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X050)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弢李思凡陶晓辉陈建国师俊华更多>>
-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印顺对菩萨观念的源流考被引量:1
- 2012年
- 印顺认为,佛教在印度本土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是它逐渐背离初期佛教"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蜕变为以"欲界的低级天神"为中心的宗教。为借鉴这一教训来探求当代中国佛教的复兴之路,他按照"契理契机"的方法论考察了大乘佛教的核心观念———菩萨观念在印度佛教中从无到有、从人而天、从天而神的流变过程。
- 李思凡徐弢
- 关键词:印顺菩萨天神
- 佛耶比较视域中的《坛经》心性论和修行观
- 2013年
- 《坛经》没有像《圣经》那样充分肯定"色身"的实在性和价值,而认为只有从蕴含自心自性的"法身"中才能修得真正的功德和解脱,但是它亦没有从灵肉对立的二元立场把"色身"及其所属的物质世界看成是阻碍宗教修行的罪恶阴暗的东西。同时,由于《坛经》中的自心自性并不像耶教的上帝那样是一个超越于人类之外的"完全的他者",所以它的修行目的不是为了寻求"自有永有"的造物主的护持和拯救,而是为了领悟内在于人的法身中的"本不生灭"而又"能生万法"的真空自性。
- 徐弢师俊华
- 关键词:坛经心性修行
- 基督教哲学中的肉身观念发微
- 2015年
- 基督教哲学中的肉身观念反映了《圣经》对于尘世生活的复杂态度。一方面,《圣经》中的上帝本身就是“一个灵”,而耶稣和使徒亦曾多次发布过“我的国不属这世界”和“血肉之体不能承受神的国”的教训。另一方面,《圣经》又没有宣扬肉身及其所属的物质世界的虚幻不实,反而一再强调耶稣道成肉身、死而复活及其人性生活的意义。与这种对尘世生活的复杂态度相适应,基督教哲学中的肉身观念体现了两个必须兼顾的信仰前提:既要顾及灵魂的优越与灵肉分离的可能,又无法否定肉身的价值与灵肉统一的必要。
- 徐弢苏雷
- 关键词:基督教哲学圣经肉身
- 从人的个体性视角看奥古斯丁与朱熹的心身学说
- 2012年
- 奥古斯丁把人的灵魂同身体割裂开来,并且仅仅从内在于灵魂的理性、自由和智慧来说明人所具有的"上帝的形象",所以他最终因为片面强调上帝的子民在精神灵性上的合一性而忽视了他们作为个体的独特性与现世生活的多样性。朱熹虽然继承了先秦儒家注重形体和形神统一的传统,却未能认识到精神存在的相对独特性及其与物质存在的差异性,所以他对个体性的认识很容易被"理一"的绝对性所取消。
- 徐弢李思凡
- 关键词:奥古斯丁心身问题个体性
- 试论阿奎那灵魂学说中的信仰与理性
- 2012年
- 在阿奎那的灵魂学说中,信仰与理性是两个有着内在联系的构成要素。如果没有信仰的帮助,他不可能完成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改造和超越。如果没有理性的参与,他也不可能完成对奥古斯丁神学的发展和重构,并把新的含义赋予相关的基督教教义。
- 陈建国徐弢
- 关键词:灵魂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