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JL081)

作品数:21 被引量:136H指数:7
相关作者:杨国才潘锦云姜凌汪时珍李伟更多>>
相关机构:安庆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产业转移
  • 4篇产城融合
  • 4篇城镇化
  • 4篇承接产业
  • 4篇承接产业转移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区际产业转移
  • 3篇城镇化质量
  • 2篇人口
  • 2篇数据检验
  • 2篇农业
  • 2篇经济增长
  • 2篇工业化
  • 2篇城市
  • 1篇代际差异
  • 1篇贷款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行为
  • 1篇调查数据

机构

  • 13篇安庆师范学院
  • 9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工程学院

作者

  • 10篇杨国才
  • 5篇潘锦云
  • 2篇姜凌
  • 2篇汪时珍
  • 1篇殷功利
  • 1篇彭长生
  • 1篇李伟
  • 1篇郑燕

传媒

  • 3篇江西社会科学
  • 2篇江汉论坛
  • 2篇经济纵横
  • 2篇经济体制改革
  • 2篇福建江夏学院...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经济问题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经济学家
  • 1篇改革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 1篇铜陵学院学报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井冈山大学学...

年份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济集聚、经济密度和城市劳动生产率——基于江苏省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利用1998—2014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市辖区统计数据,以A.Ciccone提出的模型为基础,估测江苏省各城市的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并采用面板数据方法实证分析城市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密度的关系。结果显示,江苏省城市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密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该地区存在着集聚经济效应。然而,各区域城市间的集聚经济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强度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苏南地区经济集聚的劳动生产率效应最强,苏中和苏北次之。
伍兆祥王全忠彭长生
关键词:集聚经济经济密度
引植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制度安排与路径选择——基于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视角被引量:8
2013年
在制度既定条件下,改造传统农业最终要依靠科技,而农业现代服务业不仅能够提供产业制度的最新安排,而且可以借助自身的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实现三产互动和耦合发展。引植农业现代服务业应坚持市场自发、产业耦合和技术共享等发展原则,同时在产业、技术、市场等制度安排和发展路径上为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铺平道路。
潘锦云杨国才汪时珍
关键词:现代农业
平衡区域发展:产业西移还是人口东迁被引量:2
2013年
为平衡区域发展,理论界提出了"产业西移"与"人口东迁"两种看似相互对立的政策思路。"产业西移"与"人口东迁"各自有着不同的理论基础、政策取向和实现机制,面临不同的理论困境与现实冲突。相比较而言,"产业西移"思路的现实主义成分更多一些,"人口东迁"思路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浓一些。基于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需要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形成"人口东迁"为主、"产业西移"为辅的平衡区域发展新思路。
杨国才
关键词:产业转移人口迁移
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一个文献述评被引量:4
2014年
城镇化低质量发展不仅严重制约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也成为能否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学界界定城镇化质量内涵观点各异,但都离不开诸生产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集聚和配置的优劣程度。"空间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与中国城镇化形影相随,带来缺乏人文关怀、环境污染等诸多社会问题。经济增长、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城镇化质量。实践证明,产城融合模式利于解决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在时空上的对立,构建安居乐业和共生和谐的城镇化道路。提升城镇化质量不仅需要创新其路径选择,更需要建立体现人文关怀和居民满意度的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
潘锦云姜凌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工业化经济增长产城融合
区域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的典型相关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以安徽省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能源消耗量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基于1995-2014年的相关指标时间序列数据,应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从总体上验证了区域能源消耗量与经济增长两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徽省未来如何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杨国才曹石磊薛婷婷
关键词:能源消费量经济增长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城市竞争力综合比较与时间演化分析——以“中四角”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6
2014年
"中四角"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对于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振兴中部地区经济、提升群内城市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中四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竞争力、社会竞争力、环境竞争力、创新竞争力和辐射竞争力五个评价指标构建新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模型,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城市竞争力进行定量实证评价,给出了各城市的单项和综合竞争力排序及其时间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武汉、长沙、合肥和南昌城市竞争力强,孝感、益阳、抚州、安庆等10个城市竞争力弱。最后,针对"中四角"城市竞争力提升策略提出了政策建议。
李伟杨国才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熵权TOPSIS法
城镇化制约了工业化升级发展吗——基于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的视角被引量:40
2014年
良性发展的城镇化促进工业化转型升级,有助于实现城镇和产业融合发展,但我国城镇化在理论认识上存在"去工业化"等误区,在实践中存在伪城镇化等现象。我国城镇化畸形发展带来的诸多弊端,不仅成为制约工业化升级发展的因素,也已经成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障碍。只有把握好中级水平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发展关系,处理好产城融合发展新理念对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协调好城镇化和工业化在新"四化"中的作用,才会在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潘锦云姜凌丁羊林
关键词:工业化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与实现路径——基于提升城镇化质量的视角被引量:10
2016年
目前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正在大力推进中,就两者共生模式来说,全国各地实践模式不尽相同,总结起来,无外乎有三种类型,即唇齿相依、若即若离和天涯海角等城镇化与工业化共生模式,其中真正能够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城市较少。不论是唇齿相依、若即若离模式,还是天涯海角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均未能体现其科学的内涵和发展路径。在我国新城(开发)区、老城区、农村小城镇等不同区域有着迥异的产城融合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因此新城区应走空间、功能和效率相匹配的产城融合发展路径,老城区应走产业升级与城市化功能升级并举之路,而农村地区应走产业集群和小城镇两个优先发展道路,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产城融合发展目标。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和城镇融合道路,不仅能解决农村小城镇产城融合问题,而且能打破城市与农村产城融合的隔阂和壁垒,打通城市与农村在产城融合的资源共享与经验交流的平台。
潘锦云吴九阳
关键词:产城融合城镇化质量小城镇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应转向被引量:12
2014年
承接产业转移能强化承接地城镇化的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带动城市公共品供给的改善,从而有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效应。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普遍存在产业承接上的区域均衡配置、城市建设中的刻意追求功能分区、招商引资上的"唯数量论"等有碍城镇化质量提升的问题。所以,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政策亟待转向,应重塑产业布局、重构产城关系、重建承接模式。
杨国才潘锦云
关键词:城镇化质量承接产业转移
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城市化的互动效应研究——基于2009~2014年安徽省地级市的数据检验
2016年
借鉴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建立了区际产业转移推动转入地城市化进程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安徽省2009-2014年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省外投资形成的资本存量来度量产业转移,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承接产业转移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产业转移与城市化之间存在内生性的关系,二者之间均存在正向的相互关系,且城市化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此外,对外开放程度、教育水平、城乡收入差距对城市化的影响均是正向显著的,而国有产值比重对城市化的影响却是反向显著的;地区经济发展的规模和产业转移的路径依赖效应则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
伍兆祥杨国才彭长生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城市化互动效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