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ZC-II-05)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吴自银姚才华谢永清龙江平魏晓燕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冲淤
  • 1篇堆积体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水下三角洲
  • 1篇黄河
  • 1篇黄河水下三角...
  • 1篇海岸
  • 1篇海岸线
  • 1篇海岸线变迁
  • 1篇海底
  • 1篇海底地形
  • 1篇海洋环境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科学研究
  • 1篇岸线
  • 1篇岸线变迁
  • 1篇DTM
  • 1篇冲淤变化
  • 1篇冲淤量

机构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篇龙江平
  • 1篇姚才华
  • 1篇马妍妍
  • 1篇李广雪
  • 1篇吴自银
  • 1篇魏晓燕
  • 1篇谢永清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海洋学研究
  • 1篇贵阳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岩芯扫描仪及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传统的XRF分析虽然精度高,但分析周期比较长。一种新型的快速、无损、高精度的岩芯扫描仪弥补了这一缺陷,并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ITRAX岩芯扫描仪为例介绍了该类仪器的结构、原理、工作方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等内容,简单的描述了其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并针对其应用提出了一些期望。
谢永清龙江平
关键词:海洋环境
黄河清水沟叶瓣水下三角洲演变过程被引量:1
2013年
对黄河口30多年来的叶瓣演变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利用遥感假彩色合成解译历年岸线和流路河道变化,利用1976—2005多年的水深数据,定量分析了清水沟叶瓣水下三角洲堆积体不同时段的冲淤变化过程。将水下三角洲堆积体的演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即多淤积中心阶段→单一稳定淤积阶段→缓慢淤积阶段→淤积—侵蚀同时发生阶段,证明黄河口三角洲堆积体演变过程对流路演化的阶段性有很好的响应关系。同时对清水沟水下三角洲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魏晓燕马妍妍李广雪
关键词:冲淤量影响因素黄河水下三角洲
30a来伶仃洋海岸线变迁及海底冲淤变化被引量:12
2012年
采用Kriging网格化等方法,构建了伶仃洋1990年和2008年2期海底地形四维时空模型,结合210Pb测年,分虎门区、淇澳岛区、伶仃洋浅滩区、伶仃航道区和铜鼓航道周边区等5个亚区定量分析了1975年以来伶仃洋海岸线变迁和海底冲淤时空变化。30a来,全区陆地面积增加216.0km2,水域面积减少84.6km2,滩涂面积减少131.4km2,水域容积减少19 783.7×104 m3,年均淤积量达到477.4×104 m3,河口整体处于不断淤浅萎缩中。5个亚区的年冲淤量分别为-236.6×104,135.3×104,663.7×104,-452.7×104和367.7×104 m3;平均冲淤速率分别为-4.46,0.93,1.27,-5.49和2.93cm/a。虎门区和伶仃航道区总体水深加深,其他区域水深变浅,铜鼓航道周边淤积最为严重。虎门区水深加深主因是自然冲刷和人工采砂,伶仃航道水深加深是人工清淤的结果,铜鼓航道为新开挖的人工航道。受人工疏浚抛泥影响,各航道两侧水深明显变浅,其他区域水深变化系三角洲自然演变结果。随着伶仃洋两岸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活动已成为该区海底地形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
姚才华吴自银
关键词:海底地形DTM冲淤变化海岸线变迁
共1页<1>
聚类工具0