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93660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7CB936604)

作品数:37 被引量:483H指数:13
相关作者:司友斌周静杜志敏崔红标周东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污染
  • 12篇降解
  • 9篇土壤
  • 9篇纳米
  • 7篇改良剂
  • 6篇重金
  • 6篇重金属
  • 6篇微生物
  • 6篇污染土
  • 6篇纳米FE
  • 6篇纳米FE3O...
  • 6篇黑麦
  • 6篇黑麦草
  • 6篇
  • 5篇污染土壤
  • 5篇阿特拉津
  • 5篇2,4-D
  • 4篇动力学
  • 4篇生物有效
  • 4篇生物有效性

机构

  • 27篇安徽农业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
  • 7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作者

  • 21篇司友斌
  • 10篇周静
  • 7篇崔红标
  • 7篇杜志敏
  • 6篇周东美
  • 5篇司雄元
  • 5篇梁家妮
  • 5篇王寅
  • 5篇汪玉
  • 4篇李辉信
  • 4篇范玉超
  • 4篇王伟萍
  • 4篇方国东
  • 4篇陈涛
  • 3篇郝建设
  • 3篇董元华
  • 3篇汪鹏
  • 3篇王玉军
  • 3篇李连祯
  • 3篇崔键

传媒

  • 9篇农业环境科学...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土壤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环境化学
  • 1篇Agricu...
  • 1篇十一五农业环...

