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60256)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谢鹏杨方玖杨胜波罗怀香罗澜更多>>
相关机构:遵义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肌内
  • 4篇肌内神经
  • 3篇脑瘫
  • 2篇神经分布
  • 2篇脓毒
  • 2篇脓毒症
  • 2篇肌内神经分布
  • 1篇心排血量
  • 1篇休克
  • 1篇旋前圆肌
  • 1篇血量
  • 1篇血细胞
  • 1篇幼儿
  • 1篇预后
  • 1篇折手
  • 1篇指浅屈肌
  • 1篇肉毒
  • 1篇肉毒毒素
  • 1篇神经肌
  • 1篇神经肌肉

机构

  • 5篇遵义医学院
  • 4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遵义医学院附...
  • 1篇堪萨斯大学
  • 1篇遵义市红花岗...

作者

  • 5篇谢鹏
  • 3篇杨方玖
  • 2篇罗怀香
  • 2篇杨胜波
  • 1篇朱光琼
  • 1篇李寿田
  • 1篇洪剑飞
  • 1篇徐燕
  • 1篇杨文
  • 1篇罗澜
  • 1篇张晓明
  • 1篇李远兵

传媒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四川解剖学杂...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神经肌肉接头参与肌肉萎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19年
肌肉萎缩是一组进行性骨骼肌细胞退化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质量减少及肌肉功能减退,常见原因包括长期营养不良、废用、去神经支配等。临床上常继发于消耗性疾病,也可见于各种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接头(NMJ)作为运动神经元末梢与骨骼肌之间的"桥梁",在肌肉萎缩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肌肉萎缩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改变及其在临床方面的应用,旨在为后续研究提供思路及参考。
王文康谢鹏
关键词:神经肌肉接头肌肉萎缩
幼儿长收肌和短收肌肌内神经支配区的分布定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研究幼儿长收肌和短收肌肌内神经支配区的分布定位,并探讨其可能意义。方法血管灌注和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幼儿长收肌和短收肌肌内神经和血管分布。结果长收肌腹外侧中间区域肌内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从内侧缘中上1/3交界处向外下走行至外侧缘中部区域肌内神经末梢分支呈带状分布,仅有3~5条细小的血管分支从此密集带中间部分穿过;短收肌内侧缘中间向外侧缘中间区域肌内神经末梢分支密集呈带状分布,此密集区域内未见血管及分支分布。结论幼儿长收肌内侧缘中上1/3交界处向外下走行至外侧缘中部区域和短收肌内侧缘中间向外侧缘中间区域可能是BTX-A注射治疗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最佳注射靶区。
罗怀香杨方玖杨胜波张晓明谢鹏
关键词:肌内神经A型肉毒毒素脑瘫
改良体位在Cotton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2015年
目的 探讨改良体位在Cotton骨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同组医生对42例Cotton骨折患者实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8例;年龄18-42岁,平均(29.5±7.3)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改良组)22例和对照组(俯卧组)20例,骨折复位固定顺序为外踝-后踝-下胫腓联合-内踝。术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1)个月。平均手术时间:观察组84.2分钟,对照组110.7分钟(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观察组100.9ml,对照组162.1 ml(P〈0.05)。平均切口愈合时间:观察组12.5天,对照组14.2天(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16.2周,对照组17.3周(P〉0.05)。结论 改良体位在Cotton骨折手术中临床效果优于俯卧位,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手术创伤,又能充分显露术野,而且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张冰谢鹏洪剑飞
关键词:改良体位COTTON骨折踝关节
急性胃肠穿孔患者病原菌特点及休克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穿孔患者病原菌特点及发生脓毒症休克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胃肠穿孔患者15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休克组和非脓毒症休克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穿孔部位、基础疾病)、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水平、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的差异,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脓毒症休克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共126株病原菌被分离,其中革兰阴性菌83株占65.8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2株占25.40%,以屎肠球菌为主;真菌11株占8.73%,以白念珠菌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均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耐药性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耐药性。159例急性胃肠穿孔患者43例发生脓毒症休克,占27.04%。年龄、APACHEⅡ、合并基础疾病是脓毒症休克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为急性胃肠穿孔主要致病菌。患者发生脓毒症休克与年龄、APACHEⅡ、合并基础疾病具有显著相关性。
马兴龙谢菲唐奇付磊谢鹏
关键词:胃肠穿孔病原菌脓毒症休克
