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M403003)

作品数:7 被引量:117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全震杨俊毅曾江宁高爱根胡锡钢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潮间带
  • 3篇底栖动物
  • 2篇大型底栖动物
  • 2篇生态
  • 2篇贝类
  • 1篇大型底栖生物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岩相
  • 1篇沙滩
  • 1篇生态分布
  • 1篇生态分布特征
  • 1篇生态特征
  • 1篇排污
  • 1篇排污口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象山港
  • 1篇南麂列岛

机构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高爱根
  • 7篇曾江宁
  • 7篇杨俊毅
  • 7篇陈全震
  • 5篇胡锡钢
  • 4篇廖一波
  • 3篇寿鹿
  • 3篇徐晓群
  • 2篇董永庭
  • 1篇胡月妹
  • 1篇周青松
  • 1篇江志兵
  • 1篇刘晶晶
  • 1篇王春生
  • 1篇朱根海

传媒

  • 3篇海洋学研究
  • 2篇东海海洋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2年冬季象山港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分布特征被引量:12
2004年
根据拟建的浙江宁海电厂环境评价项目的要求,于2002年冬季对象山港水域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生物43种,其中多毛类的种类最多,其次是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44%、26%和21%,全区总平均生物量为103.32g/m2,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23个/m2。通过种类相似性聚类和数值多维尺度的分析得出,该区大型底栖生物可划分为5个群落: 为翅状索沙蚕-寡鳃卷吻沙蚕-奇异稚齿虫群落; 为纵肋织纹螺-缩头节节虫群落; 为高骨片沙鸡头-菲律宾蛤仔-凸镜蛤群落; 为棘刺锚参群落; 为洼颚倍棘蛇尾-纵肋织纹螺-黄短口螺群落。群落间的种类和数量呈明显差异。同时,还对影响底栖生物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
高爱根杨俊毅胡锡钢陈全震曾江宁董永庭
关键词:象山港大型底栖生物生态
南麂列岛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时空分布被引量:10
2008年
南麂列岛作为观光旅游的休闲去处正在日益升温,其中沙滩游玩是最大的活动亮点,大沙岙是南麂列岛最具代表性的沙滩,沙滩内生活着较多贝类,随大量人员的涌入和沿岸环境污染的日趋加重,大沙岙沙滩贝类的栖息地环境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危害、人为活动正影响着贝类的生长发育。为探明近年来大沙岙贝类种类、数量及群落结构的变化,在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初期(1992年)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于2003年再次对大沙岙贝类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大沙岙沙滩12种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30.16g/m2和20个/m2,北断面开放区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13.98g/m2和11个/m2)明显少于受监控的南断面核心区(46.33g/m2和30个/m2),贝类的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垂直分布低潮区(48.43g/m2和31个/m2)高于中潮区(28.03g/m2和20个/m2),贝类的平均栖息密度7月高于3月,北断面贝类的季节变化、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大于南断面。与建区初期同季调查资料比对发现,2003年北断面贝类数量下降幅度(14倍)显著大于南断面贝类下降幅度(1倍)。分析认为,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采捕是影响沙滩贝类数量下降的主要外部因子。
高爱根曾江宁徐晓群寿鹿廖一波陈全震胡锡钢杨俊毅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沙滩贝类南麂列岛
西门岛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44
2005年
浙南乐清湾西门岛红树林区是中国红树林的最北分布地,为研究该区红树林与底栖动物的生态关系,于2004年5月和8月对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进行现场采样,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2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甲壳类11种、多毛类5种、其它类6种。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74.26g/m2和340个/m2,软体动物和其它类动物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和39%,它们的栖息密度分别占动物总栖息密度的66%和30%。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特征种为可口革囊星虫Phascolosomaesculenta,在中潮区其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高达84.33g/m2和304个/m2。该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分析结果表明:底栖动物种类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负相关、底栖动物生物量与红树林发育状况呈正相关,红树林主分布区(中潮区)底内群落结构较低潮区简单、生物量高、物种多样性低,而无红树林的低潮区则与之相反,生物量低、种间分布均匀、多样性高。多样性指数低潮区(2.44)>中潮区(1.21)>高潮区(1.0);均匀度指数为0.30~0.73,中潮区为最低。
