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530604)

作品数:61 被引量:446H指数:12
相关作者:傅延龄宋佳张林周祯祥陶春晖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汤剂
  • 16篇中医
  • 13篇用药
  • 13篇量效
  • 12篇量效关系
  • 11篇中医名
  • 11篇中医名家
  • 9篇伤寒
  • 9篇临床用药
  • 9篇经方
  • 6篇药物
  • 6篇伤寒论
  • 6篇方药
  • 5篇医案
  • 5篇麻杏石甘汤
  • 5篇民国
  • 5篇《伤寒论》
  • 4篇医案分析
  • 4篇散剂
  • 4篇常用药

机构

  • 57篇北京中医药大...
  • 11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山西中医学院
  • 3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釜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庆熙大学
  • 1篇五矿集团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2篇傅延龄
  • 18篇宋佳
  • 13篇张林
  • 11篇蒋跃文
  • 10篇李家庚
  • 10篇樊讯
  • 10篇陶春晖
  • 10篇周祯祥
  • 9篇刘松林
  • 7篇倪胜楼
  • 6篇杨琳
  • 4篇冯青
  • 4篇赵思佳
  • 3篇王倩
  • 3篇王倩
  • 3篇陈丽名
  • 3篇何丽清
  • 3篇叶进
  • 3篇陈传蓉
  • 2篇李晨辉

