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3-04B)

作品数:21 被引量:403H指数:6
相关作者:陈万权刘太国杨立军龚双军曾凡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小麦
  • 8篇锈病
  • 8篇白粉
  • 7篇条锈病
  • 7篇白粉病
  • 6篇锈菌
  • 6篇基因
  • 5篇条锈菌
  • 5篇小麦白粉
  • 5篇小麦条锈病
  • 5篇霉病
  • 5篇抗性
  • 5篇赤霉
  • 5篇赤霉病
  • 4篇小麦白粉病
  • 4篇小麦条锈菌
  • 4篇分子标记
  • 3篇小麦品种
  • 3篇镰刀
  • 3篇镰刀菌

机构

  • 17篇湖北省农业科...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泰州出入境检...
  • 1篇安阳市农业科...
  • 1篇洛阳农林科学...

作者

  • 14篇杨立军
  • 11篇龚双军
  • 10篇曾凡松
  • 9篇史文琦
  • 9篇陈万权
  • 9篇喻大昭
  • 8篇向礼波
  • 8篇张学江
  • 7篇刘太国
  • 6篇汪华
  • 5篇薛敏峰
  • 5篇高利
  • 5篇刘博
  • 4篇汪华
  • 3篇王保通
  • 2篇康振生
  • 2篇朱展望
  • 2篇井金学
  • 2篇李强
  • 2篇白耀博

