共享与当代科学知识生产的新特征——基于对arXiv知识共享模式的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网络等新技术已嵌入科学知识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基于网络的知识共享与协同创作已成为当代科学知识生产的重要特征。文章以arXiv知识协同创作模式为例,分析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知识共生产的内涵与功能,进而指出:基于网络的科学知识生产活动已经呈现出知识发表与学术评价的开放性、知识传播与科研合作的广泛性、知识的协同创作与科学共同体的虚拟重构、知识生产与知识增长的历时性等新特征,并认为当代科学家只有注意学习和利用网络资源,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竞争。
丁大尉胡志强王衍行
关键词:信息共享ARXIV科学知识生产
新兴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及技术治理问题研究被引量:41
2013年
本文分析了新兴技术发展引发的社会风险,厘定了"技术治理"的内涵与目标。在此基础上,以欧美国家发展纳米技术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治理过程为例,探索了新兴技术治理的模式和主要路径,进而指出:中国在构建新兴技术发展环境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社会对于技术风险问题认识不足、中国特殊的社会文化传统影响、政府之外行动者参与力度不够等问题,并给出了发挥政府作为、科学共同体参与、加强安全性评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等四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丁大尉李正风胡明艳
关键词:新兴技术风险社会社会规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