传媒

  • 8篇中华中医药杂...
  • 7篇辽宁中医杂志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6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环球中医药
  • 4篇上海中医药杂...
  • 4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医研究
  • 2篇天津中医药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医文献杂志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6
  • 7篇2015
  • 13篇2014
  • 14篇2013
  • 1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清代中医名家临床用药的附子剂量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揭示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用药剂量。方法以附子为检索词,以汤剂为示范,对清代中医名家运用附子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采用均数、百分位数和极差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并与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法定的附子剂量作对比分析。结果附子的剂量80%分布在2~16 g之间,与《中国药典》法定剂量的完全符合率为92.06%,不符合率为7.94%。结论附子在清代汤剂中的常用剂量为2~16 g。
蒋跃文樊讯陶春晖李家庚刘松林周祯祥傅延龄
关键词:附子汤剂
曹颖甫常用药剂量的统计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文章应用文献计量分析手段,对曹颖甫临床著作《经方实验录》和《曹颖甫先生医案》中的方药系统化,数字化整理,总结出现频次大于10次的30味常用药物,对其不同剂量频次分类整理,得出曹颖甫常用药物的使用剂量,借助医学统计知识计算常用药物的常用剂量范围。将曹颖甫常用药的剂量与张仲景用量比较,分析总结曹颖甫常用药物的剂量规律。本研究为经方方药剂量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为《药典》及《中药学》教材中剂量的标准设定提供更具体和详实的参考。
邓秀雯傅延龄
关键词:曹颖甫常用药
《伤寒论》方药计量中重量单位的考察被引量:17
2011年
分析《伤寒论》方药计量的继承与发展过程,认为《伤寒论》方药剂量以重量单位为主,其中"两""钱""分"各有不同含义。
何丽清傅延龄
关键词:《伤寒论》
东汉衡器量值刍议
探讨东汉张仲景经方药物剂量,认为目前对东汉衡量量值有不同认识,有的依据古代货币和嘉量核算,有的依据出土传世衡器核算,有的依据标准衡器铜权核算。由于考证对象不同,结论也不同。本文认为参照古代文献记载,依据水比重确定衡量量值...
程磐基叶进
关键词:药物剂量东汉经方
文献传递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
2013年
本文以煅龙骨为检索词,以汤剂为载体,对现代中医名家运用煅龙骨的经验方进行逐篇检索,并进行初步归纳、分析、综合。结果发现:煅龙骨在现今临床上所治疗的病症多达26种,最常用于治疗出血症、自汗症、盗汗症及带下量多症。并得到其治疗临床病症与应用剂量的关系量表,可为其临床有效、规范和安全的使用提供指导。
蒋跃文李家庚樊讯陶春晖周祯祥
关键词:量效关系中医名家出血症中医药疗法
基于古今医案分析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异常的证治规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归纳与探讨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异常的证治规律。方法手工检阅文献中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不利的相关医案,采用Excel 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1.4),采用频次分析与关联分析,对所纳入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6例医案,桃核承气汤治疗的小便异常主要见于癃闭、血淋、尿血、石淋等病症,其病机主要为:瘀热互结,热重而血瘀轻,辨证以瘀热互结证为主,主要症状为:小便异常,大便秘结,小腹满痛;舌象以舌质红或黯红、舌苔黄为常见,脉象以脉弦数或沉涩为常见。常配伍凉血清热、活血化瘀、利尿通淋之品。结论桃核承气汤治疗小便异常的辨证要点为:小便异常,大便秘结,小腹满痛,舌质红或黯红、舌苔黄,脉弦数或沉涩。
温娟刘旎王超宋佳彭越傅延龄
关键词:小便不利桃核承气汤诊治规律
麻杏石甘汤当代医案分析述评被引量:4
2015年
为全面了解麻杏石甘汤在当代中医临床的使用情况,对包含麻杏石甘汤原方4味药物的当代医家发表医案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本方在临床应用广泛,且仍以用治呼吸系统疾病为主,并以肺热壅盛为其主证,对经方的使用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但在医案记载方面,普遍存在信息记载不全及缺乏统一标准的情况。
王倩赵思佳冯青傅延龄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医案
东汉衡器量值刍议——东汉经方药物剂量再探讨被引量:10
2012年
探讨东汉张仲景经方药物剂量,认为目前对东汉衡量量值有不同认识,有的依据古代货币和嘉量核算,有的依据出土传世衡器核算,有的依据标准衡器铜权核算。由于考证对象不同,结论也不同。参照古代文献记载,依据水比重确定衡量量值,佐证东汉标准衡器量值1斤约合今250克。东汉经方药物剂量当按此量值折算。
程磐基叶进
关键词:药物剂量经方
论与经方药物计量相关的几种古秤被引量:1
2014年
对陶弘景、孙思邈、苏敬等人著作中出现的神农秤、古秤、晋秤、南秤、复秤,以及今秤、单秤、金银秤、丝绵秤和药秤进行深入的文献分析,指出神农秤是汉隋时期医生们裁减古方剂量的一种标准,它将古书成方剂量缩小至1/10使用,它不是一种秤具。苏敬所说的古秤、南秤、晋秤都是复秤,其量值约合今440 g。今秤是小秤,亦即单秤,其量值为复秤的1/2,约合今220 g。药秤、丝绵秤、药秤都是小秤,认识这几种秤对于经方本原剂量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傅延龄宋佳张林
关键词:经方
《伤寒论》真武汤证理论探讨被引量:36
2016年
真武汤证在《伤寒论》中凡两见,病机为少阴肾脏阳气虚衰,水气内停。肾阳虚水停,除可见肢体水肿,小便不利,便溏下利等证外,还常见水气上冲之表现。水气上冲,多侵犯心肝二脏:水上冲于肝,可见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等肝风内动之象,谓之"水肝病";水上冲于心,则见心悸,肢体水肿沉重,小便不利等证,谓之"水心病"。尽管症状表现不同,但少阴阳虚水停之病机则一,故均可以用真武汤以温少阴化水气。同时认为,真武汤治疗水气内停是通过调节诸多参与水液代谢之脏腑而完成:附子温补肾阳以复其主水之功,白术健脾以燥湿,生姜宣肺以散水气,茯苓淡渗利湿以利膀胱之水,芍药则走三焦肌腠活血以利水。
黄丽芳陈明
关键词:水心病真武汤《伤寒论》肾阳虚证心下悸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