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71119)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相关作者:谷洁高华张社奇刘云鹏解迎革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土壤
  • 3篇酶活性
  • 2篇蓄水
  • 2篇蓄水能力
  • 2篇容重
  • 2篇水分
  • 2篇水分物理性质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壤容重
  • 2篇土壤水
  • 2篇土壤水分
  • 2篇土壤水分物理...
  • 2篇排水
  • 2篇排水能力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2篇不同土地利用...
  • 1篇堆肥
  • 1篇堆肥过程
  • 1篇堆腐

机构

  • 5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陕西省微生物...
  • 1篇陕西省循环农...

作者

  • 5篇谷洁
  • 3篇高华
  • 2篇秦清军
  • 2篇解迎革
  • 2篇刘云鹏
  • 2篇张社奇
  • 1篇甄丽莎
  • 1篇李生秀
  • 1篇王小娟
  • 1篇杨玖
  • 1篇张友旺
  • 1篇李鸣雷
  • 1篇陈强龙
  • 1篇胡婷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Agricu...
  • 1篇土壤资源持续...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 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刘云鹏张社奇谷洁解迎革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蓄水能力排水能力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陕西黄河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以陕西黄河湿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湿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比较,研究了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结果]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湿地从河滩湿地、开垦湿地(农田)到因盐碱化最终废弃后的退化过程中,土壤容重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的平均值分别为1.474、1.522、1.593g/cm3。土壤变得更紧实;土壤孔隙状况(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的各项指标也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有所降低,其中毛管孔隙和总孔隙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达到极显著水平,非毛管孔隙也达到显著水平。土壤孔隙度状况的改变而改变,加剧了土壤的退化;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与湿地土壤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的最大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5.7%和22.3%。毛管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了0.2%和19.4%。最小持水量平均值分别减少6.1%和22.2%;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河滩湿地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均优于开垦湿地(农田)和废弃盐碱地,与河滩湿地相比,开垦湿地(农田)和盐碱化荒地总土壤蓄水能力分别降低了12.4%和15.2%。总的排水能力分别降低了2.7%和15.9%。[结论]采取合理措施安排湿地周边集体林地、农田及湿地资源开发关系对黄河湿地保护区涵养水源,调节水分循环和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刘云鹏张社奇谷洁解迎革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容重蓄水能力排水能力
磺胺甲唑对猪粪堆肥过程中堆料性质与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以猪粪、小麦秸秆为材料,研究了磺胺甲唑(SMZ)对高温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温度、pH值、E4/E6)和酶活性(纤维素酶、磷酸酶、脲酶、多酚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SMZ对堆肥理化性质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高浓度(95 mg·kg-1)SMZ会对微生物活性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表现出堆肥温度难以达到无害化标准,堆料pH值较低(<9.0).但高浓度(95 mg·kg-1)SMZ能激活多酚氧化酶活性,且水提浸液E4/E6值较低.在堆肥过程中,SMZ对纤维素酶和脲酶活性呈现出"抑制-激活-抑制"的作用,50 mg·kg-1的SMZ对纤维素酶产生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相比之下,脲酶活性对SMZ的敏感性比纤维素酶更敏感,5 mg·kg-1的SMZ即能显著抑制脲酶活性,中浓度(50 mg·kg-1)的SMZ对碱性磷酸酶活性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综上,SMZ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堆肥过程的物质转化.此外,SMZ浓度越大,种子发芽指数越低.当SMZ≥50mg·kg-1时,堆肥难以腐熟而对植物毒性较大.
杨玖谷洁张友旺胡婷高华王小娟
关键词:堆肥磺胺甲噁唑酶活性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塿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采用大田定位试验,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以小麦品种"西农889"和玉米品种"郑单958"为供试作物,研究秸秆还田与厩肥和氮磷肥,不同配施方式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土壤纤维素酶、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最高。土壤纤维素酶活性最大值为0.63U1,比对照高18.20%;蔗糖酶活性最大值为70.62U1,是对照的1.36倍;脲酶活性最大值为3.58U2,比对照高0.18U2。秸秆还田后配合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酶活性间关系分析表明,蔗糖酶与脲酶活性显著相关,纤维素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间、纤维素酶活性和脲酶活性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酶活性与温度间关系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纤维素酶和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不显著。秸秆还田配合施用氮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是较好的施肥方式。
甄丽莎谷洁高华秦清军陈强龙
关键词:秸秆有机肥化肥土壤酶活性
农业废弃物静态高温堆腐过程中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
以鸡粪和麦秸为原料,在静态通气条件下,研究了堆腐过程堆体温度及氧化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后,堆体不同部位温度均高于CK(不加微生物菌剂)处理,且升温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微生物菌剂处理堆料50℃以上的持续时...
谷洁李生秀秦清军李鸣雷高华
关键词:农业废弃物温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