年份

  • 2篇2012
  • 14篇2011
  • 12篇2010
  • 11篇2009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Fe_3O_4协同微生物对除草剂2,4-D的降解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采用纳米Fe3O4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2,4-D,提高2,4-D的降解效率,为有机氯农药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纳米Fe3O4的还原作用脱去2,4-D环上的氯原子,使其毒性降低或消除;再利用微生物的共代谢作用,引入降解菌,协同降解2,4-D。通过分析纳米Fe3O4与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纳米Fe3O4与微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纳米Fe3O4对2,4-D有还原降解作用,投加纳米Fe3O4体系中2,4-D浓度降低、氯离子浓度升高,纳米Fe3O4对2,4-D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微生物能以2,4-D为C源,投加降解菌体系中2,4-D浓度降低、微生物生长的OD600值增大,2,4-D为微生物生长提供营养;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能明显加快2,4-D的降解,7 d时2,4-D的残留率降至35.7%,远低于纳米Fe3O4或微生物单独降解体系中2,4-D的残留率。采用微生物对中间产物2,4-DCP进行降解,反应5 d时,2,4-DCP的残留率为50.1%,相应地,降解菌生长的OD600值为3.29。【结论】纳米Fe3O4/微生物联合体系对2,4-D的降解效率显著高于单一纳米Fe3O4或微生物体系;纳米Fe3O4能够刺激微生物的生长,2,4-D还原降解的中间产物2,4-DCP比2,4-D更易于被微生物降解。
王伟萍司友斌
关键词:纳米FE3O4微生物2,4-D联合降解
针铁矿吸附诺氟沙星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3
2011年
根据OECD Guideline 106批平衡实验.分别研究了pH值对针铁矿吸附诺氟沙星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量的影响以及诺氟沙星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可能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不同pH值(3.5,5.0,5.6和6.2)时,诺氟沙星在经历了约6h的快速吸附阶段后,均进入缓慢吸附阶段,吸附平衡时间为48h.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pH值条件下诺氟沙星针铁矿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影响吸附量大小的pH值依次为5.6>5.0>6.2>3.5,主要决定于诺氟沙星和针铁矿的不同形态间的乘积之和,针铁矿表面的吸附作用主要以诺氟沙星的兼性离子为主.吸附等温线较好地符合Freundlich方程,温度从15℃升高到35℃时,拟合系数1/n从0.43升至0.61,表明温度升高减弱了针铁矿对诺氟沙星的非线性吸附.ΔH0=-39.45kJ/mol和ΔG0<0表明吸附是自发进行的放热过程,且以离子交换为主,同时可能存在着偶极间作用力和氢键力等作用.ΔS0<0表明吸附过程中熵在减小.
顾维赵玲董元华汤莉莉
关键词:针铁矿诺氟沙星PH值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
Influences of Charcoal Amendment on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Isoproturon in Soils被引量:4
2010年
In order to prevent pesticide leaching from soil, the effects of charcoal amendment on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isoproturon in soils were studied and the mechanisms in reducing the loss of isoproturon from soils were suggested.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isoproturon in five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of charcoals and three different soils were studied using batch equilibra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well fitted by the Freundlich empirical equation. Charcoal had a grea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isoproturon, and the smaller the particle size of charcoal, the more the adsorption of isoproturon. The amendment with charcoal could greatly improve the adsorption of isoproturon in soils. The adsorption of isoproturon in soils in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charcoal amended (r= 0.9568**, P 〈 0.01). Desorption of isoproturon from charcoals and soils showed significant hystersis which was shown by the higher adsorption slope (1/nsds) compared to the desorption slope (1/ndes. The hysteresis effects of charcoal on desorption of isoproturon were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tent of charcoal in the soils, and the hysteresis index (H) increased with the rate of charcoal amended. Observation of environmental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SEM) exhibitted the fine pore structure and special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ed charcoal. Analysis of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a (FTIR) of isoproturon adsorbed on charcoal suggested probable bonding interactions between isoproturon and charcoal.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charcoal amendment may be an effec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for controlling pesticide desorption and leaching in soils.
TIAN ChaoWANG Mi-daoSI You-bin
关键词:ISOPROTURONDESORPTION
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水质和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价研究被引量:26
2008年
通过对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周边25个地表水、8个浅层地下水和19个稻米样品中重金属Cu、Zn、Pb、Cd、As含量的测定,发现该区地表水受到Cd、As的污染,在水作和旱作时超标率均在40.0%以上;浅层地下水受到Cd、Pb的威胁。稻米受到重金属Cu、Pb、Cd、As的复合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超标率达100%,重度污染率达76.9%,其最高含量为标准(0.2 mg/kg)的37.6倍;其次为Cu、As、Pb,其超标率分别为38.5%,23.1%和15.8%。
周静崔键梁家妮
关键词:水环境稻米重金属污染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影响被引量:30
2011年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对重金属污染土壤Cu/Cd形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提高了土壤pH,其中3%和5%添加剂量处理60 d后使土壤pH分别提高了1.23个和1.35个单位;纳米羟基磷灰石显著减少了毒性较强的离子交换态Cu/Cd的含量,增加了毒性中等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及毒性最低的残留态Cu/Cd含量,使Cu/Cd由植物可利用态向潜在可利用态转变;纳米羟基磷灰石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3种酶活性与Cu/Cd形态分布的相关性表明,过氧化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对土壤重金属Cu/Cd活性变化比较敏感,可以作为重金属Cu/Cd污染土壤的评价指标。
崔红标田超周静范玉超司友斌杜志敏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CUCD酶活性
利用国产GC建立土壤中多氯联苯快速检测方法
2010年
[目的]寻找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为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的监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手段。[方法]采用超声-振荡萃取,国产气相色谱仪检测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含量。[结果]在气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70℃;柱温220℃;检测器温度280℃;电源1nA;流速10ml/min;30.00m×0.53mm×1.00μmOV-1701毛细管柱;进样量2μl,检测得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2193.8x+20.617,r=0.9993;y=3682.5x-58.52,r=0.9993;y=7291.1x-64.148,r=0.9996;并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5%~105%、87%~110%、84%~108%;RSD值分别为1.104%、3.213%、4.316%。[结论]该方法中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回收率较高、重现性好,检测效果达到了进口气相色谱的检测水平,是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
司雄元檀华蓉夏静司友斌陈涛王寅
关键词:多氯联苯
四种改良剂对铜和镉复合污染土壤的田间原位修复研究被引量:58
2012年
研究了石灰、磷灰石、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对冶炼厂周边Cu、Cd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效果。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作为田间修复植物,采用植物重金属吸收性、土壤重金属化学提取性及土壤溶液重金属浓度变化等作指标来评价修复效果,并研究了黑麦草对Cu、Cd的吸收与土壤、土壤溶液中Cu、Cd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石灰高添加剂量(石灰占污染土壤耕作层质量的0.4%)处理黑麦草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最好,显著降低了重金属毒性,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及其对重金属的富集;石灰和磷灰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降低了污染土壤交换态Cu含量;石灰、磷灰石和蒙脱石各添加剂量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溶液pH并显著降低了其Cu、Cd浓度。黑麦草地上部、根中Cu浓度与土壤交换态Cu及土壤溶液Cu浓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杜志敏郝建设周静李辉信高倩圆崔红标郑学博马超梁家妮
关键词:改良剂黑麦草
四种改良剂对Cu、Cd复合污染土壤中Cu、Cd形态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9
2011年
以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作为修复植物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石灰、磷灰石、蒙脱石、凹凸棒石4种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中Cu、Cd形态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良剂提高了污染土壤pH,降低了土壤可交换态(EX)Cu、Cd含量;改良剂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每种改良剂对土壤酶活性增加幅度随其添加剂量增加而增大;土壤酶活性与土壤EX态Cu、Cd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土壤pH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高剂量石灰(石灰占污染土壤耕作层质量的0.4%)和高剂量磷灰石(磷灰石占污染土壤耕作层质量的2.32%)处理钝化污染土壤中Cu、Cd及提高土壤酶活性效果最好。
杜志敏郝建设周静高倩圆祝红红徐琳崔红标李辉信
关键词:改良剂化学形态土壤酶活性
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围坝下水田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评价被引量:5
2009年
通过对某冶炼厂综合堆渣场围坝下水田土壤环境及生物的调查与采样,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与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域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综合堆渣场渗漏污水,且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其中Cu和Cd为主要污染元素,其超标率达100%,最高含量分别达到415.54mg·kg-1和6.87mg·kg-1;其次是As和Zn,其超标率分别为55%和18%,最高含量也分别达71.99mg·kg-1和503.31mg·kg-1;Pb没超标;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引起了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下降,其中产量与对照区相比,减产幅度为35%~70%,稻米中Cu、Cd和As的含量均已经超过国家制定的食品卫生限量标准。
梁家妮周静马友华崔键徐笠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特征
粘土矿物固定化微生物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研究被引量:13
2009年
以粘土矿物为载体,采用吸附挂膜法对已筛选的阿特拉津降解菌株进行固定化,并应用固定化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阿特拉津。结果表明,该菌株在粘土矿物上生长良好,根据菌种生理生化特性、环境扫描电镜图片以及16S rDNA基因的相似性分析初步鉴定该菌株为Ochrobactrum sp.。接种降解菌能明显加快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粘土矿物固定化微生物的降解效果要明显优于游离菌,粘土矿物粒径越小,固定化微生物的降解效果越好,纳米粘土矿物固定化微生物的降解效果要好于原粘土矿物。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过程,不同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速率不同。阿特拉津在红壤、砂姜黑土、黄褐土中的降解半衰期(t1/2)分别为36.9、49.1、55.0 d,投加纳米蒙脱石固定化降解菌后的半衰期则分别为16.3、25.3、21.7 d。
汪玉王磊司友斌孟雪梅
关键词:阿特拉津微生物固定化粘土矿物降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