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5019)
- 作品数:20 被引量:195H指数:8
- 相关作者:刘海映王波陈雷张秀梅李凡更多>>
- 相关机构: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鼠尾藻池塘越冬栽培生态观察
- <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系大型海藻,属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是我国沿海常见的大型藻类。鼠尾藻含有丰富的褐藻多酚、多糖类活性物质,在医药、保健、化工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
- 胡凡光王志刚李美真徐智广王翔宇
- 文献传递
- 口虾蛄胚胎发育的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在室内控温条件下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口虾蛄从产卵到初孵假溞状幼体,需要经历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膜内无节幼体期、膜内溞状幼体期6个主要时期;水温为(21±1)℃、盐度为29时,口虾蛄胚胎发育历时18 d;水温、洞穴、光周期、饵料等因素均能影响亲虾蛄抱卵和幼体孵化。
- 刘海映秦玉雪姜玉声王桂娥
- 关键词:口虾蛄人工繁殖胚胎发育
- 绿鳍马面鲀胚胎和仔鱼早期发育的初步观测被引量:7
- 2011年
-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观测绿鳍马面纯受精卵的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绿鳍马面纯的卵为球形沉性的粘性卵,卵径平均为644μm,未受精卵及早期胚胎有油球多个;在18.7~19.2cc水温条件下孵化,受精后约40—50min胚盘形成,1h10min进入卵裂期,6h10min进入高囊胚期,9h20min进入低囊胚期,10h后进入原肠胚.21h40min后听囊形成,23h40min后形成柯氏囊,41h30min后耳石形成,多数胚胎油球溶合为1个,50h后胚体环绕卵黄达1.3周以上,73.5h陆续孵出,孵化积温为1375-1411℃·h。初孵仔鱼呈前位抱卵方式,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端,85h后开口摄食,5~6d卵黄囊和油球吸收完,8d第1背鳍棘突出背鳍膜,18d发育到稚鱼期。
- 王波王宗兴范士亮姜美洁刘振华
- 关键词:绿鳍马面鲀受精卵胚胎仔鱼发育
- 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现状被引量:21
- 2013年
- 2011年对莱州湾20个站位进行了4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运用功能群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莱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的功能群组成及多样性。结果表明:2011年共发现177种大型底栖动物,以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为主,各功能群所含种类占全部种类的百分比依次为C>D>Pl>O>Ph,栖息密度百分比依次是Pl>D>C>O>Ph,生物量百分比依次是Pl>C>D>O>Ph;通过聚类分析可将20个站位分为3组;各功能群的种类数、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在季节变化上均无显著差异,各功能群的丰富度指数(d)依次是C>D>Pl>O(Ph功能群除外),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均匀度指数(J')依次是C>D>O>Pl,季节间差异不显著,多样性指数(H')依次是C>D>Pl>O,季节间差异不显著;种类多样性和功能群多样性呈显著线性正相关;ABC曲线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其食物来源共有4个营养级,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占第Ⅱ、Ⅲ、Ⅳ营养级,各营养级之间构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 李少文刘元进李凡张莹徐宗法吕振波王田田张爱波
- 关键词:功能群大型底栖动物营养级
- 莱州湾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被引量:15
- 2014年
- 2010?2011年对莱州湾莱州海域和招远海域人工鱼礁区及附近海域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进行了水平和垂直拖网调查,以期为研究人工鱼礁对产卵鱼类的诱集效果以及对鱼卵和仔稚鱼的庇护效应等提供参考资料。调查结果表明:2010年调查海域共采集鱼卵16 088粒、仔稚鱼2 487尾,隶属于7目14科19属19种,其中,鱼卵样品以鲱形目(Clupeiformes)最多,鲻形目(Mugiliformes)次之,而仔稚鱼样品以鲻形目最多,颌针鱼目(Beloniformes)次之;2011年共采集鱼卵9 948粒、仔稚鱼1 778尾,隶属于4目14科21属21种,其中,鱼卵和仔稚鱼样品均以鲈形目(Perciformes)最多,鲱形目次之。2年间莱州和招远调查海域鱼卵样品的唯一优势种均为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仔稚鱼样品均以油(Sphyraena pinguis)优势度最高,但两海域均不存在仔稚鱼优势种。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稳定性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人工鱼礁区的鱼类浮游生物量多于非礁区。综合分析认为,人工鱼礁区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但多为低级小型鱼种,人工鱼礁对近海生物资源养护和修复效果需进行长期的监测与评价。
- 高东奎赵静张秀梅张沛东李文涛
- 关键词:鱼卵仔稚鱼资源养护
- 东海蓝圆鲹的摄食习性被引量:42
- 2012年
