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46801) 作品数:78 被引量:4,330 H指数:37 相关作者: 方精云 达良俊 朴世龙 陈安平 周红章 更多>> 相关机构: 北京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World Wildlife Fund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更多>>
蛇鮈属鱼类的形态度量学研究 被引量:29 2003年 对蛇属鱼类进行形态度量学及主成分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 :蛇属共有 6个有效种 ,分别是长蛇 (Sauro gobiodumeriliBleeker)、蛇 (S .dabryiBleeker)、无斑蛇 (S .immaculatusKoller)、细尾蛇 (S .gracilicaudatusYaoetYang)湘江蛇 (S .xiangjiangensisTang)和光唇蛇 (S .gymnocheilusLo ,YaoetChen)。云南程海蛇和其他地理区域的蛇在形态上没有显著的差异 ,不能单列为一个种。蛇属鱼类种间形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游泳、摄食有关的躯体纵轴、头部和尾柄的性状特征上 ,这些都是蛇属鱼类长期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结果。 杨秀平 张敏莹 刘焕章贡嘎山东坡植被垂直带谱的物种多样性格局分析 被引量:156 2001年 为了探讨贡嘎山东坡海拔梯度上植物多样性的结构特征及格局变化 ,基于植被垂直带谱的样带和样方调查 ,分析了物种丰度与种 -面积关系的垂直变化 ,物种多样性生态和地理成分的海拔梯度格局 ;去势对应分析(DCA)和典范对应分析 (CCA)被用于分析 17种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 ,和环境因子对 2 7个多样性结构成分和 6 7个样方空间格局的影响 ;并定量分离不同尺度的环境变量对多样性格局分异的贡献。结果表明 :1)贡嘎山东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上表现了自下而上降低的梯度 ,但从河谷干旱灌草丛带到常绿阔叶林带和高山灌丛带到草甸带显示了相反的梯度变化 ;2 ) 10种分布区类型的物种有各不相同的垂直丰度格局 ,9种生活型的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则反映了草本与木本类型的明显差异 ;3)从河谷干旱灌草丛到山地针阔混交林的生物多样性结构变化主要反映水分梯度的影响 ;而从山地针阔混交林到高山草甸 ,多样性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是气温 ;4 )气候的垂直梯度和生境的局部异质性是物种多样性格局两组不同作用尺度和性质的影响因子 ;总体上 76 .83%的多样性变异得到了解释 ,其中寒冷指数的作用最为突出。分析结果支持了关于生物多样性格局机理的不同假说 ;同时表明 。 沈泽昊 方精云 刘增力 伍杰关键词: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环境解释 植被 垂直带谱 四川大头茶在不同群落中的遗传分化及适合度成分 被引量:16 2005年 研究了四川大头茶在 3个群落中的遗传分化和适合度成分。 12个引物的 RAPD分析表明 ,仅有 10 %左右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于种群间。四川大头茶纯林结实率 (31.86 % )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 (2 2 .5 3% )和常绿阔叶林 (2 4 .5 2 % )。每果种子数和每果种子均重各种群间差异均显著 ,每果种子数和每果种子均重分别为常绿阔叶林 (2 9.5 0 ,0 .0 15 4 g) ,四川大头茶纯林 (2 8.39,0 .0 172 g) ,针阔混交林 (2 7.4 4 ,0 .0 195 g) ,表明二者间存在着负耦联关系 (trade off)。而以 R 操国兴 钟章成 谢德体 刘芸关键词:四川大头茶 群落 遗传分化 适合度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布现状及合理布局的探讨 被引量:50 2009年 为了保护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经建立了大量的自然保护区。评价这些保护区的布局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了截至2007年底我国建立的2,047个保护区的有关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这些保护区的分布现状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状况,包括保护的植被类型、野生保护物种以及热点地区。结果表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覆盖面积达到145.7万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5.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4%);在我国47种自然植被类型中,有21种植被类型的被保护面积比例低于10%,说明这些类型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护。应用Dobson筛除算法对216个保护区中的保护物种进行筛除分析,发现仅西双版纳、武夷山、长白山、高黎贡山、祁连山5个保护区即包含了381个保护物种(约占总数783种的50%);前21个保护区可包含占总数75%的保护物种(590种)。根据不同方案划分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保护地区仍存在一些保护空缺地,如新疆北部、四川与长江以南地区,因此,我国的保护区布局有待进一步改进。 陈雅涵 唐志尧 方精云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保护 1982~1999年青藏高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 被引量:185 2002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生态学过程模型,利用1982~1999年间NOAA-AVHRR数据(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及其相匹配的温度、降水和太阳辐射等气象数据,结合植被和土壤质地等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青藏高原植被的总NPP为0.21PgC·a-1(1Pg=1015g),约占全国植被NPP总量的12.43%。NPP的总体分布趋势是,自东南至西北递减,这与水热条件的分布趋势一致。