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6CB708510)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斌张庆华胡薇冯正莫筱瑾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利用基因免疫进行日本血吸虫Sj22蛋白抗体制备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应用基因免疫方法制备日本血吸虫Sj22蛋白的抗体,并研究CpG佐剂和蛋白加强策略在增强基因免疫效果中的作用。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免疫小鼠,实验动物分为4组:A组注射pVAX1-sj22质粒100μg/只;B组注射pVAX1-sj22质粒50μg/只,同时注射CpG佐剂20μg/只;C、D组注射pcDNA3.1-sj22质粒100μg/只。分别在0、3、6周进行免疫,第9周A、B、C组用30μg重组sj22蛋白加强免疫,D组则用pcDNA3.1-sj22质粒100μg加强免疫。第0、9、10周割尾采血,使用ELISA方法进行抗体效价测定,Westernblot验证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使用基因免疫的方法获得了针对Sj22的特异性抗血清,CpG佐剂能够有效降低质粒用量,基因免疫-蛋白加强的策略使得抗体的滴度提高了40~1280倍。
- 彭海林宋凯叶赛宋怀光刘锋徐斌张庆华
- 关键词:基因免疫抗体日本血吸虫
- 新的具有高度多态性的日本血吸虫微卫星位点的鉴定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从基因组序列中选择和设定新的、可用于研究日本血吸虫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方法672个日本血吸虫标本取自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5省的7个流行区现场。根据日本血吸虫基因组数据库中的初始数据设计引物,对标本的17个全新的日本血吸虫微卫星位点进行分析。用GenMapper4.0软件(Applied Biosystems)进行初始数据处理,用GenClone1.0软件计算种群内各标本的遗传距离;用GenAlEx6软件统计等位基因的变化;用GenClone1.0软件计算种群内各标本的遗传距离;用UPGMA谱系图分析种群间遗传距离。结果17个微卫星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对江西都昌种群的这17个位点进行分析,标本之间的遗传距离大多为25~32,显示江西都昌种群内各个标本之间的遗传差异明显。对7个地区种群分析的结果显示种群间的差异较为明显。类平均法系统聚类分析(UPGMA)谱系图显示,江西都昌、安徽铜陵、湖北沙市和湖南常德的种群同为一簇,其遗传距离为0.0178~0.0363;安徽贵池和湖南岳阳的为另外一簇,其遗传距离为0.0247;而四川西昌单独为一簇,与其他两簇的遗传距离为0.0192~0.0693。结论选择的17个微卫星位点可作为研究日本血吸虫种群遗传学的有效标记,并揭示中国大陆该虫种存在着复杂的遗传变异。
- 殷明波朱根凤张祥林徐斌莫筱瑾孙胜强王升跃David Blair胡薇冯正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微卫星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