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70403-2006BAC01B03-02-02)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相关作者:董祥吴琼黎明晓蒋海昆苗青壮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山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地震
  • 1篇震前
  • 1篇强震
  • 1篇强震前
  • 1篇中小地震
  • 1篇小地震

机构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篇宋金
  • 1篇苗青壮
  • 1篇蒋海昆
  • 1篇黎明晓
  • 1篇吴琼
  • 1篇董祥

传媒

  • 1篇地震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国大陆7级强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给出加速模型拟合的穷举方法,以中国大陆21次6.8级以上地震为例,在单个震例详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大陆7级左右地震前地震应变释放的群体特征。总的来看,7级左右地震前中小地震应变释放模式可分为5类,第Ⅰ类是震前震中周围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加速、震中附近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减速(DA),约占38%;第Ⅱ类是震中附近较大范围应变释放减速、较小范围应变释放加速(AD),约占19%;第Ⅲ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加速特征(ASR),约占14%;第Ⅳ类仅能检测出应变释放的减速特征(DSR),约占24%;第Ⅴ类仅1例,各种尺度的时、空范围内,基本上呈现应变匀速释放特征(LSR)。前兆性地震序列应变加、减速释放的持续时间一般相差3-6年,这表明增强基础上的平静往往是强震前中小地震活动典型的应变释放特征。DA模式中震前具有稳定的应变加、减速释放特征的临界区域范围平均来看大约分别是震中附近260-400 km及100-200 km,大约分别是7级左右地震平均破裂尺度的3-5倍及1-2倍;AD模式与此相反。模型参数m值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就应变释放加速现象而言,无论何种应变释放模式、无论应变释放的绝对量如何,其加速释放速率大体相当。而从应变释放减速情形来看,"外围增强、内部减弱"的DA模式,其应变减速释放特征最为明显。
蒋海昆苗青壮董祥吴琼黎明晓宋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