18年来,青藏高原植被的NPP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从1982年的0.19PgC增加到1999年的0.24PgC,年平均增加速率约为1%;其中,青海省的东南部、西宁地区和西南部的部分地区,以及西藏东部的横断山区和雅鲁藏布江南部的部分地区的NPP增加显著。除10月和12月的月平均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外,大部分植被类型的其它月份大都呈增加趋势。 朴世龙 方精云关键词:青藏高原 CASA模型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NDVI 植被类型 东洞庭湖保护区1989~1998年水禽栖息地动态研究 被引量:26 2003年 栖息地的改变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存在的最大威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从景观尺度上研究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1989~1998年越冬水禽栖息地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9~1998年水体、泥滩地、草滩地和水田等水禽适宜栖息地的面积在减小,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加,而芦苇滩地、旱地、林地、建成区这几类水禽分布较少栖息地类型的面积和破碎化程度的变化正好相反;近10年来水禽栖息地的变化比较明显,其中草滩地演变为芦苇滩地及水田改为旱作农田的变化最为突出,变化的面积分别占整个保护区面积的10.66%和6.13%。这些变化趋势意味着研究区近10年来水禽的适宜栖息地在退化。针对变化的原因,论文还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栖息地管理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赵淑清 方精云 陈安平 雷刚关键词: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水禽 沱江源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研究 被引量:12 2006年 在野外样带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沱江源头九顶山植被生物多样性随海拔而变化的规律,并简要分析了植被生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影响因子。从河谷到林线,乔木占据群落上层,其郁闭度对林下灌草层群落发育影响很大,生物多样性体现出乔木层与灌草层的相互关系:乔木盖度大的群落其灌木和草本层稀疏,而盖度小的次生林和林线上的高海拔区域灌木和草本种类与个体都迅速增加。多样性指数Hill指数及N1、N2指数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林线以下乔木层多样性指数最高,灌木层次之,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最小,尤其在中度海拔体现明显,海拔3 500 m以上,草本多样性指数最高,灌木次之,而乔木已退出竞争。 吴勇 苏智先 方精云关键词:生物多样性 海拔梯度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及生物量 以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在群落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收获法(草本层、灌木层)和标准木法(乔木层)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以木荷(Schima superba)、米槠(Castanopsiscarlesii)为优势种的... 杨同辉 达良俊关键词:常绿阔叶林 群落结构 生物量 天童国家森林公园 文献传递 CO_2失汇与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 被引量:205 2001年 化石燃料消耗及热带林破坏导致约 7.0 Pg C· a- 1 (1Pg=10 9t)的 CO2 向大气排放 ,其中 3.0~ 3.4Pg C·a- 1 的 CO2 被用于大气 CO2 浓度的升高 ,约 2 .0 Pg C· a- 1 的 CO2 被海洋吸收 ,而陆地生物圈被认为是 CO2 净吸收与净排放基本达到平衡。因此 ,在人工源 CO2 中 ,尚有 1.6~ 2 .0 Pg C· a- 1的 CO2 去向不明。这就是著名的 CO2 失汇之谜。大气成分监测、CO2 通量测定以及模型模拟等方面的研究都表明 ,北半球陆地生态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碳汇 ,但其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且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化。全球温暖化、CO2 施肥效应 ,氮和磷沉降的增加以及人工植被的扩大是形成碳汇的主要因素。为减少碳汇估计值的不确定性 ,除加强长期定位监测、改良现有估测模型外 。 方精云 朴世龙 赵淑清关键词:不确定性 土壤圈 陆地生态系统 利用CASA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 被引量:405 2001年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应用技术 ,利用 CASA模型估算了我国 1997年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分布。结果表明 :1997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量为 1.95 Pg C,约是世界陆地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的 4.0 % ;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主要分布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逐渐减小 ;其中海南岛南部、云南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大 ,达 90 0 g C· m- 2· a- 1以上 ,而西部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植被年净第一性生产力最小 ,不足 10 g C· m- 2· a- 1。 朴世龙 方精云 郭庆华关键词:CASA模型 光合有效辐射 净第一性生产力 NDVI 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