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5002)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4
相关作者:拉巴普布次仁边多拉巴卓玛罗布更多>>
相关机构: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因子
  • 3篇NDVI
  • 2篇植被变化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覆盖度
  • 2篇MODIS
  • 1篇冻融
  • 1篇冻融过程
  • 1篇一江两河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时序数据
  • 1篇数据集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化响应
  • 1篇热通量
  • 1篇主成分

机构

  • 6篇西藏高原大气...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2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天津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3篇拉巴
  • 2篇罗布
  • 2篇边多
  • 2篇拉巴卓玛
  • 2篇普布次仁
  • 1篇卓嘎
  • 1篇智海
  • 1篇杨志刚
  • 1篇杨志刚
  • 1篇杨秀海
  • 1篇尤学一
  • 1篇陈涛
  • 1篇牛晓俊
  • 1篇曾林

传媒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山地学报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 1篇全球变化数据...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MODIS-NDVI时序数据的西藏阿里地区草地覆盖时空变化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MODIS MOD13Q1(V005L3)遥感数据和GIS技术,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对西藏阿里地区2000-2012年期间草地覆盖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如下:①阿里地区NDVI总体呈正态分布,平均植被覆盖度为18.6%,其中覆盖度为20%-40%的比例最大,占总面积的46%,表明阿里地区植被总体长势较稀疏。②从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看,稳定或无变化区域占整个地区面积的69%,而轻微退化和显著退化区域占13.3%,轻微改善和显著改善区域占13.2%,表明阿里地区植被覆盖度处于较稳定状态,年际变化分析表明进入2010年以来植被长势有所改善。从空间分布上看变好区域主要分布在改则、措勤、普兰等县,特别是改则县北部羌塘自然保护区域内改善比较明显,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革吉、噶尔、日土等县的部分区域。③从每年的6月初至9月底为植被生长最好季节,8月份最好,2月份最差。季节上春、冬、秋、夏植被依次变好,特别是秋冬季好于春季,说明阿里地区由于受降水的影响植被返青期较晚,随着温度的上升枯黄期也推迟。
边多普布次仁尼珍刘奎军
关键词:草地NDVI覆盖度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估算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变化
2018年
藏北高寒牧区草地是中国高寒草地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得该区域草地覆盖度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利用多年气象数据、社会统计数据、GIMMS、MODIS 2种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作为参数,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2010—2014年藏北高寒草地年际变化趋势,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优化参数来改进模型。结果表明:(1)BP神经网络模型及其改进模型对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年际变化趋势与遥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6、0.47,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优化参数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效果;(2)2种BP神经网络估算的植被指数值与NDVI值平均误差率分别为2.36%、2.20%,均有较高的模拟精度;(3)从神经网络训练步数上看,BP神经网络结果训练收敛步长为500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收敛步长为454,表明后者提高了计算效率,体现出良好的收敛性。因此,无论从年际变化趋势拟合程度、植被指数估算值精度还是从计算效率来看,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于估算藏北高寒草地覆盖度变化更加行之有效。
罗布拉巴尤学一
关键词:BP神经网络主成分分析NDVI
2000—2018年那曲市植被NDVI变化及气候变化响应被引量:11
2019年
植被覆盖动态变化的监测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8年MODIS NDVI产品和地面气象站点观测数据,利用MVC最大值合成法、线性趋势分析法、Hurst指数法分析了那曲市植被NDVI变化趋势,并通过相关性、偏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植被类型ND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特征。研究表明:近19年来那曲市植被NDVI总体上呈不显著减小趋势,稳定状态的植被所占比重最大,占64. 5%,退化区面积略大于改善区面积,但差距不大。另外,高寒荒漠类、高山植被类和高寒草原类植被呈上升趋势,其中高寒荒漠类植被上升趋势较显著(R^2=0. 52,P <0. 05),其余两类呈微弱的上升趋势;灌木类草地、高寒草甸类和针叶林类植被呈微弱的下降趋势。从可持续性来看,植被NDVI处于不变弱反持续比重最大,占35. 6%。持续退化和弱反持续改善型分别占全市面积的7. 42%和8. 26%,其他4种类型占总面积的13. 69%。从气候特征上看,近年来那曲市以暖湿型气候为主,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植被的生长和恢复。水热因素作为植被生长的两个重要因子,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植被生长具有不同的特点,即NDVI与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
拉巴拉珍拉巴卓玛卓嘎
