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772005)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邓元王瑶张艳景宋袁曾张志伟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热电性能
  • 2篇溅射
  • 2篇磁控
  • 2篇磁控溅射
  • 1篇电性能
  • 1篇英文
  • 1篇射频磁控
  • 1篇射频磁控溅射
  • 1篇射频磁控溅射...
  • 1篇输运
  • 1篇热电
  • 1篇热电薄膜
  • 1篇热电材料
  • 1篇碲化铋
  • 1篇料制
  • 1篇模板法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线
  • 1篇介电
  • 1篇介电性

机构

  • 4篇北京航空航天...

作者

  • 4篇邓元
  • 3篇王瑶
  • 1篇曹丽莉
  • 1篇林桢
  • 1篇谭明
  • 1篇史永明
  • 1篇李娜
  • 1篇张志伟
  • 1篇罗炳威
  • 1篇杨萌
  • 1篇祝薇
  • 1篇宋袁曾
  • 1篇张艳景

传媒

  • 3篇无机材料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射频磁控溅射制备层状Bi-Te薄膜及热电性能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具有特殊层状纳米结构的碲化铋热电薄膜.以Bi2Te3为靶材,在不同基底温度和沉积时间下制备了薄膜,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成分分析,同时测试了薄膜的电导率和Seebeck系数.结果表明,基底温度是影响薄膜微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较高的基底温度利于层状结构的形成和功率因子的提高,400℃基底温度下制备薄膜的功率因子最优.然而,所有薄膜均显示不同程度偏离Bi2Te3的化学计量比而缺Te,优化薄膜成分有望进一步提高薄膜的热电性能.
张志伟王瑶邓元谭明
关键词:碲化铋射频磁控溅射热电性能
Te纳米线模板法加工Bi_2Te_3-Te片式棒热电材料(英文)
2010年
以碲纳米线为模板,采用简便的回流法大规模合成了Bi2Te3-Te片式棒一维材料,产量达到90%.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透射电镜对样品进行了分析.系统的研究了KOH、EDTA以及反应时间对产物结构的影响,提出了这种异质结构的形成机制.本制备方法可以推广到合成其它金属和半导体的一维特殊纳米结构.
邓元李娜王瑶杨萌
关键词:纳米线回流法模板法
高性能Al/PVDF复合材料制备及介电性能被引量:3
2009年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为基体,选用普通的铝粉为填充组分,采用一种简单的溶液共混的方法制备了两相复合厚膜材料,运用TEM、SEM手段对复合物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铝粉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介电常数、介电损耗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粉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材料的介电常数,而且还具有很低的介电损耗,材料并未出现明显的渗流效应。
邓元张艳景宋袁曾
关键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介电性能
铜对双靶共溅制备热电薄膜输运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双靶共溅法制备了铜掺杂的碲化铋锑热电薄膜,铜与碲化铋锑共溅的方法有利于形成沿c轴方向择优生长的碲化铋锑薄膜。结果表明,铜原子均匀的掺杂在碲化铋锑薄膜材料中。由于铜原子有利于提高载流子迁移率,薄膜材料的电导率随着铜掺杂比例的提高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当铜靶的溅射功率为20 W时,可以得到最高的电导率,同时功率因子的最佳值可提升到20μW/(cm·K2)。
曹丽莉王瑶邓元罗炳威祝薇史永明林桢
关键词:半导体热电性能磁控溅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