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与神经入肌点定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按自身比例定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为临床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法解剖观察30具成人尸体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按自身比例定位其肌腹和肌神经入肌点的位置。结果①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中线均位于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的连线上;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至外踝后缘与下缘交界处之间的距离(即腓骨前外侧长)为(32.56±3.15)cm。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长分别占腓骨前外侧长的(91.21±5.46)%和(69.53±4.66)%。②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神经入肌点分别距腓骨头前缘最突起处(4.94±0.86)cm和(11.00±1.31)cm。结论在痉挛性足外翻抗肌痉挛药物注射时,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的肌腹和神经入肌点自身比例定位可为临床操作者提供形态学资料。
杨文邓鹏燕李远兵谢鹏杨方玖
关键词:腓骨长肌腓骨短肌肌腹神经入肌点
儿童旋前圆肌及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BTX-A的注射提供解剖定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索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的分布范围,为注射BTX-A治疗脑瘫患儿前臂肌痉挛提供解剖定位。方法使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儿童旋前圆肌和指浅屈肌的肌内神经分支分布模式。结果旋前圆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下两个,下部的神经支较粗大、分布更广,其肌内神经分支呈扫帚状,相邻各神经分支末端可见明显的"O"和"Y"型吻合,该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位于肌腹中部;指浅屈肌的神经入肌点有上、中、下3个,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可分上、中、下3部,其中以中部最为密集,各终末神经间可见"Y"、"O"吻合。结论鉴于两肌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均位于肌腹中部,当脑瘫患儿旋前圆肌、指浅屈肌痉挛时,使用BTX-A治疗肌痉挛的最佳注射靶区应选择在肌腹中部。
徐燕杨方玖谢夏丹杨胜波罗怀香谢鹏
关键词:脑瘫旋前圆肌指浅屈肌肌内神经BTX-A
人菱形肌的肌构筑和肌内神经分布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揭示人菱形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分布规律,为菱形肌的外科应用和肌痉挛的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肌构筑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结果 1菱形肌为扁肌,肌重(38.13±4.09)g,肌长(17.35±1.30)cm,校正的肌纤维长(2.67±0.71)cm,羽状角(0)°,生理横切面积(14.12±2.67)cm2;2肩胛背神经的分支从菱形肌上缘中部进入,入肌后与肌束约呈80°角走形至该肌下缘,沿途分别在肌上、中和下3部均发出次级分支,尤以中上部较多,呈树枝样。结论 1菱形肌为一扁肌,具有力量型肌的构筑学特征;2菱形肌中上部神经分支分布密集,建议为外科术中的策略区和肌痉挛的治疗靶区。
朱光琼罗澜李寿田谢鹏
关键词:肌构筑肌内神经分布
儿童小腿后群肌肌内神经分布模式
2019年
目的:探索儿童小腿后群肌肌内神经分布模式,为脑瘫患儿小腿后群肌A型肉毒毒素(BTX-A)抗痉挛治疗的注射靶区提供精确定位。方法:采用改良的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技术观察26具(52侧)童尸小腿后群肌(比目鱼肌、腓肠肌、踇长屈肌、趾长屈肌及胫骨后肌)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并确定终末神经密集区的位置。结果与结论:比目鱼肌肌内神经分支走形整体呈扫帚状,终末神经密集区主要位于肌腹下1/2。腓肠肌内、外侧头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均位于肌腹下1/3。踇长屈肌终末神经密集区类似长方形,主要位于肌腹中下部。趾长屈肌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呈条带状,主要位于肌腹中部。胫骨后肌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主要位于肌腹中部。BTX-A抗痉挛治疗的最佳注射靶区为上述各肌相应的肌内终末神经密集区。
王文康燕燕温建立谢鹏
关键词:脑瘫肌内神经分布
PICCO指标与外周血细胞因子监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指标[心排血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外周血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脓毒症患者的相关性,探讨CI、EVLWI、SVRI、TNF-α、IL-6、IL-10、HMGB-1在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中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46例脓毒症患者入院0、24、48 h的PICCO监测指标数据及外周血,同期收集10例体检正常人的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0、HMGB-1水平。把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和存活组,比较不同时间PICCO监测指标及外周血中TNF-α、IL-6、IL-10、HMGB-1水平变化与脓毒症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症患者不同时间外周血TNF-α、IL-6、IL-10、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48 h各项数据比较,死亡组CI水平低于存活组,EVLWI水平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VRI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细胞因子(TNF-α、IL-6、IL-10、HMGB-1)死亡组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治疗48 h的CI、EVLWI、TNF-α、IL-6、IL-10、HMGB-1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ICCO指标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评估脓毒症预后。
马兴龙唐洪波付磊杨阳谢鹏
关键词:脓毒症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细胞因子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