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1202)

作品数:37 被引量:332H指数:10
相关作者:石颖王维红刘洪李莹柯璇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篇GPU
  • 7篇多次波
  • 7篇逆时偏移
  • 7篇反演
  • 7篇次波
  • 5篇地震
  • 5篇正演
  • 5篇全波
  • 5篇表面多次波
  • 5篇全波形
  • 4篇RADON变...
  • 4篇波方程
  • 3篇地震资料
  • 3篇有限差分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完全匹配层
  • 3篇滤波
  • 3篇VSP
  • 3篇GPU加速
  • 3篇波形反演

机构

  • 19篇东北石油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山东科技大学
  • 5篇国土资源部
  • 5篇中国石油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中石化河南石...

作者

  • 14篇石颖
  • 11篇王维红
  • 11篇刘洪
  • 8篇张衡
  • 7篇李莹
  • 6篇柯璇
  • 4篇唐祥德
  • 4篇张振
  • 4篇郭雪豹
  • 4篇井洪亮
  • 3篇刘璐
  • 3篇桂生
  • 3篇王洋
  • 2篇裴江云
  • 2篇李飞
  • 2篇陆加敏
  • 2篇刘诗竹
  • 2篇林年添
  • 2篇韩浩
  • 2篇张莹莹

传媒

  • 1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0篇地球物理学进...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石油地球物理...
  • 2篇石油物探
  • 2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物探与化探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 1篇山东煤炭科技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物探装备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加权平均导数的频率-空间域正演模拟及GPU实现被引量:8
2015年
传统基于旋转坐标系的频率-空间域正演模拟方法仅适用于方形网格,而实际生产中矩形网格广泛存在,本文提出一种适用性广的正演差分算子,不仅适用于方形网格而且适用于矩形网格.通过综合运用平均导数法、加速项加权平均、模拟退火法压制频散和减少单个波长所需网格点数,从而提高算法精度和减少计算量.在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不完全LU分解作为求解Helmholtz方程的预条件,并利用图形处理器加速计算速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频率域正演的效率.
唐祥德刘洪张衡
关键词:矩形网格GPU加速
基于平均导数方法的声波方程频率域高阶正演被引量:15
2014年
本文首先阐明了基于旋转坐标系的频率域正演算法只能适用于相同横纵向空间采样间隔的局限性,并发展了一种新的基于平均导数方法(average-derivative method,简称ADM)的25点有限差分格式来实现声波方程频率域高精度正演.这种基于平均导数方法的算法将声波频率域方程中空间导数项的差分近似表示为正交方向上5个网格点的加权平均形式,能适用于不同的横纵向空间采样间隔,因此能作为四阶声波频率域正演的一种统一格式,具有很好的适用性.通过优化方法求取空间导数项和加速度项的加权优化系数,从而使数值频散达到极小化,每个波长所需要的网格点数在1%的误差范围内仅为2.78个网格点数.本文通过引入完全匹配层(perfectly matched layer,简称PML)吸收边界条件,有效地消除了人工边界反射.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本文25点ADM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张衡刘洪刘璐金维浚史小东
关键词:完全匹配层
基于Qt的Walkaway VSP逆时偏移软件开发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VSP观测系统的检波器位于井筒内,地震资料的信噪比高,波场信息丰富,利用基于双程波的叠前逆时偏移方法可实现VSP资料的高精度成像,也为井筒附近复杂介质和目的层流体性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在Walkaway VSP资料逆时偏移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在Linux操作系统下,以Qt环境为开发平台,设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VSP资料逆时偏移处理流程,初步开发了Walkaway VSP资料逆时偏移计算软件。该软件具有CPU和GPU两套核心算法模块,可适应不同的硬件系统,理论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平台具有操作性强、移植性好和成像精度高的特点。
王维红柯璇郭雪豹张莹莹于鹏
关键词:VSP逆时偏移QT软件界面
λ-f域抛物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方法被引量:7
2015年
空间截断效应降低传统Radon变换压制多次波的精度.提出一种λ-f域抛物Radon变换方法,与传统最小二乘抛物Radon变换相比,地震数据变换到λ-f域后表现为直线的映射,更便于设计滤波函数,从而有效消除传统多次波压制过程中空间截断效应的影响.另外,新变量λ的引入,使Radon正反算子成为与频率无关的矩阵,可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理论模型和实际海洋地震数据多次波压制试算结果表明,提出的λ-f域抛物Radon变换法可有效实现多次波压制,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王维红张振石颖李莹
