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417)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宋志坚李林张锦翔姚德民刘翌勋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虚拟内窥镜
  • 3篇图像
  • 2篇图像处理
  • 2篇配准
  • 1篇电子束CT
  • 1篇电子束CT检...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豆状核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形态学
  • 1篇造影
  • 1篇人脑
  • 1篇三维可视化
  • 1篇三维数据
  • 1篇三维数据场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神经解剖
  • 1篇神经外科
  • 1篇神经外科导航

机构

  • 8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8篇宋志坚
  • 3篇李林
  • 2篇姚德民
  • 2篇张锦翔
  • 1篇赵淑民
  • 1篇王满宁
  • 1篇穆晓兰
  • 1篇李文生
  • 1篇刘翌勋
  • 1篇左焕琛
  • 1篇张翼

传媒

  • 3篇解剖学杂志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交互式虚拟内窥镜成像及应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作为虚拟内窥镜系统开发的基础性课题,本文针对虚拟内窥镜研究中交互式成像问题展开研究,以求得快速而优质的成像效果。方法:首先提出一种简单直观的坐标变换方法,便于进行交互式的虚拟内窥镜成像。其次,为解决交互式虚拟内窥镜成像的速度问题,使用精简后的光线投射法进行体绘制重建,在使其能够在保证一定图像精度的同时提高速度。结果:实验得到了满意的交互式成像效果。结论:所提出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从而为进一步开发高精度的交互式虚拟内窥镜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姚德民宋志坚
关键词:虚拟内窥镜成像效果光线投射法内窥镜系统系统开发体绘制
用模糊数学方法融合多模医学图像被引量:4
2005年
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方法来融合多模医学图像。采用改进的FCM算法分割图像,用自动模糊重分布的算法确定隶属度。在融合步骤中考虑到了16种不同图像组织的交混情况和16种上下文关系,总共256种模糊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很强的抗配准偏差能力和抗分割干扰能力,并具有稳健、快速、精确等特点。
李林张锦翔宋志坚
关键词:图像融合图像分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的电子束CT检测:一种新的钙化算法的探讨
2006年
电子束CT(E lectron beam com pu ted tom ography,EBCT)能定性定量地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钙化,而钙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正相关,并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它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检查方法。EBCT现行采用的钙化参数(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可重复性较低,变异率较高,在使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本研究利用EBCT冠状动脉扫描图像上所有钙化像素点的三维信息,设计一种新的钙化参数(钙化体积),通过对11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实验,发现钙化体积的变异率在25%百分位数、中位数、75%百分位数、均数处都较钙化面积、钙化积分小,其均数变异率差别的t检验P值分别为0.027、0.058。结果显示钙化体积可作为一种新的钙化参数。
李文生宋志坚赵淑民左焕琛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钙化电子束CT
人脑MRI和PET图像的融合方法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MRI和PET医学图像融合的方法并且应用在人脑神经解剖中。方法:以Chamfermatching为基本配准方法和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的融合方法。结果:使得融合后图像有很强的抗配准偏差能力,并且能极大程度地保留原来解剖性信息图像和功能性图像的信息。能根据融合算子的不同组合,得到倾向于不同检查仪器结果的图像。结论:通过本文方法得出的融合后图像,能在人脑解剖结构上显示出该区域的功能状态,对于了解该结构的存在、变异、病变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人脑神经解剖学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张锦翔李林宋志坚
关键词:MRIPET图像图像处理神经解剖
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基于迭代局部最近点法技术的形态学三维数据场的快速配准与融合
2005年
目的:拟开发一种全自动快速配准技术,用于临床形态学三维数据场的配准与融合。方法:用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迭代局部最近点法(ILCP)技术的形态学三维数据场的快速配准技术,用临床实际病例的CT、MRI图像进行配准实验。结果:实验得到了满意的全自动快速配准效果,结果显示ILCP法比普通ICP法快10-30倍,比最大互信息法快8-10倍;耗时可以为临床医生所接受。结论:所提出的方法是切实可行的,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穆晓兰王满宁宋志坚
关键词: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形态学三维数据场配准方法
CT结肠造影中息肉的自动识别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CT结肠造影中结肠息肉的方法,提高结肠息肉筛查的灵敏度及效率。方法:利用计算CT图像的偏导数得到等值面的几何形态,找到符合息肉特征的体素,通过区域生长及模糊分类完成对息肉的识别与分割,并将识别到的息肉用特殊颜色标记,在其引导下进行虚拟内窥镜重建。结果:自动识别方法对息肉的总体敏感度为58.8%,假阳性率为4.7个,病例,平均检查时间为15.3min。同人工方法相比,检查时间平均缩短40.5%,且对5-10mm息肉的敏感度有明显提高(P=0.046)。结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灵敏度,能加快息肉筛查的速度,可作为结肠息肉筛查的辅助手段。
张翼宋志坚
关键词:CT结肠造影结肠息肉虚拟内窥镜计算机辅助诊断
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的三维可视化及与磁共振图像的融合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依据中国虚拟人数据集对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进行三维重建并与临床影像数据进行融合,为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以中国虚拟人数据集为依据,采用图像透明的方法对尾状核、豆状核和丘脑进行手工分割,在平滑处理中运用了腐蚀与膨胀的方法,并把分割后的神经结构与病人磁共振图像进行融合,最后用表面绘制与体绘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后的图像可清晰显示尾状核、豆状核、丘脑各个神经结构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可在三维空间中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融合后的图像能同时显示虚拟结构与病人MRI图像。结论用三维可视化与MRI图像融合方法获得的图像资料,对于解剖学的教学研究以及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林刘翌勋宋志坚
关键词:尾状核豆状核丘脑配准三维重建
虚拟内窥镜关键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研究虚拟内窥镜的关键技术,并以临床试验加以验证。对不同的临床CT资料,使用研发关键技术后的虚拟内窥镜系统进行内窥镜临床试验。结果证明,采用该技术开发虚拟内窥镜系统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本文所采用的技术是可行的。
姚德民宋志坚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计算机断层扫描虚拟内窥镜图像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