关键词:MODISNDVI气候因子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典型下垫面冻融过程作用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利用青藏高原腹地安多站土壤观测资料,根据10cm土壤日最高和最低温度将冻土分为融化过程、完全融化、冻结过程和完全冻结四个阶段,并结合感热通量、积雪深度、相对湿度和降水资料定性的探讨了冻融过程对地气热量、水分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层土壤在东亚季风爆发前期由上至下完成融化过程,10月中旬~12月上旬完成冻结过程,融化期普遍长于冻结期。土壤湿度大值区在时间上集中在高原雨季,空间上10cm深度以上为湿度大值区,而且上层土壤的温度梯度要明显大于下层。在融化阶段整层土壤的温度长期保持0℃的等温相变现象,此时,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幅度为全年最大,最高日变幅达22.5℃。安多站地面除12月个别天数和1月上旬是冷源外,全年为地面热源,近地面感热通量从1月开始增大,到6月上旬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减小。同时,感热通量的变化对相对湿度、降水和积雪的变化较为敏感。
罗布智海多典洛珠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融过程感热通量
西藏NPP时空格局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
2015年
根据2000—2012年1km MOD17A3NPP遥感数据和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在GIS支撑下,结合多种统计计算方法,对西藏NPP时空格局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西藏陆地植被的NPP为119.3~148.4g·m-2·a-1,平均为135.2g·m-2·a-1;近年来西藏NPP呈不显著上升趋势,NPP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变小。13年来西藏NPP在总体不变(面积占61.11%)的基础上略有增加(面积占10.7%);不同植被类型中阔叶林的NPP最大,为1 185.2~1 430.2g·m-2·a-1,其次是混交林,为535.1~741.2g·m-2·a-1,其后依次是稀树草原、针叶林、农用地、草地和灌丛;西藏NPP与气温、降水因子分别有较好的正、负相关性。所有植被类型都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其中草地的NPP与年均气温的相关系数达0.88,其次是针叶林为0.76,相关性最差为热带稀树草原0.13;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除了热带稀树草原正相关(0.26),其余都负相关,草地、针叶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73。
边多杨秀海普布次仁罗布吉律刘奎军
关键词:NPP气候因子MODIS
塔若错水域变化数据集(1975-2020)的研发
2021年
在全球变化大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幅度与强度都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湖泊作为地表水蓄积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气候波动较为敏感。塔若错位于青藏高原腹地中国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仲巴县境内,地理位置于31°03′N-31°13′N,83°55′E-84°20′E之间,冈底斯山北麓,湖面海拔约4,566 m,面积约486 km2。受气候"暖湿化"影响,近50年(1975-2020)来,塔若错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扩张。作者利用1975–2020年间有关图件、Landsat系列和GF系列等卫星遥感影像资料,研发了塔若错湖泊矢量边界和面积,完成了塔若错水域变化数据集(1975-2020年)。该数据集包括1975、1977、1988、1990、1996、2000-2020年共26期塔若错的矢量边界和面积数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数据集存储格式为.shp格式,数据量为768KB(压缩为1个文件,531KB)。1975-2020年塔若错水域面积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水域扩张主要分布在塔若错东部和西南部区域。
曾林牛晓俊李林
关键词:青藏高原湖泊面积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本研究以西藏自治区"一江两河"区域为研究区,利用2000—2016年的MODIS标准植被指数产品(NDVI)及研究区域内9个有人气象站点监测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Slope趋势分析方法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一江两河地区的植被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候驱动因素,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造林种草工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一江两河地区植被变化(NDVI)整体呈波动中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沿一江两河河谷的植被有增加的趋势;(2)一江两河区域气候趋势表现为暖干化;(3)不同的时间尺度,植被变化与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差异显著,在年尺度上:年最大NDVI与年总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气温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月尺度上:月最大NDVI与月平均温度和月总降水量都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要明显大于气温。因此,降水量是西藏一江两河区域植被生长(NDVI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杨志刚杨志刚牛晓俊张东东曾林
关键词:植被变化气候因子
2000—2014年改则县植被变化及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为评价改则县草原保护政策实施效果,在3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2014年MODIS-NDVI资料,结合研究区气象数据、禁牧数据对改则县植被覆盖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较差,多年平均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分布在0-0.2之间,最大合成结果植被指数主要在0.1-0.3之间,空间分布表现为南部植被覆盖优于北部。(2)改则县夏季植被覆盖最好,春季植被覆盖最差,北部为昆仑山脉植被覆盖季节变化不大。(3)2000—2014年间改则县植被覆盖总体呈稳定状态,呈稳定状态的区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5.46%,呈改善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面积的11.28%,呈退化趋势的区域占全县总的面积的8.69%,改善区域大于退化区域。(4)2008—2014年间改则县降水量及气温变化不利于植被改善,草原保护政策对该县植被改善起到了较好效果。
陈涛杜晓辉拉巴拉巴卓玛
关键词:植被变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