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2003]14)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束汉生朱成郭之通王淮王昊更多>>
相关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厦门市第三医院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蚌埠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骨髓
  • 3篇骨髓基质
  • 3篇骨髓基质细胞
  • 3篇分化
  • 2篇营养因子
  • 2篇诱导分化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
  • 2篇神经营养因子
  • 2篇帕金森
  • 2篇帕金森病
  • 2篇细胞源
  • 2篇细胞源性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细胞
  • 2篇胶质细胞源性

机构

  • 2篇厦门市第三医...
  • 2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3篇束汉生
  • 2篇郭之通
  • 2篇朱成
  • 1篇张弋
  • 1篇汪恩焕
  • 1篇闫秀琴
  • 1篇王昊
  • 1篇周钟阳
  • 1篇王淮
  • 1篇朱成
  • 1篇闫秀琴
  • 1篇王昊
  • 1篇温振东
  • 1篇王淮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骨髓基质细胞脑内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06年
束汉生郭之通朱成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细胞移植诱导分化帕金森病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元分化的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体外能否诱导骨髓基质细胞(BMSCs)向多巴胺(DA)能神经元分化及可能机制。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成年SD大鼠胫骨内骨髓组织,分离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将增殖传代至第5代的BMSCs随机分为GDNF诱导组和对照组。继续培养7 d后,应用BrdU/GFAP、BrdU/NeuN和TH免疫荧光单标和双标技术检测BMSCs增殖和分化情况。结果两组BMSCs继续培养7 d后,增殖仍然活跃,有部分细胞向神经元和胶质样细胞分化,呈BrdU/GFAP、BrdU/NeuN和TH阳性表达,但GDNF组的增殖力更强,向神经元和TH神经元分化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GDNF能促进BMSCs的增殖和诱导BMSCs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样细胞,其中少部分可分化为TH神经元(即DA能神经元)。
束汉生朱成郭之通张弋王淮王昊闫秀琴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培养分化神经元
GDNF诱导分化骨髓基质细胞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诱导分化骨髓基质细胞(BMSCs)脑内移植对帕金森病(PD)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纯化的BMSCs,用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和GDNF诱导分化。分别将经GDNF诱导分化(A组)和未经GDNF诱导分化(B组)的BMSCs移植到P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PD模型对照组(D组)。于不同时间点检测大鼠旋转行为变化,运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结果①旋转行为检测显示,C组和D组在所有时间点未见明显变化;在移植后7~30 d,A组和B组分别与C组和D组比较,旋转行为明显减少(P<0.05);A组比B组旋转行为减少更为显著(P<0.05)。②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显示,A组与B组比较,GFAP和TH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但各组自身各时程比较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组的BMSCs脑内移植有效地改善了PD大鼠模型的旋转行为,提高了移植后TH阳性细胞的数量。
束汉生朱成王淮王昊汪恩焕温振东周钟阳闫秀琴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帕金森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