传媒

  • 4篇植物保护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湖北植保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外小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和赤霉病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拓宽和丰富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提高小麦抗性、产量和品质,对国外引进的122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了温室苗期和田间成株期抗白粉病、抗赤霉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有4份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对白粉病均表现为免疫,3份材料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高抗,11份材料具有明显的成株期抗性;有3份材料对赤霉病表现为高抗,10份材料为中抗,其中有4份材料兼抗白粉病和赤霉病。整体而言,埃及和津巴布韦材料白粉病相对抗性较好,来自墨西哥国际玉米改良中心的大部分材料成株期具有白粉病抗性,这些材料对于改善中国小麦对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抗性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杨立军朱展望汪华张学江佟汉文李明菊焦春海
关键词:小麦种质资源抗病性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污染小麦后对人畜具有较大的毒害作用。为明确DON毒素在小麦籽粒中的积累数量及其与镰刀菌菌株、接菌数量、小麦品种和病害严重度的关系,试验采用单花滴注方法在5个抗病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上分别接种9个禾谷镰刀菌菌株,每个菌株接种1×106、1×105和1×104个/mL 3个分生孢子浓度,并利用ELISA法测定收获麦粒中DON毒素含量。结果表明,麦粒中DON毒素含量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禾谷镰刀菌菌株产生毒素能力不同所致。接种菌株8003、4020的所有麦粒中DON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同条件下接种其他7个菌株的小麦。当接种产毒素能力强的菌株时,小麦抗病品种表现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DON毒素积累的能力。不同接菌浓度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程度和麦粒中DON毒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条件下,接菌浓度越高,病害严重度越高,DON毒素含量也越高;反之,接菌浓度越低,病害严重度越低,DON毒素含量也越低。
封薇刘太国张敏陈万权
关键词:小麦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禾谷镰刀菌
洛阳地区吸虫塔监测中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种群动态简报
2022年
明确吸虫塔对作物蚜虫防控的指导意义,阐明河南省洛阳地区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成虫)的种群动态,为蚜虫防控提供预警信息。2016-2018年通过吸虫塔监测对洛阳地区有翅蚜及中华通草蛉动态开展调查。洛阳地区吸虫塔全年采集有翅蚜量为1.88万~2.43万头,具有2~4个高峰,主要高峰期持续时间约50 d,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周有翅蚜量达400头预示着有翅蚜高峰期的到来,高峰期有翅蚜量可占年有翅蚜量的80%以上。吸虫塔全年采集中华通草蛉量约为1.38~1.64千头,具有3-5个高峰,主要高峰期持续约3周,从5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中华通草蛉量过40头预示着中华通草蛉高峰期的到来,高峰期中华通草蛉量可占年中华通草蛉量的55%以上。结果显示,不同年份间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的高峰期发生时间和发生量均存在着差异,其中,2017、2018年两者高峰期有交集,中华通草蛉高峰期滞后有翅蚜高峰期约3-4周左右。吸虫塔可以很好地反应有翅蚜和中华通草蛉的种群动态,可以进一步开展蚜虫和天敌发生高峰期及高峰点的预测,可为农作物蚜虫的防治提供预警信息。
韩瑞华刘顺通张自启段爱菊王利霞刘长营王淑枝
关键词:有翅蚜中华通草蛉种群动态
小麦白粉菌交配型初探
小麦白粉菌(有性态:Blumeria graminis.f.sp.trtici;无性态:Oidium monilioides Nees)有性繁殖产生的子囊孢子是小麦白粉病可能的初侵染源之一,真菌有性繁殖中对性别控制起决定...
史文琦龚双军曾凡松张学江向礼波汪华薛敏峰杨立军喻大昭
关键词:小麦白粉菌交配型有性繁殖
文献传递
小麦秆锈菌特异性SSR分子标记的开发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发简单、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用于小麦秆锈菌的准确诊断和秆锈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采用FIASCO法构建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引物。【结果】根据小麦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设计1对小麦秆锈菌特异性微卫星引物Pgtfssr1(f/r),可在来自中国不同麦区的20份小麦秆锈菌分离物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9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小麦条锈菌、小麦叶锈菌和其它麦类病原真菌中未扩增出该特异性片段。病菌侵入寄主30 h后便可检测到特异性DNA片段的存在,灵敏度达到1 ng.μL-1模板DNA浓度水平。【结论】成功研发出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SSR分子标记,为小麦秆锈病早期诊断在生产上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王曦刘太国向文胜陈万权
关键词:小麦秆锈菌微卫星标记FIASCO分子检测
小麦条锈菌群体温度敏感性测定被引量:11
2013年
小麦条锈病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引起,该病害发生范围广、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小麦条锈菌侵染与繁殖均需要较低温度,过去研究表明,条锈菌在夏季最热旬均温23℃以下地区才能越夏。近年调查研究发现,
张静秋刘博陈万权刘太国高利
关键词:小麦条锈菌温度敏感性菌群体小麦条锈病低温度病害
中国小麦生产品种对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抗病性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小麦条锈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病害,抗病品种培育和利用是经济、安全、高效的防控策略。通过对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115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分小种鉴定的结果显示,供试小麦品种对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苗期对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抗病的品种9个(占参试品种的7.8%),均表现感病的品种23个(占20.0%);对条锈菌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V26均表现全生育期抗性的品种13个(占11.3%)、成株抗性品种5个(占4.3%)和慢锈性品种3个(占2.6%)。表明当前我国小麦主产区品种整体抗条锈性水平仍较低,需大力加强小麦抗条锈病育种工作,并对不同麦区小麦品种合理布局问题进行了讨论。
闫丹丹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关键词:小麦成株抗性慢锈性
湖北省小麦茎秆腐与穗腐病原菌种群与毒素类型分析及对多菌灵的敏感性比较研究
为明确引起湖北小麦秆腐与穗腐病原菌的组成与差别,于2018年5月在湖北省主要麦区(襄阳、枣阳、随州、荆州和武汉)采集小麦秆腐与穗腐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镰孢菌菌落进行纯化和单孢分离后,以形...
陈婷婷刘美玲杨立军龚双军
关键词:小麦茎秆穗腐病多菌灵
文献传递
β1-tubulin和β2-tubulin基因共同参与了禾谷镰刀菌对多菌灵的抗性
由于多菌灵的长期大面积施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已对其产生了抗药性。解析可能的抗药性机制,为多菌灵的合理使用和新药剂作用靶标的开发提供依据。为检测抗性菌株506(EC=8.4...
尹合兴曾凡松史文琦汪华张学江杨立军龚双军喻大昭
关键词:赤霉病禾谷镰刀菌多菌灵敏感性
文献传递
襄阳麦区小麦病虫害减药控害防控技术被引量:2
2016年
襄阳是湖北小麦主产区,该区域年小麦收获量占全省50%左右。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为有效推进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被提到突出位置。自2014年来,本团队联合襄阳市植保站。
杨立军黄朝炎曹邦治张勇石磊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麦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