关键词:RADON变换多次波压制
可控震源低频能量激发在低频地震数据采集应用中的误区被引量:9
2012年
低频地震数据采集与低频可控震源是近来国际地球物理市场上的热门话题。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必须明白这项技术的背景与应用条件,处理好一些关键技术的衔接,才能在地震勘探中发挥低频能量在解决油藏方面潜在的固有优势。本文结合作者的亲身实践,将应用中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与大家讨论,共同思考如何推动这项技术的应用。
陶知非刘兴元王志杰
基于非线性函数的速度谱智能拾取被引量:4
2016年
随着地震勘探的不断发展以及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需要处理的勘探资料也不断增加,对速度分析中速度谱的拾取效率和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直以来,速度谱中叠加速度的拾取,受限于人眼对速度谱能量团聚焦中心的识别能力,从而使得拾取速度精确度不高.基于非线性函数的智能拾取是通过确定的目标函数,运用非线性函数作为合理约束条件来实现的.此方法针对速度谱的能量团分布规律自动设置约束参数.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实现速度谱智能拾取,而且拾取的叠加速度在精度上逼近真实的叠加速度.
张建彬林年添张栋赵传伟杨修超
关键词:速度谱非线性函数
3DTTI介质逆时偏移计算关键问题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TTI介质逆时偏移是复杂构造区地震成像的一种重要有效技术.然而,其3D数据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一些挑战.本文以TTI拟声波方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TTI逆时偏移计算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首先,P波与SV波耦合问题.本文系统分析了各向异性参数匹配方法伪横波压制效果以及其对波传播的影响;其次,为了提高计算效率,本文基于CUDA平台实现GPU加速计算方案.主要解决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为扩展了随机边界在TTI介质波场传播中的应用,确定了TTI介质速度和其他四个参数对应的"均匀各向异性"随机边界;其二,本文将单GPU拓展到多GPU实现三维TTI介质逆时偏移,并且采用了一种异步流技术,大大提高了GPU计算的高并发策略,使双GPU实现的加速比与单GPU相比接近理想的2∶1.最后通过3D模型试验证明了方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刘国峰李春李春
关键词:GPU
基于样点逼近优化的旋转交错网格有限差分TTI弹性波场数值模拟
<正>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具有任意倾斜对称轴横向各向同性(tilted transversely isotropic,TTI)介质在实际地层的各向异性表现中更具有广泛性。采用高精度的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T...
杨蕾杨国滨刘洪
文献传递
基于挤喷流效应的Russell流体因子推广及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在油气勘探与开发过程中,寻求能够从地震资料中直接识别储层油气的流体指示因子至关重要.由于现存多数流体指示因子都是在Biot理论假设前提下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双相孔隙介质条件下不能有效地识别流体.为此,本文基于前人提出的双孔介质统一波动理论,考虑岩石裂缝间挤喷流效应,在经典流体指示因子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新的流体指示因子.该流体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岩石内孔隙流体的变化对波传播产生的影响.在实际资料的应用中,采用多种方法分析、对比该流体识别因子与以Biot理论为基础的传统流体因子的优劣,理论分析与实际资料的验证表明该流体因子对于储层中油气的检测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
张玉洁刘洪崔栋桂生冯玲丽
关键词:流体因子流体识别
多道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压制表面多次波被引量:10
2013年
表面多次波压制是海洋地震数据处理的关键环节,基于波动方程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可由多次波模型预测和自适应相减两步实现.因此,除了采用有效的算法实现高精度的多次波预测外,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也是改善多次波压制效果的重要手段.文中采用多道自适应滤波器完成表面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利用数据驱动的基于波动方程预测多次波模型的高频重建道、Hilbert变换道、以及它们相应的上下延拓道改善预测多次波模型的振幅、相位、旅行时以及频带信息,使得修正后多次波模型与实际地震数据中的多次波更好地匹配.实际数据测试表明,文中所述方法可有效地完成表面多次波的自适应相减.通过讨论分析交叠时窗和滤波器的长度对自适应相减效果的影响,表明合理地利用时窗以及选择滤波器长度将有效地改善自适应相减的效果.
石颖王建民井洪亮李莹
关键词:表面多次波高频重建HILBERT变换滤波器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