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2001Z025)
-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4
- 相关作者:叶功富林捷洪伟陈碧华罗美娟更多>>
- 相关机构: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国家林业局科研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武夷山黄山松林主要种群的地形格局被引量:3
- 2005年
- 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探讨了武夷山黄山松林8个主要种群沿小地形梯度的格局特征。结果显示:黄山松种群重要值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在>1 550 m海拔梯度上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地位,其在各坡度梯度和坡向梯度上优势地位都很明显;揭示了黄山松林8个主要种群沿山地地形梯度的数量变化特征及其分布的间断状况,显示了彼此之间鲜明的地形格局差异,反映出各主要种群对地形环境的适应力及其差异。
- 宋萍洪伟吴承祯封磊兰思仁
- 关键词:主要种群
-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2
- 2005年
-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387,均匀度指数为0.6863;其乔木层、灌木层和藤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较高,均匀度也较高,它们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751、3.7983和2.3357,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8241、0.8619和0.7169。由于草本层的优势种在个体数上的优势导致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6733,均匀度指数为0.2710。
- 林捷叶功富何建源谭芳林罗美娟汪家社金昌善徐自坤
- 关键词:丝栗栲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
- 闽江下游福建青冈次生林群落的生物量特征被引量:19
- 2006年
-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闽江下游黄槠林自然保护区福建青冈次生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94.990 t.hm-2,其中树干为220.516 t.hm-2(55.82%),枝为48.229 t.hm-2(12.21%),叶为11.449 t.hm-2(2.90%),根为89.336 t.hm-2(22.62%)。生物量绝大部分积累于乔木层(89.95%)。群落各组成树种中福建青冈占显著优势,栲树、青冈、拟赤扬、黄瑞木等为群落重要伴生树种,制约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生境。
- 黄典忠
- 关键词:闽江下游福建青冈次生林生物量
- 闽中山地天然林林隙动态及自然干扰特征被引量:6
- 2005年
- 对大田县龙坑村尖奇山天然林中7个林隙进行调查, 探讨了闽中山地天然林林隙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 该天然林林隙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或近圆形, 椭圆的长短轴比率不随林隙大小而变化, 都在1 14左右; 扩展林隙(EG)和树冠空隙(CG)在热带山地雨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8 61%和27 66%, 干扰频率分别为1 572%·a-1和0 553%·a-1 林隙干扰返回间隔期约为180a EG大小为300 ~1 000m2, 平均约为560m2, 大多数CG大小为80 ~400m2,平均约为200m2 大多数林隙是在50a以内形成的, 而10 ~50a之前形成的林隙最多 大多数林隙是由1~5株形成木创造的, 而由2~4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 林隙形成木通过干基折断死亡的形式存在 龙坑村尖奇山天然林中的林隙主要是由10余个树种创造的,其中不仅有第1层的树种, 而且还有第2、3层的树种 最后以林隙动态理论为基础,
- 陈碧华洪伟叶功富
- 关键词:林隙自然干扰
- 南酸枣人工幼林根系与其树高、胸径的分形特征被引量:3
- 2005年
- 南酸枣为我国南方的多用途优良阔叶树种。依据3年和5年生的5种南酸枣林分类型林木的根系及树高、胸径的观测数据,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南酸枣人工幼林林木的根系与其树高、胸径的分形关系特征,揭示了林木根系的生长过程及其生物量的积累与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根系与树高、胸径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分形关系,说明南酸枣人工幼林根系生物量的累积及其空间分布是一个分形生长过程,它服从分形维数D值规律增长;根据分形模型可以估算林木根系的生产力。
- 朱慧
- 关键词:南酸枣人工幼林根系树高胸径
- 武夷山丝栗栲天然林群落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被引量:8
- 2006年
- 采用标准木法(乔木层)及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丝栗栲天然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森林总生物量为312.082 t/hm2,其中树干为172.968 t/hm2(55.42%),枝为40.677 t/hm2(13.04%),叶为10.199 t/hm2(3.27%),根为67.485 t/hm2(21.62%),生物量绝大部分积累于乔木层(78.99%)。群落各组成树种中丝栗栲占显著优势,浙江润楠、黄瑞木、树参、虎皮楠等为群落重要伴生树种,制约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和生境。
- 林芳
- 关键词:丝栗栲天然林生物量
- 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及自然干扰特征被引量:1
- 2008年
-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星村镇桐木村茅排及观测站附近天然林中3个样地共25个林隙进行调查,探讨了武夷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隙动态及自然干扰规律。该天然林林隙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椭圆的长短轴比率EG和CG有所不同,平均分别为1.36和2.14;扩展林隙(EG)和树冠空隙(CG)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80.18%和28.37%,干扰频率分别为1.604%·a^-1和0.567%·a^-1。林隙干扰返回间隔期约为176a。EG大小一般变化在140—613m^2左右,平均约为241m^2,大多数CG大小一般都变化在75~467m。左右,平均约为85.1m^2。林隙一般是在50a以内形成的,而30~40a之间形成的林隙最多。大多数林隙是由1—3株形成木创造的,而由1株形成木创造的林隙最多。林隙形成木通过于基折断死亡的形式存在。星村镇桐木村茅排及观测站附近天然林中的林隙主要是由10多个树种创造的,其中不仅有第1层的树种,而且还有第2、3层的树种。最后以林隙动态理论为基础,对武夷山常绿阔叶林的经营管理提出了参考意见。
- 陈碧华叶功富林捷乐通潮何建源何伟池善燕黄克鼎高元竟
- 关键词:林隙自然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