高爱根陈全震曾江宁廖一波杨俊毅
关键词:红树林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玉环坎门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04年
2002年8月对玉环坎门污水处理厂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样品采样,共鉴定出生物57种,其中大型藻类8种、多毛类动物2种、软体动物28种、甲壳类动物13种、棘皮动物1种和其它类动物5种。该排污口邻近两侧岩相潮间带平均生物量为1544.72g/m2,平均栖息密度为3948个/m2。位于排污口左侧的I断面生物量和栖息密度(2406.19g/m2和7415个/m2)明显高于II断面(683.27g/m2和484个/m2),I断面的生物多样性指数(0.91)和均匀度指数(0.39)小于II断面(1.80和0.68);两条断面生物量垂直分布均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I断面栖息密度分布为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II断面栖息密度分布为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对排污口邻近岩相潮间带生物生态分析表明,该潮间带生物数量的水平分布受海岸开敞度的影响,而垂直分布则与潮区的不同和浪击度的强弱有关。
高爱根杨俊毅曾江宁王春生胡锡钢陈全震朱根海
关键词:潮间带底栖生物
浙江苍南泥相潮间带春末底栖动物生态特征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2003年6月对鳌江口南侧苍南县3条泥相潮间带断面的调查分析,鉴定出潮间带底栖动物74种,其中多毛类8种,软体动物24种,甲壳动物26种,棘皮动物1种,其他类动物15种。平均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103.74 g/m2,667个/m2,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可占总生物量的72%和15%,断面数量平面分布为巴曹>白沙>海城,垂直分布中潮区>高潮区>低潮区,多样性指数H′值北侧白沙断面(1.82)大于南侧巴曹断面(1.61),均匀度J值中间海城断面为最大(0.72),调查区域北端鳌江淡水注入和南端外侧琵琶山阻挡,海流及潮汐的作用影响不一,致使该区潮间带动物种类和数量在南北断面间有较大差异。
高爱根陈全震曾江宁周青松杨俊毅
关键词:底栖动物生态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资源时空分布被引量:26
2007年
为了解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潮间带贝类十多年来的动态变化,在1992年研究基础上,于2003年度再赴南麂列岛对岩、沙相贝类进行了研究.本次调查鉴定出贝类105种,其中岩相93种、沙相12种,6种为南麂列岛新记录种,对岩相、沙相贝类组合的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岩相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1.25~2.20和0.54~0.70)高于沙相的(0.23~0.95和0.17~0.94).岩相贝类数量为3025.70g/m^2和2660个/m^2,生物量垂直分布为低潮区最高(6471.99g/m^2),中潮区居中(3772.09g/m^2),高潮区最小(78.35g/m^2),栖息密度为中潮区最大(4245个/m^2),低潮区居中(2973个/m^2),高潮区最小(439个/m^2).沙相贝类数量为16.81g/m^2和11个/m^2,低潮区(29.43g/m^2和11个/m^2)大于中潮区(14.01g/m^2和10个/m^2).通过与以往资料比对发现,岩礁贝类数量有所增加,沙滩贝类数量则明显下降,监控区贝类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区域,对贝类资源变化产生影响的相关因子作了分析探讨.
高爱根曾江宁陈全震胡锡钢杨俊毅廖一波寿鹿徐晓群刘晶晶江志兵董永庭胡月妹
关键词:贝类潮间带
海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9
2009年
于2002年6月对海州湾3种底质的潮间带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该区被鉴定出的大型底栖动物共有98种,其中多毛类为13种、软体动物为53种、甲壳类为25种、棘皮动物为2种、其它类动物为5种,软体动物和甲壳类的种类可占80%;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57.30g/m2和953个/m2,软体动物生物量(201.19g/m2)和栖息密度(727个/m2)分别占总数的78%和76%。经底栖动物种类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排序,可将该区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划分为岩礁、沙滩和泥沙滩3个群落。通过对3个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征及相关环境因子分析得出:对于种类,泥沙滩群落>岩礁群落>沙滩群落;对于生物量、息栖密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岩礁群落>泥沙滩群落>沙滩群落;泥沙滩群落中的TE断面优势种分布显著而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明显低于其它两条泥沙滩断面。沙滩群落和岩礁群落的底栖动物分布分别与海水浴场和货运码头较多的人为活动影响有关,而泥沙滩群落的分布差异主要与海岸开敞度、海流潮汐作用、滩涂贝类养殖及优势种分布影响有关。泥沙滩是该区经济贝类的重要养殖场所,为使养殖种类健康生长,建议对沿岸排污口水质及养殖区沉积物环境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高爱根杨俊毅曾江宁寿鹿廖一波徐晓群陈全震胡锡钢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潮间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