- 以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东海灯光围网采集到的叉长范围为52~276 mm的444尾蓝圆鲹为对象,对其胃含物进行分析,应用K-W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季节和发育阶段条件下蓝圆鲹的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圆鲹的摄食种类有80余种,浮游甲壳类(主要包括浮游甲壳类幼体、磷虾和桡足类等)和小型鱼类为其主要食物类群。若按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排序,优势饵料种类最高的是七星底灯鱼(IRI%为40.44%),其次是口虾蛄Alima幼体(IRI%为14.24%)、太平洋磷虾(IRI%为11.26%)等。统计分析检验表明,蓝圆鲹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系数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叉长变化(P<0.01),摄食强度春季最高,秋季和夏季相对较高,而冬季最低;叉长50~99 mm和200~299mm的蓝圆鲹的摄食强度较高,其余叉长的强度相对较低。食物组成也随季节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春季主要以七星底灯鱼和口虾蛄Alima幼体为食,夏季主要以甲壳类幼体为食,秋季主要以七星底灯鱼和太平洋磷虾为主食,冬季食物匮乏,小型桡足类丽隆剑水蚤和糠虾类占其食物组成的很大比例。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蓝圆鲹叉长200 mm是其摄食取向的拐点,小于这个叉长的蓝圆鲹以浮游甲壳类为主,大于这个叉长的以捕食小型鱼类为主,随着叉长的增大,蓝圆鲹更多的以游泳动物为食。根据蓝圆鲹摄食饵料的类群变化,东海蓝圆鲹的营养级为3.55,属于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混合食性的肉食性鱼类。
- 蒋日进徐汉祥金海卫周永东贺舟挺
- 关键词:蓝圆鲹食性营养级
- 基于海底栅格表面模型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传统的投影面积计算方法未充分考虑海底坡度等因素影响的问题,以传统计算方法为基础提出一种改进的计算方法,即对海底等深线矢量数据进行栅格化处理,生成海底栅格表面模型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取坡度信息,生成坡度正割值,将投影面积与坡度正割值进行叠加处理,最终得到海底地形表面积,将表面积和投影面积分别与底栖生物采样数据进行叠加,比较采用两种方法得出的底栖生物资源量。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和改进方法得出的底栖生物量存在较大差异,采用海底表面积计算底栖生物量可以更加准确、真实地反映海底底栖生物资源量的分布格局。
- 李轶平王彬孙明付杰于旭光董婧
- 关键词:底栖生物表面积
- 星斑川鲽形态特征及相关参数的观测被引量:8
- 2010年
- 为了给星斑川鲽的分类和种质鉴定提供基础资料,采用传统的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人工养殖星斑川鲽的外部形态性状及内部组织器官系统地进行了观测和描述,采用生物统计法对星斑川鲽可量性状进行回归分析。星斑川鲽可量长度性状之间为线性关系,全长与体长回归方程为lt=1.3864lb-0.3035;体重与可量长度性状之间为乘幂函数关系,体重与体长回归方程为m=0.0339lb^3.0606。结果表明不同地方种群间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星斑川鲽的头颅骨骼特征具有鲽形目鱼类的共同特征,在筛骨区和眼区骨骼向有眼侧偏移,尾舌骨呈弓形。左右下咽骨前半部分愈合在一起,下咽齿小;具一对较薄的耳石,有5~6个乳状突。星斑川鲽属“I”型胃,幽门垂有2~4个;解剖的左眼型星斑川鲽肝脏全部在有眼侧,而右眼型星斑川鲽肝脏多在无眼侧,部分在有眼侧。
- 王波孙萍方华华姜美洁徐宗军刘振华
- 关键词:星斑川鲽内部结构
- 口虾蛄proPO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组织表达被引量:5
- 2013年
- 口虾蛄是海湾底拖网渔业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种类,分布广泛。其自然资源日渐衰退,人工育苗技术获得成功后,口虾蛄养殖过程中病害问题及其防治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口虾蛄免疫系统的核心酶——酚氧化酶(PO)的分子结构及该基因的组织表达,从而在分子水平上深入探究其免疫机理。采用反转录PCR(RT-PCR)与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技术从口虾蛄血细胞中克隆了酚氧化酶原(O-proPO)基因,cDNA全长为2436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2142bp,编码713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82446Da,等电点(pI)为8.78。该基因与Genbank上登录的斑节对虾、凡纳滨对虾、罗氏沼虾、短沟对虾、日本对虾proPO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分别为82%、76%、76%、72%、70%。序列分析表明O-proPO为proPO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多个免疫调节作用位点。系统进化分析显示O-proPO与十足目种类的proPO为同一分支的2个亚群,而后于丰年虫的proPO形成一分支。O-proPO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血淋巴和肠中表达,但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明显高于肠。
- 刘海映刘连为姜玉声隋宥珍陈雷
- 关键词:口虾蛄酚氧化酶原分子克隆
- 鼠尾藻池塘栽培生态观察
- <正>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Mert.)O.Kuntze]隶属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暖温带性海藻,在我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均有分布。鼠尾藻具...
- 胡凡光王志刚李美真徐智广王翔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